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艺术美学出版对大众审美的引导
2021-06-23刘倩
摘要:近年来,随着《美的沉思》《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图书的热销,蒋勋的艺术美学图书使得曲高和寡的艺术美学得以走进大众视野。蒋勋的艺术美学图书诠释了全新的当代东方美学,具有朴素之美、表达之美、内容之美和意蕴之美,成为引导大众迈入美学门槛的领路人。其对于大众审美的引导价值在于艺术审美大众化、传播方式娱乐化、审美趋向感性化,为大众了解、应用美学提供了渠道。
关键词:蒋勋;艺术美学;美学传播;审美价值;艺术美学出版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12-03
提起蒋勋,在大众认知里,他是畅销书作者,犹如行走的文化符号,将美的哲思以大众极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被媒体称为当代中国乃至亚洲“讲美第一人”。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先后与蒋勋合作,出版了《美的沉思》《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宋词》《蒋勋说唐诗》等艺术美学图书,均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好评。“蒋勋讲美”作为一种文化热点现象,在美学界、文学界、出版界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但图书畅销的同时,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学术界有学者认为蒋勋的美学没有理性分析只讲感性领悟[1],另一方面,文学界却认为蒋勋是大众走进美学世界的领路人[2]。缘何会出现两种相悖的反馈?本文从蒋勋艺术美学图书的审美价值出发,研究其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价值。
一、蒋勋艺术美学图书的审美价值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及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追求,被称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3]。人只有满足了较低层级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层级的需求。实践证明,该理论也适用于大众阅读的精神需求。在大众阅读的图书消费需求金字塔中,从低到高的层次分别是:必需品,如教材、《新华字典》等图书;大众消费品,如美妆、家居、菜谱等图书;文学读物,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而位于金字塔顶层的才是哲学、艺术及学术专著。
多年以来,艺术美学图书都位于图书消费需求金字塔顶端,作为最高层级的精神需求,向来不是大众出版的权重品类。然而,蒋勋艺术美学图书作为小众品类,却能够打破常规,成为大众阅读市场的畅销品。比如,《美的沉思》畅销20年,成为屈指可数的既是畅销品又是长销品的艺术美学图书;2017年亚马逊图书销量Top100榜单中,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位列第71位[4];2019年蒋勋凭借作品《孤独六讲》以585万元版税收入位列当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3位,也是排名前50的作家里唯一一位艺术美学作家[5],蒋勋的身份渐渐从学者转向了作者,开启了艺术美学在大众阅读市场的畅销之路。
作家席慕蓉说:“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领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6]美学确实是有门槛的,在出现蒋勋艺术美学图书出版热之前,虽然国内外对大美学(美学泛化,即泛美学)[7]的研究已经极有深度,但都颇为高屋建瓴,审美价值的传播展现出“高攀易、低就难”的现象,使得艺术美学出版越发学术化、小众化。蒋勋通过其图书的出版,使得一向曲高和寡的艺术美学走向大众阅读,引导美学走入大众视野,其艺术美学出版呈现出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朴素之美。蒋勋对艺术美学的表达,自始至终都融入其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探寻。在《美的沉思》中,蒋勋就人像艺术在中国的启蒙做过这样陈述:“……经过战国前后各种地方色彩的激荡,在理性与感性、纪律与浪漫各个极端中摆荡,到了汉代,完成了一种庶民文化的典型。不同于埃及,不同于希腊,不同于印度,是现世而朴素的,是平凡而广泛的,成为中国以后文化符号最重要的基础。”[8]88蒋勋从中国文化符号的认识出发,将中国的文化符号视为民族美学历程的重要元素,在他的解读中,这个宏观的概念却是朴素而现世的。而西方美学在鉴赏自然美的三个层级中,最高范式便是“作为自然”的“自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之美的美学地位不谋而合,蒋勋的艺术美学出版也将朴素之美作为基底。
二是表达之美。蒋勋艺术美学图书自始至终都渗透着化繁为简的表达美感,轻描淡写的运笔充满耐人寻味的哲思。譬如,蒋勋如此阐述唐诗的打磨:“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语言和文字能够成为一首华美的诗,是因为经过了这长期的琢磨。”[9]区区百字,通过珍珠在口腔的感官运动,借助一粒珍珠的打磨过程,清晰地阐释了千年来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励变之路,实乃四两拨千斤的典范。
不仅是文字内容,蒋勋艺术美学图书的书名也表达了明确的对象指向性:如《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这些“美术史”都是写给“大家”的,这个“大家”即普通大众;再如《孤独六讲》《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宋词》——这些书名里都有“讲”“说”,即蒋勋将它们视作浅显易懂的“说词”,而非学术专著,展露作为当代美学传播者的思辨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表达理念。
三是内容之美。美是先于历史而存在的。蒋勋认为“美比历史更真实,没有美,没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8]1,正是这种“沉思”,引导大众静下心来发现美的存在。其审美方式不但有感性体悟,还有逻辑理论基础,总是带有审美的思考。诚如在《蒋勋说宋词》一书中,蒋勋发问:“大家对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兴趣,可是也许我们应该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唐詩会变成宋词?”蒋勋由李后主命运的错置,写到从五代词到宋词的演变,再到苏轼时代宋词迎来全盛发展的时期,将李后主登峰造极的诗词美学、生命美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经验、宋代文人的生活空间美学、文学中的悲壮美学等一一蕴含于遣词造句之中,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之美。
四是意蕴之美。蒋勋保有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反思,研究涉及文学、宗教、哲学、国学、史学、教育等多方面,不但有个人的体悟,更有对民族历史的发微。诚如其在《美的沉思》中所言:“在中国近一百年混乱而彷徨的历史处境里,要留下心来,思考有关那古老中国曾信守过的,坚持过的生命理想、美的规则……”著名作家王跃文也称之为“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漫步,传达给我们一种生机勃勃的大美”。
