业财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以A企业为例
2021-06-24吴铃
■ 吴铃
九江学院管理学院 九江 332005
0 引言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对财务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财务工作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以来,工业企业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许多矛盾和瓶颈需要逐个突破。因此,业财融合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必然选择。特别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在融资能力、预算管理上的弊端日益凸显,而其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却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转,分析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实现精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解决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等现实问题。
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有利于深化管理会计理念在具体应用层面的作用,同时与业财融合理论相结合,体现了二者结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数据时代使财务信息逐步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打造大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便利。强化研究业财融合在改进财务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价值问题,对于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体系的建设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现状
Bramante 等在2013年的研究中认为在传统企业财务部门中,财务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繁琐、重复性和价值低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职能,企业通过业财融合的实施,重新规划财务业务流程,能够将财务人员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投身于更有价值创造作用的实践工作,以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创造更多企业价值[1]。Bonfiglioli 在2017年研究了业财融合的价值,认为财务部门在积极与业务部门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财务转型,财务人员应改变过去只注重提升财务技能的理论观点,应将财务工作重点放在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两方面[2]。Mar‐co Rizzo 和Manuela 在2014年探讨了预算管理对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干预与激励作用,他们研究认为预算管理对于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Jan‐sen在2013年的研究中认为业务流程创新能够以财务共享为起点,通过重塑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4]。Ron Gill 在2014年的研究中认为业财融合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全部业务流程,在大数据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财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构架创新,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已有研究关注了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价值和意义。郭永清在2017年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业财融合实践中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及业务人员之间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融合,但财务人员的业财融合能力、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有待提升[5]。陆兴凤在2018年的研究中认为企业通过业财融合能够发现业务活动中的各项增值点,同时也能找到内部控制中存在风险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增值点加以利用和对风险点及时管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6]。业财融合对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可以通过业财融合探索开展财务管理实时运营与收益管理[7]。张翼飞和郭永清在2019年进一步通过调研分析考察了业财融合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价值,研究表明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最新文献对业财融合本质与实现形式、概念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8]。谢志华等在2020年的研究中指出业财融合本质是业务与价值的融合,其实现方式包括设立跨企业价值共创共享平台、企业内部价值型单元、模拟法人和作业价值基础岗位[9]。针对业财融合在理论与实践中长期处于“两张皮”状态,概念内涵模糊。王亚星和李心合在2020年重构了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并认为业财融合内含业计融合、财计融合和业财融合3个融合概念[10]。还有学者研究了“业财法税融合”的理论框架与行动指南,认为“业财法税融合”推动了税务管理创新[11]。
综上,无论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是业财融合的相关研究都呈现出越来越全面的趋势,为本文开展案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但总体上,国内外对业财融合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并缺乏基于工业企业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研究。本文着重研究基于工业企业的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以丰富预算管理研究体系。
2 业财融合与预算管理的相关概述
业财融合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当然也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密不可分。如图1 所示,开展业财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研究,需要明确业财融合的理论内涵,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基础。
图1 理论概述
2.1 业财融合的理论内涵
现有研究从数据集合和信息技术视角分析了业财融合的理论内涵。例如,程平等在2017年从数据集合视角研究认为业财融合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机融合和一体化[12]。汤谷良和夏怡斐在2018年从信息技术视角研究认为业财融合是财务部门将财务数据转化为业务部门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为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参考[13]。王亚星和李心合在2020年进一步从业务、财务和会计之间整体关系的宏观视角研究认为业财融合包括业务、财务和会计3个子概念,并重构了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6]。基于现有研究,本文从大数据融合微观视角研究认为业财融合是通过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将财务部门数据与业务部门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财务业务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中心),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推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协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
2.2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融合了信息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的理念,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评价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参与,要求每个部门均参与到预算目标实施的流程中,业务部门承担自身责任的同时应关注其他部门出现的状况,及时根据外部信息变化调整自身工作,并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3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基础
