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2021-06-24刘芳黄海波邓彭勇
刘芳 黄海波 邓彭勇
(1.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引言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职教20 条”要求,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和手段,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让其能够成为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试点“1+X”证书,是建筑专业1+X 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广大院校的普遍重视,具有扎实的实施基础,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关注,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严格对照《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技能标准”),积极实施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课程改革。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滞后
近几年,在课程改革大潮推动下,以及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特色。但随着“职教20 条”出台,要求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改革。根据“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申报条件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可申报初中级考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其授课内容尚未体现“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标准。将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图片、现场操作视频及动画,以及在实训室执行各种典型工作任务操作实训,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职教20 条”提出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课证融合,现有教学手段难以满足BIM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相关技能要求。
(三)考核方式未体现新的职业技能要求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来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组成,考核方式未能体现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积极响应“职教20 条”中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改革部署,以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思路,将BIM 职业等级证书要求融入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探索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后考取BIM 职业等级证书的课程改革途径,提升学生运用BIM 工具解决实际工程中施工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改革内容
(一)授课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结合“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标准,确定《建筑施工技术》课证融通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建筑施工技术》课证融通教学内容
(二)BIM 技术在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对建筑专业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尤为困难。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证融合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难以直观展示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BIM 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手段注入新的活力。选取典型的实际工程项目,应用BIM 建模技术引导施工工艺的讲解,直观地展示工程中建筑各分项工程的BIM 模型,实现工程项目可视化仿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2.虚拟教学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重点难点
教师课前准备学习案例,课堂上介绍施工工艺,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单,应用BIM 技术建立立体模型。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知识点,培养学生能力。学生通过建模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会主动思考,向教师评教,教师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将重点难点问题破解。通过“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标准的结合,加大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对各个传统施工工艺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弥补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3.突出课程实践,强化课程互通
按照技能标准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开设对标“X”的课程和相关训练是课证融通的重要手段,而课程实训又是技能应用和检验技能目标达成度的重要平台,所以课程体系必须突出课程实训的地位。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应当从图纸出发,围绕技能标准中的技能点挖掘工作任务,创新实训形式,提升实训成效。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为例,依托成套图纸、实物模型、BIM 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让学生完成结构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相关任务,最后以答辩的形式检验实训成果,学生的答辩情况可以真实反映其在识图、施工工艺方面的技能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分层分组教学,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致力于服务学生技能认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考证需求。
4.完善考评体系,衔接证书考评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改革需要从考评体系改革入手,由传统的终结性考核逐步向过程性考核转变,衔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加大实训实践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权重。采用突出实践实训的过程性考评体系,总评成绩包括过程考核(占80%)和期末考核(占20%)。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前任务、课堂考勤与表现、课后作业、练习测试、BIM 模型作品与作业成绩、实训成绩等。期末考核中的模型创建与优化部分参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考试中级建设工程管理类方向的考题类型,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BIM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坚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求并举并重的原则,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的深化融合。
四、结束语
1+X 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一次“迭代升级”,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课程与1+X 证书制度相融合理念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目标方面,将BIM 职业等级证书要求融入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坚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并举并重的原则,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的深化融合。在课程改革内容方面,授课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课证融通的改革,按现有课程内容与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涵盖。在课程教学策略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协调的方式,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考核方式从传统试卷考核逐步转化为模型考核,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并逐渐增加考核项目,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应定期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的深化融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