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解读之四

2021-06-23李湘涛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砗磲金龟珊瑚

李湘涛 杨红珍

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但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关注,在1989年1月14日发布实行的第一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所列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可喜的是,在今年2月5日颁布的调整后的《名录》中,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一级)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二级)都有较大程度的新增。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数量惊人。其中,昆虫纲又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纲,已记载的种类就有100多万种,约占动物总种数的4/5。它们的特点是成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常具复眼和单眼,胸部有3对足,翅通常为2对(有时为1对或缺如),腹部没有足。体表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气管进行呼吸。发育大多经过变态。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变态的类型、口器的形式、触角及附肢的构造等作为分类的依据。

我国约有昆虫15万种,其中已经定名的仅有3万多种,原《名录》中列入的种类更是寥寥无几,仅涉及双尾目、蜻蜓目、缺翅目、蛩蠊目、鞘翅目和鳞翅目6个目,共计21种。

新《名录》在目的阶元上新增了?目和脉翅目,总种类新增了54种,是此次调整中新增比例最高的类群之一。

蛩蠊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属于极为珍稀的昆虫。它们身体细长,没有翅膀,栖息在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匿于石头下、朽木下、苔藓上及洞穴中,多在夜间活动。在原《名录》中仅有当时才在吉林长白山发现不久的我国第一个蛩蠊目物种—中华蛩蠊为一级,新《名录》新增了产于新疆阿尔泰山的我国第二种蛩蠊目昆虫—陈氏西蛩蠊,亦为一级。

鞘翅目为昆虫纲的第一大目,占昆虫总种数的40%左右。它们体躯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合拢时盖在胸部和腹部背面,状似古代武士所披的甲胄,故通称为甲虫。

在原《名录》中,鞘翅目有拉步甲、硕步甲、戴叉犀金龟(原名叉犀金龟)和彩臂金龟属(所有种)为二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新增。其中,步甲科新增细胸大步甲、巫山大步甲、库班大步甲、桂北大步甲、贞大步甲、蓝鞘大步甲和滇川大步甲7种为二级。步甲也叫步行虫,是一类食肉的甲蟲,以善走而得名。犀金龟科新增粗尤犀金龟、细角尤犀金龟和胫晓扁犀金龟3种为二级。犀金龟因通常头部有角状突起,顶端对称地分叉,状似犀牛角而得名。臂金龟科中除了将彩臂金龟属的所有种(目前共有7种)一一列出,还新增了棕臂金龟属的戴氏棕臂金龟和玛氏棕臂金龟2种为二级。

此外,鞘翅目还新增两栖甲科(1种)、长阎甲科(3种)、金龟科(5种)和锹甲科(2种)为二级。

蝴蝶所在的鳞翅目是昆虫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以翅面上布满鳞片而得名。蝴蝶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特点鲜明,色调丰富,不仅为普通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吟咏,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科学研究方面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蝴蝶主要的危险来自人类对原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作为商品而进行毁灭性的滥捕。一直以来,蝴蝶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偷猎走私活动十分猖獗,致使我国一些珍贵蝴蝶种类在很多地方处于濒危状态。此外,由于大规模的乱砍滥伐森林、喷洒农药及排放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使蝴蝶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国蝴蝶中有许多是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物种,但在原《名录》中仅有金斑喙凤蝶为一级,双尾凤蝶(原名双尾褐凤蝶)、三尾凤蝶(原名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和阿波罗绢蝶4种为二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新增,包括凤蝶科(14种)、蛱蝶科(2种)、绢蝶科(1种)、灰蝶科(2种),均为二级。

脉翅目昆虫通称为“蛉”,大部分为陆生,少数幼虫为水生。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性,主要以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鳞翅目及鞘翅目的卵和幼虫为食,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新《名录》中新增的脉翅目只有中华旌蛉1种,为二级,在我国仅见于云南泸水。

叶也叫叶子虫,与身体修长的竹节虫有所不同。竹节虫模拟的是竹子,而叶则善于伪装成叶子,平时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为食。它们不但可以将身体的纹脉伪装成叶脉,六条腿和身体边缘居然也能像枯叶一样“枯萎”,整个身体还能随风摇曳,惟妙惟肖,真称得上是拟态界中的至高境界了。它们的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跟所栖息的环境中的植物叶片颜色相似,因而不易被天敌动物发现。新《名录》中新增的?目有10种,均隶属于叶科,也均为二级。

此外,在原《名录》中,双尾目的伟铗虹八、蜻蜓目的扭尾曦春蜓(原名尖板曦箭蜓)和棘角蛇纹春蜓(原名宽纹北箭蜓)、缺翅目的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仍为二级不变。

在陆生无脊椎动物方面,新《名录》还填补了一个空白,即首次出现了蜘蛛类,新增蛛形纲、蜘蛛目、捕鸟蛛科的海南塞勒蛛为二级。

在新《名录》中,节肢动物门还新增了肢口纲、剑尾目、鲎科的中国鲎和圆尾蝎鲎2种以及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的锦绣龙虾(仅限野外种群)1种为二级。