2.3.1 人员的专业性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的职能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转向管理职能与决策发展,在完成会计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与业务部门等其他部门沟通和协作,获取财务数据以外的其他信息作为财务目标设定、财务结果分析的依据。因此,充分调动财务和业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有效地传递财务和业务工作信息,并以财务预算目标与业绩目标为基准制定工作计划。
2.3.2 平台的可靠性
企业建立财务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大数据信息的交互协同发展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企业大量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将在平台上流动和共享,若出现信息泄露将给企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对平台的安全性进行严格审查和监测,定期维护和升级保护。
2.3.3 制度的合理性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其做出基本规范,并以企业发展现状为基础,为各部门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公正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基本准绳,并能够在保证企业完成总体预算目标时兼顾各部门相关利益,协调各部门工作。
3 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提升利润,而忽视工业发展的质量保障问题,由此引发预算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工业企业发展最终遭遇瓶颈,停滞不前。自2017年十九大召开以来,工业企业逐步放缓了对利润增长率的过度追求,并将长远发展目标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逐步转移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过渡。因此许多大中型工业企业率先实行改革,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改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2019年发布的数据信息(如图2)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在2017年达到最高水平,2018年开始便出现较大幅度下跌,2020年1~10月,中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42.6 亿元,同比下降7.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这表明工业企业减缓了利润的过度追求,转而开始寻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图2 2015~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变化趋势
工业企业发展瓶颈主要在于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大量存货积压会导致生产规模缩减,而生产规模缩减可能造成企业面临更大的亏损。因此,工业企业要想突破这一发展困境,就必须加大内部改革优化,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将原本孤立、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协同,以业财融合为基础加强财务与业务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联性和协调性。
4 业财融合在A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4.1 A企业基本概况
A 企业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0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公司主要业务涵盖聚氨酯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产业集群,丙烯酸及酯、环氧丙烷等石化产业集群,水性聚氨酯、橡塑材料等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公司所服务行业主要包括生活家居、运动休闲、汽车交通、建筑工业、电子电器、个人护理和绿色能源等。如今,A企业在多地区的生产基地已逐渐成型,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法人公司和办事处。
4.2 业财融合和全面预算的发展过程
A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发展主要分为以下3 个基本阶段:
4.2.1 第1阶段:以Excel作为预算管理工具
2000~2004年,A 企业利用Excel 进行零基预算管理,不考虑前期发生的费用,每期预算编制都以零为起点,这种预算模式可以促进企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不受现有费用的限制,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然而,零基预算需要完成大量的预算工作,仅依靠Excel 难以满足企业全面预算需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使得预算信息的时效性大大降低。
4.2.2 第2阶段:选择Hyperion Pillar软件
2005~2009年,根据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A 企业选择了Hyperion Pillar 软件,实现了预算精细化管理,预算模式由零基预算转为滚动预算,显著提高了预算及时性和准确性。
4.2.3 第3阶段:启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
随着A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信息系统难以适应企业进一步扩张的需求。因此,2010~2011年,A 企业投资2000 多万元进行模块扩展建设,2012~2015年这4年内进行全球化抽象整合,2016年整合完毕,全面预算管理项目顺利启动。
由图3 可知,A 企业2016年以前营业收入虽然处于增长趋势,但总体增长速度缓慢。2016年整合完毕后,2017年A 企业营业收入显著提高,且保持持续上升水平(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new/index),这说明企业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发展顺应了企业整体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快速提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A 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图3 A企业营业收入趋势
4.3 工业企业业务和财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典型工业企业A 企业业财融合和全面预算发展过程分析,系统地总结我国工业企业在业务和财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相互独立和分散
大部分工业企业发展初期尚未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处于独立和分散状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难以整合并被充分利用,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交流共享难度大、成本高,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难以统筹管理,影响了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预算管理成效。例如,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指标时由于缺乏业务部门数据信息参考,导致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最终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和评价。4.3.2 预算管理执行较难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互动协同较少、信息较封闭,造成财务部门预算编制情况与公司预算管理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预算目标偏离具体预算情况,业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根据公司预算编制目标展开预算执行,难以实现预期预算目标,导致预算管理执行效率较低。再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不足,数据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协调沟通效率较低,导致财务部门较难根据公司其他部门实际预算执行和外部环境变化开展预算调整,预算调整的滞后性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效率,最终导致预算管理难以为管理层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供必要参考,财务风险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更无从谈起。
4.3.3 缺乏复合型会计人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难以符合预期
