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①

2021-06-24吴润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四川省校园体育

吴润平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将“体育文化建设工程”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九大重要工程之一[1]。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体育文化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以体育人——新时代体育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着力点[2]”,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所在,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是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锻炼学生身体、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亦大有裨益。不仅如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方面,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体育道德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培育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剖析当前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广泛搜集国内外校园体育文化相关文献,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进行梳理。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成都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医药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10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挖掘现阶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访谈提纲,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对体育文化相关领域10位专家进行访谈,为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出谋划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作为高校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强调体育促进‘诸育’发展的作用[3]”。在高校的场域中,一切围绕着体育建构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皆可称之为校园体育文化。具体而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交叉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师生双方在体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基于文化的层次理论,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成来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由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4个部分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外部显现[5]。总体而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基于体育精神文化内核构建的体育制度、体育行为和体育物质文化系统。

2.2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2.2.1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课题组就体育目标和体育标识两个维度,通过对成都师范学院等10所四川省高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显示,有明确的体育目标的高校有6所,占比60%;没有体育目标或者体育目标不清晰的高校有4所,占比40%。在有体育目标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目标是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终生利用体育进行锻炼的意识和习惯。9所高校拥有体育标识,占比90%,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标识是宣传横幅、张贴在运动场上的体育文化图文,但是缺乏能鼓励人心的体育故事或者体育人物。

表1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2.2.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通过对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调查显示(如表2所示),高校都制定了体育场馆管理制度,80%的高校制定了体育社团管理制度,但是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的高校较少,仅有20%的高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同时,大多高校的体育制度文化也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而对高校教职工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严重不足,仅有30%的高校制定了教职工健身服务管理办法。

表2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2.2.3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

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行为养成量表的结构由锻炼价值积极认知、锻炼行为主动性、锻炼情感体验与锻炼环境适应性4个维度构成[7]。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体育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校园体育软、硬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促进师生体育行为的养成重要外部条件。以体育课学生出勤率、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及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等4个维,对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进行调查,体育行为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的调查(如表3所示),学生上体育课的出勤率很好到达50%,较好40%,说明学生对体育课持有正面的态度。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很好和较好分别达到40%和50%,说明学生体质状况良好。但是,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表3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

2.2.4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具体表现体育场馆(地)设施,在办学实践中,通常体现生均场地面积。通过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的调查显示,四川省高校校园生均体育场地面积3~4m2占比10%,4~5m2占比50%,5~6 m2占比20%,6~7m2占比10%,四川省大部分高校校园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4~5m2。在所调查的10所四川省高校中(如表5所示),生均体育经费在10~20元之间为1所,占比10%,20~30元占比80%,30~40元之间为1所,占比10%,说明四川省高校校园生均体育经费主要集中于20~30元之间,但高校之间的生均体育经费差距较大。在对高校校园体育设施能否满足师生健身需求的调查中(如表6所示),体育设施能满足健身需求占比30%,基本满足占比50%,不能满足占比20%,说明四川省部分高校体育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师生的健身需求。

表4 四川省高校校园生均体育场地现状

表5 四川省高校校园生均体育经费现状

表6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设施现状

2.3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重视不够:学校领导及相关制度重视程度均不够

在调查的四川省10所高校中,虽然各高校都设有非常设机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副校长兼任校体委主任,其主要职能是每年一度的全校学生体育运动会,以及教师趣味体育比赛。现实中,高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高校体育文化的相关政策不规范、落实不到位,体育的文化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8]。部分高校认为体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大,将体育与教育割裂开来,甚至压缩教育部文件硬性规定本科生必须开足144学时体育课的学校体育要求,导致体育教师地位不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上体育课敷衍应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原本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骨干带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3.2 意识薄弱:师生与课程中体现的体育意识薄弱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体育还是不够受重视,高校师生的体育意识薄弱[9]。加之中小学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小学学校体育并没有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考入大学后,也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文化课程的学习比体育锻炼更为重要。现代网络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男性大学生主要利用空闲时间来打游戏,女性大学生主要利用空闲时间来观看电视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利用空余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这种薄弱的体育锻炼意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难以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3.3 物质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等物质经费保障不足

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物质资源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10]。根据调查显示,四川省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生均经费在20~30元之间,且体育生均经费主要支出为体育课课时,每年并无专门用于日常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预算。体育专项经费不足,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不足。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多,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偏少,不仅需要承担全校的体育公共课,还需要承担体育学院的专业课,导致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量重,不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精细化指导。

2.4 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2.4.1 观念引领:强化领导,转变“重文轻武”的体育观念

2019年,国务院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亦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1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一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还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校园体育顶层设计,契合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出台适合学校自身的校园体育政策,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校园体育政策法规。

2.4.2 宣传强化:多角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高校应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报道校园体育文化,将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渗透入师生的内心,指导师生的体育行为。高校应通过校园广播站、手机APP、网站和自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将其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道德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让师生了解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历史和基本情况,帮助师生意识到校园体育文化与他们密切相关,提高师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将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师生校园生活和日常学生生活中。另外,高校可通过开展体育讲座、组织学生观摩体育赛事等多种活动,宣传校园体育文化,从整体上提升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2.4.3 内涵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提升体育文化内涵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2]”。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构成,是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单元。具体而言,体育是组织学生提升体育技能、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途径,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课程设计,提升课程质量,吸引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而不是被动地为修学分上体育课。在实践中,高校体育课还需进一步建立供需平衡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四纵四横全成员课程管理体制、实施五位一体“全过程”教育教学路径[13]。充分发挥体育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和“以体育人”的学校教育功能。

2.4.4 物质保障:多渠道筹建校园体育场馆及设备,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备等是校园体育的基本物质保障,高校应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满足师生的健身需求。高校应合理规划体育场馆用地,加大体育器材、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利用公司赞助和校友赞助等方式来扩建体育场馆、改善体育场地和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为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2.4.5 竞赛凝聚:积极开展校内与校际体育竞赛活动凝聚体育文化

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氛围等。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学校体育竞赛组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互联网+“约战系统”及不同层次的竞赛环境配置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参与体育竞赛的课程软环境,通过主题性、参与性及互动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显体育文化的影响力[14]。除校内竞赛活动之外,高校还应积极开展校际体育竞赛活动。在实践中,竞赛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体,必须建立起完备的竞赛体系才能有效地带动学校投入的积极性和训练质量的提高,是高效有规划地发展校际竞技体育的基石和保障[15]。通过常态化的校际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增进校际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

3 结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以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四川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意识薄弱、物质保障缺乏等。建议高校可通过转变体育观念、加强组织领导、提升体育课程质量、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内、校际体育竞赛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等多种措施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内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活动对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锻炼学生身体、培养终生锻炼的体育习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四川省校园体育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