龙虾长得非常威武,盔甲坚硬,浑身长刺,体形巨大。它们是虾家族中的“巨人”,被称为“虾中之王”。但与人们常见的对虾、沼虾不同,龙虾并不属于真正的虾类,即游泳虾类,而属于爬行虾。其背腹扁平,缺乏游泳能力,喜欢穴居。锦绣龙虾除了身体粗壮、巨大之外,体表斑纹特别美丽,宛如在织锦上再绣上鲜艳的花朵,因而得名。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台湾海域的珊瑚外围泥质沙地,野外已经非常罕见。

鲎又叫“王蟹”“马蹄蟹”。它的长相很特别,就像一种形如倒覆面盆的怪物。从正面看来,它长着一具硬壳的半圆形头胸甲,后缘凹入成弧形,和腹甲相连,像一顶钢盔,共同构成瓢或铁铲状的主体。它的背面隆起,腹面凹入,口长在腹面中央,有6对附肢(1对螯肢和5对步足)。腹部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具有若干个锐利棘,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前1对左右愈合成生殖厣,盖住下面的生殖孔;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呼吸。它那长长的尾巴似利剑,十分坚硬,因而被称作尾剑,仿佛瓢或铁铲的柄。

世界上的鲎主要产于北美洲东海岸。我国常见的是中国鲎,从浙江的乍浦到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沿海均有,此外还有新发现的圆尾蝎鲎。一只大型的鲎,体长可达75厘米,体重达7千克。

近几十年来,由于在鲎的身上发现了两个“奇迹”,一是鲎的眼睛非常奇妙,二是鲎的血液也与众不同,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它立时声名大噪,既成了仿生学上的“头面人物”,又成为医学上的“献血者”。

中国鲎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其野外种群数量要比美洲的鲎少很多,但也同样面临着鲎试剂开发的捕捞压力。雪上加霜的是,中国鲎取血后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来保障其生存,取血后的鲎多是流入餐饮等市场或被“放生”,导致这些被捕捞和取血的鲎死亡率几乎是100%。如果没有可以替代鲎血的细菌检测试剂,那么中国鲎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鲎造福了人类的健康,是当代医学史上的重大功臣。目前鲎试剂依然是主流的产品。鲎所面临的捕捞需求依然无法减少。如今对它们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护,但其生存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门,种类极多,分布也很广,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河川,到平原、高山,几乎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软体动物。它们在外形上变化很大,结构也较为复杂,但与其他类群的区别却很明显。它们一般身体柔软,不分节而具次生体腔,具有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主要部分。

与节肢动物类似,在原《名录》中列入的软体动物种类也是寥寥无几,新《名录》在此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新增。

双壳纲(原《名录》隶属于瓣鳃纲)都是水生的种类,大部分为海产。它们的身体左右侧扁、对称、各有一扇瓣状贝壳,因此得名。壳的背缘以韧带相连,两壳之间有一两个横行的闭壳肌柱。头部因为长期在贝壳里不露出来,便完全退化,没有触角和感官,所以又被称为无头类。双壳纲不仅有可以生成珍珠的珍珠贝,还有丰富的食用种类,是捕捞和养殖的主要对象,但许多种类因数量较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在双壳纲中,砗磲科物种是贝类中最大的,被誉为双壳贝类之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砗磲的外貌粗糙,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的色彩却很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在千姿百态的珊瑚的衬托下,更显得绚丽多彩。砗磲科在原《名录》中仅有大砗磲(原名库氏砗磲)为一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又新增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番红砗磲和砗蚝5种(均仅限野外种群)为二级。

与砗磲科类似,蚌科在原《名录》中仅有佛耳丽蚌为二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又新增绢丝丽蚌、背瘤丽蚌、多瘤丽蚌和刻裂丽蚌4种为二级。丽蚌的贝壳很大,栖息于水质清澈,底质为砂石、卵石或岩石的山涧河流中,以微小生物及有机物碎屑为食。

新《名录》还新增截蛏科的中国淡水蛏和龙骨蛏蚌2种为二级。新增珍珠蚌科的珠母珍珠蚌(仅限野外种群)为二级。

此外,原《名录》中珍珠贝科的大珠母贝(仅限野外种群)仍为二级不变。

腹足纲因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而得名。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也称为单壳类或螺类。这是软体动物中种数最多的一个类群,分布遍及全世界的海洋、淡水和陆地,形态变化也较大。腹足纲在原《名录》中仅有冠螺科的唐冠螺(原名冠螺)和宝贝科的虎斑宝贝2种为二级,新《名录》中又新增田螺科的螺蛳、蝾螺科的夜光蝾螺和法螺科的法螺3种为二级。

法螺也称大法螺,为肉食性。贝壳大,呈黄红色,并具黄褐色或紫色鳞状花纹。壳口为卵圆形,内呈橘红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对齿肋和褐色条纹;内唇有褐色条纹的褶襞。螺层约10层,每层具宽大光滑的螺肋和纵肿肋。它喜欢栖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过附着生活,在我国仅见于台湾和西沙群岛等海域。螺蛳听上去似乎就是柳州螺蛳粉的原料,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与后者并不是一个物种,只是与田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并不像田螺那样普遍。它是我国的特产种,只产在我国西南高原云南滇池等湖泊里,数量非常稀少。