启用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以前,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主要采用人工和计算机辅助方式进行收集,财务预算编制管理主要采用Excel 工具,因而难免出现工作偏差。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在数据信息筛选和分析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带来资源浪费。同时,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对业财融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很有限,缺乏深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难以符合预期。
5 工业企业预算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业务和财务部门预算管理相脱节,预算编制精准度较低
5.1.1 各部门缺乏合作,预算数据收集较为困难
在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并未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共享平台,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仍采用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而业务部门只注重业绩情况,面对财务部门每年制定的预算目标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因此,预算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财务部门内部,财务人员难以充分了解业务流程,难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目标,业务部门的调整变化也因为数据信息传递滞后而不能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使财务人员依靠内部财务指标数据分析开展预算编制,难免导致预算编制目标偏离企业决策需求。
5.1.2 原始数据尚未系统化,预算编制精确度较低
原始数据尚未系统化在采购材料业务中尤为明显,财务部门的数据挖掘能力有限,即使能获得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效率不高,不能准确估算材料预计需求量,计算的最佳存货持有量与实际偏差较大。企业存货过多会导致积压,提高存货持有成本,不利于资金流动。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准确开展材料预测和估算,有利于节约资金和减少库存占用,最大程度地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因此对预算的精确度具有较高要求。
5.2 业务和财务部门预算目标相分离,预算执行效率较低
5.2.1 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不同部门各自为政
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内容差异性较大,导致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目标差异也大。业务部门有其预设的业绩目标,若完不成业绩目标,将会影响年终绩效考核结果。财务部门不存在业绩压力,在编制预算时可能为了节约资金过度削减业务部门预算,导致业务量下降,业绩收入减少,从而激化部门之间矛盾。为此,即使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是精准无误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困难重重,其主要成因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工作目标不一致,各部门在实际预算执行中难以严格按照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兑现。
5.2.2 人为干预因素较多,预算执行实际偏差较大
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指标下达至其他部门之后,需要人员配合才能有效发挥预算作用。然而,预算执行并无强制性规定,且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执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各部门逐渐忽视预算管理的制约作用。例如,业务人员费用报销经常超出预算规定额度,但部门经理仍会予以批准,以保证员工积极性,这种行为的后果是预算目标与实际预算执行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失去了预算最初编制的意义。企业分配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开展预算管理,但因预算目标模糊,预算执行效率较低,导致预算执行实际偏差较大,难以发挥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同时还产生了部门内部矛盾,阻碍了部门之间的合作。
5.3 预算管理意识不足,业务和财务人员积极性较低
5.3.1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员预算管理意识较淡薄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新理念,初次被引入公司时,许多人并不理解其意义和作用,仍以传统眼光看待预算,认为只有公司财务部门有责任做好预算报告相关工作,预算管理被认为是独立的一项工作,与其他部门科室相关性不大,且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专业领域相距甚远,要求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却不能获得额外报酬。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之前,未曾征求过业务部门意见,因此对于财务部门编制出来的预算报告,也不能得到业务部门的积极认可,由此导致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普遍较低,最终却严重影响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和效果。
5.3.2 数据处理专业性较强,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业财融合不仅是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融合,由于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企业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而这正是业财融合的关键所在和难点所在。财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全面预算项目的投入只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硬件基础,而真正开展预算管理分析的是财务工作人员,若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过于片面,专业能力跟不上财务系统的更新升级,会使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财务人员不仅要发挥财务核算的基本职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的同时还需要对专业软件较好的掌握,以尽快适应财务系统的升级更新。
6 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工业企业预算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策略至关重要。如图4所示,本文主要从明确预算编制依据、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动人员全面转型3 个层面深入探讨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图4 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6.1 外购软件进行大数据集合,明确预算编制依据
6.1.1 通过财务软件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升预算编制精确度
考虑到自主研发财务软件的高成本问题,工业企业应选择外购财务软件开展大数据集合。一方面能够节省内部研发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专注于战略发展。另一方面,财务软件研发专业化程度高,将其交付给专业软件研发公司,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专业化研发要求更具优势。为适应业务部门实际发展要求,只需对预算管理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即可满足实际需求,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推动业务部门发展。
将全面预算管理项目输入全面预算系统,与企业财务办公系统、资源核算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协同交换大数据信息,某项业务所形成的大数据信息将自动共享至其他系统,从而业务和财务等各部门可以高效获得原始数据,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大数据信息。将预算管理信息和资源核算信息统一输入大数据仓库,年终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比较分析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预算编制精确度。
