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杏轩医案》学术思想及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2021-06-24赵永璐李家颉勘郭锦晨储全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熟地黄医案白术

赵永璐,梁 安,李家颉勘,周 桥,郭锦晨,储全根

(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儿科专业,安徽合肥 230038;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专业,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程文囿,号杏轩,十大新安医家之一,歙县东溪人,家学渊源,自幼通读医籍,24岁起即独立行医,治疗经验颇丰,其临证主要涉及内、外、妇、儿诸科。《杏轩医案》总结了他一生的临床经验,记载医案192例,所记录的病案内容详实,用药经典,是新安医家用药的典范[1]。本文基于Office 2010 与SPSS 22.0 对药物频数及其性味归经的统计,运用聚类分析技术、因子分析技术等研究《杏轩医案》中治疗内外妇儿杂病的用药规律,对其治疗病症的理论方法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的医案选自《新安医学名著丛书》中的《杏轩医案》,整理出程氏有效医案128例,共得药物234种。

1.2 数据整理

1.2.1 数据录入 根据数据规范化的要求将医案数据录入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所选的医案要求记录真实完整、疗效尚佳。为了数据的标准,两人分工录入,第三人进行核查,最后统一录入数据库。

1.2.2 数据规范化 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等因素影响,医案中部分用药名称没有统一。因此,为了数据统一,本次研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第2版)规范用药名称,如“元参”改为“玄参”,“干地黄”改为“生地黄”等。

1.2.3 数据筛选处理 在《杏轩医案》所记载的医案中筛选出128例有效医案,通过Microsoft access 2010处理数据,建立数据透视表,得到医案中用药信息,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1.3 数据挖掘

运用“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计算数据库中药、二项药对的出现频率,研究程氏治疗中所用高频药物的分布规律。统计常用药物使用频次、中药分类种类,并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归纳总结治法。聚类与因子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药物聚类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又称为群分析,目的是先把一些比较相似的变量聚合为一类,而后把另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变量聚合为另一类,在这些基础上分析出各类数据的共同特点或者属性,逐步使得一张完整的分类系统图呈现出来[2];因子分析指从变量群中提取出共性因子进行研究的统计技术,目的是通过用少数的因子来描述多数因子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常用药物频数及归经情况

对《杏轩医案》中128例医案处方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共计使用药物234种,用药频次1 675次,选取使用频次≥14次的中药(表1),前五位分别是甘草、人参、茯苓、熟地黄、当归。

表1 处方药物核心构成(频次≥14)

2.2 药对频数分析

根据频数分析得出《杏轩医案》中常用二项药对前几位分别为甘草-人参,甘草-当归,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白术-人参。药对使用频次为26 次及以上的分析详见表2。

表2 高频药对频数分析

2.3 常用药物的种类分析

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对《杏轩医案》中治疗各类疾病医案中出现频次≥14次的32味药物进行汇总归类,最后共分为九个大类(表3),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频率最高。

表3 高频药物种类分析

2.4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

对《杏轩医案》中128例医案所用的频次≥14次的32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情况如图1,聚类结果如表4,共得到酸枣仁、木香、远志、大枣、生姜、黄芪,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等8 个常用药对组合。

表4 《杏轩医案》药物分析聚类结果

图1 聚类分析图

2.5 因子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得出数据,Kaiser-Mey⁃er-Olkin值为0.675,Bartlett检验:χ²=3068.347,df=496,表示可进行因子分析,P<0.05,差异具统计意义。将特征值-变量形成图像,得到碎石图(图2)。选取载荷系数>0.5 的药物变量,对32 味药物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共得到10个公因子(表5)。图3显示药物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情况,图中空间上距离较近的点代表某一相同因子,如F1远志、木香、酸枣仁、生姜、大枣、黄芪在空间上距离较近可以归为同一类,F2 泽泻、山药、山茱萸、牡丹皮在空间上距离较近可以归为同一类。

表5 处方用药因子分析

图2 《杏轩医案》处方用药因子分析碎石图

图3 旋转空间中的元件图

3 讨论

3.1 药物频数分析

《杏轩医案》中用药频数在14 次及以上的中药共计32 味,用药频次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甘草、人参、茯苓、熟地黄、当归和白术。程氏在临床治疗时,注重以气为本,胃气先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是补虚第一品,有益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还能够,补脾益肾,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在《神农本草经》中有云:“人参主补五脏......开心益智。”为治疗体虚欲脱、人体元气耗散的第一要药[3]。程氏使用人参配伍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白术健脾燥湿,与人参相须为用,使得益气补脾之力更强,茯苓合白术又能增强祛湿健脾的功效,四药合力共成益气健脾、养胃之功,使得补养同步[4]。熟地黄甘、微温,为滋肝补肾补阴血之要药,当归补血和血与熟地黄同用可补血调血,又行营血之滞,罗年翠等[5]的研究表明,当归与熟地黄配伍偏于补血,熟地黄补血滋阴,与当归同用,可以助当归的补血之功。补虚药的使用频率在使用频次前32味的药物中居于首位,佐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健脾药等,从中可以看出,程氏善于治疗危急重症,立法之旨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为主,同时又重视整体观念,注重调节各脏腑之间的关系。而其又善于补脾肾,重视先后天共治,认为保证机体运行的前提是脾肾运化功能正常[6],所以多用健脾补肾的药物,如人参、茯苓、熟地黄、白术等。例如医案“肺胀欲绝治验”中,参入桔梗、橘红、茯苓、紫苏子,更为调和肺胃而已痊。又如在治疗热病战汗时,认为战汗解后,胃气空虚,更为辅正养阴和胃,而后渐渐康复。