此外,原《名录》中头足纲、鹦鹉螺科的鹦鹉螺仍保持一级不变。

刺胞动物门

在热带的浅海地区,生长着式样繁多、颜色各异的珊瑚,它们有的像密集的蜂巢,有的似丛生的灵芝,有的如同森林中的蘑菇,还有的恰似枝丫茂盛的鹿角……颜色有浅绿、橙黄、粉红、蓝、紫、白、褐……这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珊瑚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海底花园。

珊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纲。原《名录》中只有红珊瑚科、红珊瑚属(所有种)为一级。新《名录》则将软珊瑚目、红珊瑚科(所有种)列为一级,并新增角珊瑚目所有种,共石珊瑚目所有种,苍珊瑚目、苍珊瑚科所有种,软珊瑚目、笙珊瑚科的笙珊瑚1种以及竹节柳珊瑚科的粗糙竹节柳珊瑚、细枝竹节柳珊瑚和网枝竹节柳珊瑚3种为二级。

珊瑚在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以上,根据其触手的数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八放珊瑚,如红珊瑚、苍珊瑚(是八放珊瑚亚纲中唯一会长出大型骨骼的珊瑚,也是其中唯一的造礁种)等,每个珊瑚虫有8条羽状触手;另一类叫六放珊瑚或多放珊瑚,如石珊瑚等,其触手一般为6的倍数。六放珊瑚有少数单体生活的,直立生长,呈圆锥形、杯形和扁喇叭形等,群体有树枝状、叶状盘状、球状、蜂巢状、卷心菜状或蔷薇状等。八放珊瑚都是群体生活,多数呈掌状分枝或扇状分枝,小的仅有几厘米,大的达一两米。

在我国热带海域,珊瑚繁殖迅速,生长快,老的不断死去,新的不断成长,骨骼也随之增添擴大,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露出水面的则是珊瑚岛,主要有台湾附近的火烧岛、兰屿、澎湖列岛,海南岛沿岸岛屿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造礁石珊瑚和某些八放珊瑚是珊瑚礁的主要构成者。这些珊瑚岛有的像巨舰,有的像扁舟,有的冲天耸立,有的近水低垂,有的尖似铁塔,有的圆如古堡,在茫茫无垠的大海中,隐约浮现,色彩缤纷,千奇百怪。岛上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热带雨林挺拔苍劲,绰约婆娑,四季青翠欲滴,飘香万里,迎来百鸟和鸣,群蝶齐舞,胜似世外桃园。

水面以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别是海洋和陆地生物进化的两个顶点,因此珊瑚礁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无论从生物学上还是进化角度来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珊瑚礁也极易因气候变化、污染和人类的活动而受到破坏,因而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沿海人口的密集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航运、捕鱼、石油的开采、倾卸大量的沉积物等都给珊瑚礁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峻的现实已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珊瑚礁的重要性。

在新《名录》中,刺胞动物门还新增了水螅纲,包括花裸螅目、多孔螅科(7种)以及柱星螅科(8种),它们均为海生无脊椎动物。

水螅纲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水螅的身体是圆筒状,有点像海葵,但很小,充分伸展的身体也只有1厘米左右,而且在构造上也简单得多。

它的底端为一基盘,能附着在水中植物或其他物体上,也能脱离而走。另一端是司吞噬功能的垂唇,端部中央有一个星裂形的口,平时紧闭,周围有6~11条触手,平时伸展,摇摇晃晃。触手上的每个刺细胞内都有囊状的刺丝囊,这些刺丝囊可分为4 种,分别起到对猎物进行穿刺、麻醉、黏附和缠绕的作用。它们的食物有水蚤、剑水蚤、昆虫幼虫和其他小动物等。它们也喜欢运动,而且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尺蠖样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因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被称为“口索”的短盲管而得名,也被称为口索动物或隐索动物。目前将半索动物列为一个独立的类群,作为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在原《名录》中有肠鳃纲、柱头虫目、殖翼柱头虫科(原隶属于柱头虫科)的多鳃孔舌形虫和玉钩虫科的黄岛长吻虫2种为一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又新增殖翼柱头虫科的三崎柱头虫、短殖柱头虫、肉质柱头虫和黄殖翼柱头虫4种以及史氏柱头虫科的青岛橡头虫1种为二级。

它们隐居于海底泥沙之中,体表黏液与沙子结合在一起,以沙底质有机物质为食。它们可以依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领部发生伸缩,在泥沙中掘穴和活动。当它们向前掘进时,水和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便被摄入消化管。它们虽然其貌不扬,却都是极为罕见的珍稀动物,其介于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独特身体结构,为脊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在进化论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砗磲金龟珊瑚
铜绿丽金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碧波荡漾珊瑚海
美丽的珊瑚
海南砗磲贝人工育苗与繁殖获得成功
首届人工繁养砗磲研讨会召开 海南有望试点人工养殖砗磲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砗磲价格暴涨有水分
送你一支珊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