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口红那些事儿

2021-06-23剑心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朱砂胭脂粉末

剑心

有一位女性朋友曾告訴我,当她心情不好时,往往只需要将口红在嘴唇上轻轻一涂,立马便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口红对于女性而言,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它如同生活的调味剂,那一抹迷人的亮色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口红就像时装,它使女人成为真正的女人。”正如玛丽莲·梦露所言,在现代女性心中,口红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实,口红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人心目中,口红的地位并不比现代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代口红那些事儿。

古代口红的雅称及演变从“点唇”到16种色号

在古代,口红有许多雅称,诸如唇脂、口脂和脣膏。甚至于,现在所熟知的“胭脂”一词,在早些年的时候,也是口红和面脂的合称。而古人使用“胭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西晋经学博士崔豹的《古今注》就记载:胭脂盖起自纣。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胭脂自从问世以来,便收获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在化妆这件事上,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对化妆的重视程度一点不比今人少,《韩非子·显学》中便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女性,已经开始使用包括涂口红、染发、敷面和画眉在内的全套化妆技术。

不同颜色的口红搭配不同款式的衣服,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深知这一点的古人,为了让口红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女性的气质美,研究出了不同颜色的口红和各具特色的唇妆技术。

由于审美和道德观念的原因,秦汉时期的女子采用“点唇”的唇妆。在下唇中间点一个圆点,然后上唇稍微向上凸起,使口红呈“上唇小、下唇大”的形状晕开,其余部分用妆粉装饰。这种涂抹口红的方式,与现在的唇妆手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魏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儒家文化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当时的化妆理念受文化交融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女性开始更加关注人自身的美貌和气质,她们常用的妆容也变得更加朴素、淡雅。比如化唇妆时,往往是在原来嘴唇样式的基础上稍作添减,尽量体现自身本来的形体美。

唐朝国力强盛,万邦来朝,四海臣服的大唐气象造就了唐人自由开放、自信包容的性格特点,唐朝女子在涂唇时往往会先将双唇涂白,然后再“点唇”,利用口红进行自由创作。这种大胆的化妆技巧,搭配上唐人极富创造力的想法,使唐朝的口红化妆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照史料的记载,到唐僖宗时期,当时口红依据色泽的不同已经发展出16种色号了:“一曰石榴娇,二曰大红春,三曰小红春,四曰嫩吴香,五曰半边娇,六曰万金红,七曰圣檀心,八日露珠儿,九曰内家圆,十曰天宫巧,十一曰洛儿殷,十二曰淡红心,十三曰猩猩晕,十四曰小朱龙,十五曰格双唐,十六曰媚花奴。”

古代口红的研制药香兼并,男女皆宜

口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是几千年来古人观察、理解自然特性做出的成果。不过,受制于当时落后的技术条件,古人早期使用的口红,仅是将矿石研磨后的粉末或者植物汁液,直接涂抹在嘴唇上。

先秦时期楚国士大夫宋玉的《神女赋》中,有这样一句形容女子容貌之美的话:“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这里的“若丹”,便是形容神女的红唇鲜亮得如同点过朱砂一般。在秦汉时期,朱砂粉末被女子作为口红使用,然而由于朱砂的价格比较高,一般的家庭很难承担起这美丽背后的代价。

除了价格比较昂贵外,朱砂制成的口红还有两个缺点:一是朱砂粉末没有黏性,涂抹在嘴上容易掉色,难以持久;二是朱砂制成的口红是有毒性的,长期使用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第一个难题,古人研究出了利用矿物蜡及动物油脂,来增强朱砂黏性的技术。《齐民要术》记载,要制成唇脂,需要先用棉花包裹住丁香和藿香,放入微烫的酒中泡上几天几夜,等酒吸饱了香料的香气后,便捞出棉花和香料。此时,再起一口锅烧热青油,加入制好的香酒和牛脂、朱砂粉末慢慢熬出香味,等到唇脂冷却过后,便成了“朱砂口红”。

猜你喜欢

朱砂胭脂粉末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喜迎春天
PREP法和AA法制取Inconel718粉末对比分析
春游凤山胭脂垴
酷相思
你是
巧开锈锁
丹砂
胭脂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