如图5 所示,全面预算系统作为财务软件系统的核心构件,成为财务预算管理的第一道防护墙。每年10~11月,工业企业需要结合本期预算执行情况和各部门产生的成本费用开展下一期预算编制工作,并在下一期期初将预算编制信息输入财务办公系统,经部门申报、相关领导审批和系统自动识别后的预算编制指标作为下一期预算目标,如果相关成本费用超过预算数额,则需进一步通过系统审批。为此,全面预算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预算编制的干扰问题,从而科学合理地管理各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图5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6.1.2 通过引进智能化“云采购”系统,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智能化“云采购”系统,依靠智能化云技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具体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全部采购业务、采购审批和供应商管理等智能化线上管理,以全面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最终有效提高企业利润。财务部门依托全面预算系统、“云采购”系统、资源核算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之间的大数据信息共享,以此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和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专业化的“云采购”系统有利于实现采购业务管理智能化,高效率缩减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还为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提供了实时的数据信息参考,从而有利于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度,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6.2 预算编制与宏观战略决策结合,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6.2.1 以战略决策目标为导向进行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工业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在大数据信息时代,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为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率,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是前提。战略是旗帜,其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因此,从战略决策角度分析,预算编制需要遵循以企业战略决策目标为基本导向的原则,既要实现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决策目标相匹配,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编制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结合,并与业务部门等其他部门全力协同,确保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目标导向。
6.2.2 业务与财务部门协同配合,减少人为干预,增强预算执行调整时效性
业务部门需要将具体执行的预算指标数据信息充分及时地反馈给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增强预算执行调整时效性。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全力协同配合,充分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同步更新,避免预算执行调整滞后现象,充分体现滚动预算模式的有效控制作用,最终有效减少预算执行偏差。同时,为提高业务部门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效率,工业企业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办公系统高效协同,显著优化业务部门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流程,加强事前监督,对超额度预算执行行为加大审批力度,严格审批流程,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对预算执行效率的干扰。
6.3 强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推动人员全面转型
6.3.1 强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数据处理专业性较强,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工业企业应强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奠定大数据信息化基础,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从启用、深入应用和后期维护保养都需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支撑,工业企业因此需加大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投资,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需要,引进大数据信息技术,优化升级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云采购”系统、资源核算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等大数据支撑系统,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智能化。
6.3.2 推动人员全面转型,为全面预算管理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支撑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工业企业应当重视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定期加强大数据信息专业化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推动人员全面转型,激励全员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针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财务技能和专业知识过硬,还注重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大数据应用与管理决策能力等,加快交叉复合型财务人员培养。
7 结语
工业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许多新挑战。随着工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工业基础产能持续提升,当需求增长和GDP 增速却开始放缓,这将显著改变传统商业经济模式。大数据时代工业企业已经无法简单地依靠削减成本等传统手段提升经济业绩,想在新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顺应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应用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并针对传统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优化策略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在业务和财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相互独立和分散,各部门之间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难以统筹管理;(2)预算管理执行较难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财务部门较难根据实际预算执行和外部环境变化开展预算调整,从而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效率;(3)缺乏复合型会计人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难以符合预期。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业务和财务部门预算管理相脱节,预算编制精准度较低,主要体现为预算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原始数据尚未系统化。(2)业务和财务部门预算目标相分离,预算执行效率较低,主要体现为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不同部门各自为政。人为干预因素较多,预算执行实际偏差较大。(3)预算管理意识不足,业务和财务人员积极性较低,主要体现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员预算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为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工业企业应积极采取优化策略:(1)外购软件进行大数据集合,明确预算编制依据。例如,通过财务软件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升预算编制精确度;通过引进智能化“云采购”系统,强化全面预算管理;(2)预算编制与宏观战略决策结合,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例如,以战略决策目标为导向进行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业务与财务部门协同配合,减少人为干预,增强预算执行调整时效性;(3)强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推动人员全面转型。例如,强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人员全面转型,为全面预算管理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综上,工业企业只有顺应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摒弃传统预算管理低效、滞后的预算管理模式,正确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