这种“大美”的意境,来源于蒋勋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积淀、实地考察的求实精神、严谨的反思精神与负责的关照态度,从而引导大众思考——从文化与历史中我们能够汲取的美学素养是什么,推动大众以审美的哲思在历史中奋斗前行。
二、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价值
审美是特殊的实践活动,既是个体的行为,又具有普遍的社会性。从出版角度看,蒋勋艺术美学出版对于大众审美的引导具有以下影响:
(一)艺术审美大众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提升,大众也越发重视审美需求。蒋勋并不是当代美学的创造者,但却是优秀的传播者,他带有反思性的传播,使得其艺术美学图书展现出有别于严肃学术专著的亲和力,他不是美学历史简单的码字工,更不是美学概念的搜索引擎,他的艺术美学出版却将美学的历史进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方面面融合杂揉,讲述形式也是由繁入简、浅显易懂。虽然表达内容是浅显的,但是文化意涵却十分丰富。在《美的沉思》一书几乎找不到任何晦涩难懂的文字,但参考书目中却可见如《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思想通史》等近百部中外美学学术专著,以及几十部画册、学术期刊。可见,蒋勋将大、复、繁的文学、史学、美学、国学、哲学等内容,凝炼成简约的艺术美学传播,引导大众追求美、领悟美,引导艺术审美走向大众化。
(二)传播方式娱乐化
自1990年开始,蒋勋在十年时间里在多地举办《红楼梦》系列讲座;之后,其内容脚本经过编辑加工,以出版物《蒋勋说红楼梦》走进大众阅读市场,不仅深受读者的喜爱,并且连续被央视《读书》栏目评选为2011年度、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以此为蓝本的知识付费有声栏目《蒋勋细说〈红楼梦〉》自2017年在蜻蜓FM上线以来收获了超过2.4亿次的播放量[10]。线下讲座、纸质图书出版、有声书——蒋勋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助力艺术审美的大众传播。
有学者质疑《蒋勋说红楼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红学,但是红学对于大众来说是存在专业化门槛的。而《蒋勋说红楼梦》传播的美学态度,是一种艺术与实际人生互相融合、相对完整的有机体。孟实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曾经阐述:“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11]蒋勋向大众表达的,正是这种实际人生中的艺术美学。
(三)审美趋向感性化
就在图书畅销的同时,蒋勋也收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馈:学术界认为,蒋勋的美学没有理性分析,只讲感性领悟;文学界却认为蒋勋是大众走进美学世界的领路人。对此,南宁师范大学陈彦霖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从生命美学角度看蒋勋美论》这样认为:“蒋勋先生在学界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一方面他的美学著作的热卖证明了他在大众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在学界受关注较少,可以说是一个美学界的边缘人物。也许是因为蒋勋论美都是以说课的方式进行,而非学术著作的形式,语言以口语为主,所以学界普遍认为蒋勋论美缺乏严谨与学理性。但蒋勋始终尊崇从感觉的角度来体验美,并将审美活动作为自身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体验。”[12]作为科学的美学实则是一种基于艺术研究的科学,而基于社会化因素的大众审美却是美感态度中的美学,是需要更加偏重抽象的思考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学作为科学是要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并给美感提供学理的基础,不至于使人们以为美感是杂乱不可条理化的,但理性化的美学思想并不应该只局限于理性的经验领域,审美体验更需要感性化。
三、结论
蒋勋艺术美学出版诠释了全新的东方美学,其美学哲思不只是对美学有深入研究,同时也涉及文学、史学、宗教、哲学、教育等多方面,在其出版的作品中,始终以研究和反思的精神,审视美在生活中的呈现。其艺术美学出版一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二是为大众了解美学、接触美学、应用美学开启了窗口,三是使得当下美学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美学向大众的传播发挥了引导作用。蒋勋近年来出版的艺术美学图书将朴素之美、表达之美、内容之美和意蕴之美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播给大众,化繁为简,让原本在需求金字塔顶端的艺术美学出版由小众变为大众,引领大众审美迈过艺术的门槛,引导大众通过沉思静下来看自己,同时回溯历史,汲取美的滋养,引领当代人向前人致敬、向未来前行,美化心灵、美化人生,这便是蒋勋艺术美学出版对大众审美价值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陈彦霖.从生命美学角度看蒋勋美论[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2]匡彧.“天地有大美——蒋勋的艺术人生”特别展上海开幕[EB/OL].人民网深圳频道.
http://sz.people.com.cn/n2/2018/0612/c202846-31694639.html.
[3]朱广华.马斯洛高峰体验思想的美学价值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4]陈群.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年度阅读榜单 解读一年阅读特征与趋势[EB/OL].
http://tech.qianlong.com/2017/1219/2263393_3.shtml?spm=zm5151-001.0.0.1.sj5o6q&.le=2263393_3.shtml.
[5]狂儒.最新作家富豪榜排行榜和中国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历史榜单及代表作[EB/OL].
https://new.qq.com/omn/20191220/20191220A0RVTO00.html.
[6]张丛博.蒋勋孤独背后隐约的声音[N].大河报,2016-12-10(AI·16).
[7]郭因.大文化与大美学[J].学术界,1986(1).
[8]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9]蒋勋.蒋勋说唐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
[10]杨璠,李汇群.《红楼梦》音频节目传播研究——以《蒋勋细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J].曹雪芹研究,2019(2).
[11]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12]宛小平.王星拱的美學——研究艺术的科学[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2).
作者简介:刘倩(1984—),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匠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渠道总监,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出版。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