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甘丙肽受体的研究态势分析

2021-06-24马燕华杨春菊尹俊林樊保敏林成源曾广智

关键词:受体数量期刊

马燕华,庄 敏,赖 奇,杨春菊,尹俊林,樊保敏,林成源,曾广智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甘丙肽(Galanin) 是一个通过克隆方法产生的由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调节神经肽,它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并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如中枢调节认知[1]、痛觉[2]、进食行为[3]、情绪障碍[4]、调节肠胃道平滑肌收缩[5]和治疗癫痫[6]等.目前通过克隆方法产生了3种G蛋白偶联受体甘丙肽受体,分别是受体1 (Galanin Rceptor 1, GalR1)、受体2 (GalR2)和受体3 (GalR3).甘丙肽受体作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传递的调节剂,通过抑制环AMP/蛋白激酶A (GalR1、GalR3)、刺激磷脂酶C (GalR2)等多种转导途径进行信号转导[7].

近年来关于甘丙肽受体的关注逐年增多,但关于甘丙肽受体的文献计量学却尚未报道,本文试图通过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来与甘丙肽受体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以总结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学者揭示其发展趋势,为甘丙肽受体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直面的科学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数据库,以”Galanin receptor” or ”Galanin receptors”为主题,时间跨度为1999—2018年,于2019年3月15日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与甘丙肽受体相关的论文627篇,将所有文献信息下载以纯文本的格式保存,为后续的分析处理做准备.

1.2 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使用Histcite、Citespace和Excel软件对所得文献信息进行处理.使用Histcite软件(版本为HistCite Pro 2.1)进行可视化分析,然后运用Citespace 5.3.R4.8.31.2018软件,选择分区时间为1年,对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表中的LCS是指local cited score,即本地引用次数的简写;LCR是指local citated references,即本地参考文献数量;CR是指citated references,即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GCS是指global citated score,即WOS中总被引次数;TLCS是指total local citated score,即总的本地引用次数;TGCS 是指total global citated score,即总被引用频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数量的分布趋势

将检索所得的627篇文献信息进行研究,近20年来各年份发表的文章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年发文量超过35篇的有2000年(38篇),2004年(41篇),2005年(56篇).20年里,年发文量最多的是2005年,高达56篇,是研究甘丙肽受体最热门的一个时间段.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现一种平稳增长的趋势,说明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对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并有望深入拓宽其研究内容,开发其研究价值.

图1 甘丙肽受体年出版的文献数(1999—2018年)

2.2 国家/地区的文献研究数量分布

目前总共有40个国家/地区进行甘丙肽受体的研究.1999—2018年里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地区如表1.由此表可以看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地区各有不同,关于甘丙肽受体的研究在欧洲地区(5个国家)最广泛,其次是亚洲(2个国家)和北美洲地区(2个国家).其中,近20年里,美国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高达230篇,瑞典位居第2,共发表141篇,中国排名第3,发表72篇文献,澳大利亚排名第4,共计57篇,第5和第6分别是日本和英国,分别为52和51篇,余下的4个国家/地区的发文量在27~36篇左右.

表1 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地区(1999 — 2018年)

从总的本地引用次数(TLCS)来看,美国和瑞典仍然领先,美国达 2 240 次,是排名第3的中国(239次)的9.37倍.从排名来看,西班牙的总的本地引用次数较发文量有较大的下滑,但是爱沙尼亚的排名有明显的上调.

从总被引用频次来看,美国和瑞典仍然是居于首位,德国的发文量较少却排名第4位,总被引频次高达 1 821 次.中国的总被引用频次排名较发文量有较大幅度的下滑,排名10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论文整体学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2.3 研究机构的文献研究数量分布

在统计源中的526个研究机构中,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如表2.在发文量上,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以及美国的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表现优异,位居前3名,占所有文献中的30.30%.从甘丙肽受体的研究机构来看,主要是以大学和研究院为主,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4所研究机构),其次是瑞典(2所研究机构).从此表的数据可以说明甘丙肽受体在国际中研究较为广泛,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表2 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1999 — 2018年)

2.4 发表文献的主要研究作者情况

以1999—2018年甘丙肽受体研究的作者为统计源,在2 033位作者中选取了排名前10位的作者,按各作者的发文量进行排序,如表3.