3.2 药物聚类分析

根据系统聚类结果显示,C1 酸枣仁、木香、远志、大枣、生姜与黄芪相配伍,有归脾汤之意。木香辛、苦、温,有使药物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之功,酸枣仁和远志同用可以宁心安神[7],三物相配能够补充血气,调养心神,益气健脾。大枣、生姜与黄芪相配伍,可补气,大枣甘、温,补中益气药力平和,多为辅药;生姜性味辛、微温,辛者能开能散,多作为引经药,又可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黄芪微温、甘,最具补益的功效,内可补气升阳,外可益气固表;三者合用,尤可顾护中焦[8]。C2山药、山茱萸、牡丹皮与泽泻相配伍,可以滋阴填补精肾,有六味地黄丸之意,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的病症[9]。C3五味子、麦冬相配伍,有生脉散之意。麦冬甘、寒,滋阴润燥,五味子酸、温,益气生津,二者相配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10]。C4 附子与干姜相配有干姜附子汤之意,《证治要诀》:“附子无姜不热。”干姜辛热,是温中散寒的要药,回阳之力虽然不及附子,但是与附子配伍能够减少毒性、增加其回阳散寒之效,可以培土治水温补心肾[11]。C5 陈皮、半夏,有二陈汤之意。陈皮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功效,与半夏配伍可以燥湿化痰,止咳,理气和中[12]。C6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有生津止渴,清泄阳明邪热之功,黄芩与柴胡同用以和解少阳。石膏、知母、黄芩、柴胡相配伍,能够清泄阳明少阳邪热。C7 人参、白术与茯苓,相互配伍可益气健脾养胃,有四君子汤之意。人参性甘,能够复脉固脱,白术可以健脾气燥湿气,与人参相须,可以增强益气补脾的功效,白术合茯苓可使健脾祛湿的功效更强[13]。C8 熟地黄与当归共用,其中熟地黄为治疗血虚的要药,可补充血气滋阴,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二者相配有四物汤之意,可增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14]。程氏用药组方理必《内》《难》,法必仲景,例如在治疗疟疾时,运用经书中的思想:“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程氏又法从仲景,如在治疗水肿时:“仲师金匮肾气丸,如禹治水。”用仲景之方,旬日而验,不月而愈。在“胡某妇脏躁”一案中,程氏予以甘麦大枣汤,但患者有异:“拙荆病久,诸治无功,尊方药只三味,未卜果能去疾否?”予曰:“此仲圣组方。神化莫测,必效无疑。”后服之果验。

3.3 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数据显示,F1与C1相同,远志、木香、酸枣仁、生姜、大枣与黄芪同用,用于治疗脾不统血证或心脾气血两虚证,其意义为心脾同治,又重在补脾,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补气升阳。F2泽泻、山药、山茱萸和牡丹皮可填精滋阴补肾,牡丹皮滋阴降火,和山茱萸配伍能够制山茱萸之温涩,山药补脾健运,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二者同用可泄浑浊而降相火。F3茯神与白芍相配伍可凉肝熄风,宁心安神。白芍有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之功[15]。F4知母与石膏相须为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与黄芩同用能够治肺热咳嗽,知母、石膏合黄芩三者相配能够安胎清热[16]。F5半夏、陈皮与茯苓可燥湿化痰,利水渗湿,治脾湿生痰、痰湿壅肺,常以半夏配伍陈皮与茯苓。F6 柴胡,疏散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止痛,升举阳气,只要搭配得当,会有很好的疗效[17]。F7 五味子、麦冬能够益气生津、敛阴止汗、补肾涩精。五味子与麦冬相配伍,可以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18]。F8 与聚类分析中的C4相同,证明其多运用干姜配伍附子。F9生地黄甘、寒,《本草逢原》云:“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润之患也。”其既清热又凉血,既养阴生津,又滋肾降火。现代医学研究,生地黄具有降血糖、抗辐射和调高免疫力等作用[19]。F10 甘草主要功效是调和诸药,又能够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从因子分析可以看出,程氏立法以益气补血为主,心脾同治,兼之补肾、养胃、清热,补养兼顾,从人体机能运行出发。处方用药以补虚药为主,辅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用药精炼,不拘一格,采取各家之所长[20]。此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总结出程氏的用药处方规律,可以为现代学习《杏轩医案》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临床处方提供新的思路。

4 结论

笔者通过对《杏轩医案》数据挖掘得出:一,程文囿在临床上善于治疗内科重症,补虚药的使用频率很高,擅长气血双补;二,其注重脾胃中焦,在补虚过程中尤其重视对于中焦的顾护。人体“中气如轴,四维为轮”,中焦得行,一身俱通;三,治病必求其本,不仅仅局限于疾病的表面,而是随证加减,配伍精当,用于临床多效若桴鼓。通过读《杏轩医案》可以学习到程文囿治疗疾病的方法及其临床经验,程氏上法《灵》《素》,下启长沙、东垣、丹溪等传世名家之意,结合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分析总结出其用药、配伍、组方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临床遣方组药有新的指导意义,为今后临床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

猜你喜欢

熟地黄医案白术
基于中医“五辨”思维探讨医案研读方法*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基于NLP的中医医案文本快速结构化方法
冬日进补试试阿胶和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白术治小儿磨牙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