表3 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作者(1999 — 2018年)

从发表文献数量来看,发文量在40篇以上的有3位,分别是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的Bartfai Tamas(51篇)和Langel Ulo(50篇),以及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Hokfelt Tomas(44篇),均是来自瑞典的学校,占比23.13%.在这10位作者中,有5位均是来自瑞典机构的学者,其中,这10位作者中有3位是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2位是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说明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学者对甘丙肽受体的研究比较深入,其学术研究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总的本地引用次数(TLCS)和总被引用频次来看,Bartfai Tamas、Langel Ulo和Hokfelt Tomas三者一直是处于前3位,是甘丙肽受体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此外,尽管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Fuxe Kjell、马拉加大学的Zaida Díaz Cabiale以及烟台大学的Yu Longchuan在国内的文献发表数量较高,但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国内外的学者可以加强合作,以增强甘丙肽受体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5 发表文献的期刊分析

在刊载甘丙肽受体的241种期刊中选取排名前10位的期刊如表4.该10种国际期刊共刊载195篇文献,占所有文献量的31.30%,且主要集中于美国,高达5种,其次是爱尔兰的期刊 2种.

表4 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分析(1999 — 2018年)

苏格兰的《Neuropeptides》期刊发表关于甘丙肽受体的文献数量最多,高达57篇,是并列排名第2的《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期刊的2.85倍,且其TLCS(503次)和TGCS(1 409次)均是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美国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影响因子为10.359(其TLCS排名为3),排名第2的也是美国的《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影响因子为4.319(其TLCS排名为6),其余的期刊影响因子并不是很高,均在2~3之间,是研究相关方向投稿的理想期刊.

2.6 研究方向和热点分析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方向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发文数排名前10位的甘丙肽受体研究方向统计(1999 — 2018年)

在近20年的研究中,检索得到的关于甘丙肽受体的研究共计23个研究方向,表5显示了发文数排名前10位的甘丙肽受体研究方向统计.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神经科学神经病学(307篇,占比48.96%)、分泌学与新陈代谢研究(136篇,占比21.69%)、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124篇,占比19.78%)、药理学与药剂学(89篇,占比14.20%)、生理学、细胞生物学、胃肠病学肝脏病学、生物物理学、化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图2 关键词突现图谱(1999—2018年)

图3 研究前沿时间线图谱(1999—2018年)

图2、3是将近20年的627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段(time slicing) 选择1999年—2018年,时间分区(JHJ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 “Keyword”,Top N为50,Top N%为10.0%,阈值Thresholds(c表示节点出现频次,cc表示共出现频次,ccv表示贡献率)设定为2,2,20;4,3,20;4,3,20.关键路径法(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视图(Visualization)选择Cluster View-Static和Show Merged Network.得到图2中甘丙肽受体在不同时期的关键词突现词,以及图3中甘丙肽受体研究领域研究前沿分析图.其中,图2的条带表示突现条,每个小格表示一个年份,而红色小格则表明该关键词在该段时间突然增加或减少的年份.突现强度(strength)是对突现的关键词的一种量化表述方式.可以看到近20年里,molecular cloning(分子克隆)自甘丙肽受体通过克隆方法获得后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且其相关的药理活性以及其在背缝神经核方面的机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图3中每一个聚类表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可以看到通过该视图探测得到的甘丙肽受体领域研究前沿主要有#0 addiction(成瘾)、#1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素)、#2 dentate gyrus(齿状回)、#3 hindpaw withdrawal latency(后足退缩潜伏期)、#4 pain(疼痛)、#5 ventral tegmental area(腹侧被盖区)、#6 proliferation(增殖)、#7 corticosterone secretion(皮质酮分泌)、#8 pancreatic exocrine secretion(胰腺外分泌).其中,聚类便签的序号越小表明该类文献发表的数量和被引用频次越高.由上分析可以总结,近20年甘丙肽受体研究主要表现在该3种代谢型受体在体内的分布于表达,并根据其所分布的位置对其作用机制和潜在相关的疾病如惊厥、抑郁、药物滥用、二型糖尿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此外,也有较多学者对甘丙肽类似物、同家族肽如Kisspeptin、神经肽Y、Spexin、5-羟色胺等进行相关功能的研究比较,研究手段包括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应用,受体配体的协同作用,以及受体敲除的动物模型的运用等.但是综合来看,近20年的相关文献中对受体3的研究较少,且该3种受体在免疫和炎症方面的研究较少.

2.7 文献被引用频次的可视化分析

将以主题词为甘丙肽受体的627篇相关文献导入Histcite中,使用Make Graph功能,以LCS count为限制条件,选择节点为30,得到甘丙肽受体文献的被引用频次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如表6和图4、图5.此外,h-index为60,每项平均引用次数为28.38;被引频次总计17 796,去除自引12 744篇;施引文献8 062篇,去除自引7 563篇.

图4 甘丙肽受体每年的引文数量图(1999—2018年)

使用LCS为条件进行排序是由于能从其中简便快速地找到最新的并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相近的文献.而若CR值越高,则说明该篇文献是综述性文章的可能性就越大[11](如文献1[8],编号为#43).从表6可以看到文献1(编号为#43)在当前的WOS数据库中被引用次数最多,为207次,其GCS也是众多文献中最高的,达397次,说明这篇文献在国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指导性作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且这前20篇文献的语种均是英文.图4显示近20年来的引文数量不断增加,表明甘丙肽受体的研究不断地受到国际上各位学者的关注.如图5所示,纵向是年份(1999—2018年),箭头所指向的节点是指被引用的文献,圆圈内的数字则表明该节点所对应的被引文献的编号(与表6的编号一致),圆圈直径越大,表明该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是该研究领域比较重要的论文.图5再次说明文献1(编号为#43)和文献2[12](编号为#36)在国际甘丙肽受体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该领域的不同时间阶段起着指导性作用.编号为#43的文献是一篇总结了关于甘丙肽受体3个亚型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记忆障碍、疼痛、摄食等疾病的药理学作用的综述性文章,编号为#36的文献是一篇关于甘丙肽通过受体2(GalR2)参与抑制癫痫发作和保护海马神经元免受兴奋性中毒损伤的应用研究.在这些LCS > 30的高引用文献中,主要集中在1999—2005年,是甘丙肽受体研究的高峰期.

图5 甘丙肽受体研究文献被引用频次的可视化分析(1999—2018年)

表6 甘丙肽受体研究文献排名前10位的被引频次表(1999—2018年)

综上这些高引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看出,近20年的甘丙肽受体的研究主要是关注3种受体在大鼠[12-13]、小鼠[14]等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基因表达量以快速在人体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15],并研究这3种受体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16]和疾病的治疗,且主要侧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性疼痛、癫痫和焦虑等,且研究的部位主要在脊髓和海马体[17-21].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有众多学者开始侧重于研究这些受体的配体(高亲和力的配体如M15、M32、M35、M40 和 C7,非肽型配体如Sch202596)、激动剂(如AR - M961)和拮抗剂(如M35)[17-19,25-24]的探索研究,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脂肌醇信号途径(PKC)以及蛋白激酶 B信号途径)[25-26]以及甘丙肽受体1和受体2的基因敲除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如成年背根感觉神经元通过激活GalR2受体以PKC依赖的方式介导延长神经元突[16], 在相对高应激条件下甘丙肽通过GalR1发挥抗焦虑作用[21],在甘丙肽敲除和缺乏GalR2基因转录的小鼠中缺乏GalR2激活,是造成背根神经节发育缺陷和成年后神经突生长减少的原因[25]等其他研究内容[27]),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甘丙肽受体在机体内的生理学、信号传导和药理学特性[26,28-29],为甘丙肽受体在治疗人类疾病的开发和使用做出贡献.

3 结语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于甘丙肽受体研究领域近20年的态势分析,从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期刊、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了计量学分析,并对文献被引用频次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在国家/地区分布方面,美国、瑞典、中国的论文产量最高,但是中国与排在前2位的美国和瑞典相比,所占比例较小;在总的本地引用次数(TLCS)和总被引用频次方面,美国和瑞典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研究机构方面,优秀的甘丙肽受体研究机构集中在美国、瑞典等国家,排在前3位的有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以及美国的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

在论文作者方面,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的Bartfai Tamas和Langel Ulo,以及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Hokfelt Tomas无论在发表文献数量上,还是在总的本地引用次数(TLCS)和总被引用频次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学者,而且这3位学者均是来自瑞典的高校.

在论文发布的期刊方面,近期的主流期刊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荷兰,如《Neuropeptides》、《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均是甘丙肽受体相关领域的理想投稿期刊.

在研究热点方面,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神经科学神经病学、分泌学与新陈代谢研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与药剂学等学科.近20年的甘丙肽受体的研究主要是关注3种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状况以及其作用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性疼痛、癫痫和焦虑等的治疗,并探索这些受体的配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结构和作用,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以及甘丙肽受体1和受体2的基因敲除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但是关于甘丙肽受体3的基因敲除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目前还未受到多方关注),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甘丙肽受体在机体内的生理学、信号传导和药理学特性,为甘丙肽受体在治疗人类疾病的开发和使用做出贡献.

总体上,以“Galanin receptor” or “Galanin receptors” 为主题进行检索,近20年的文献发表数量呈平稳增长趋势.通过对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资助机构分析可知,在国际上,甘丙肽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是,此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了国际上8 000多种高质量的期刊,但其中的期刊多收录英语为母语的地区的文献,而中国的许多学术期刊未被收录进去,因此若以后还需要对甘丙肽受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则需要补充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分析,以得到完整的甘丙肽受体领域的研究态势分析.

猜你喜欢

受体数量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统一数量再比较
期刊审稿进度表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期待您的加入
β-受体过敏综合征证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