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韵·赏诗美·悟诗情
2021-06-23钟小燕
钟小燕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通过反复诵读、创设情境、走近诗人等方法让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反复诵读
在中国文学史中,一首首古诗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光彩夺目,照亮了中华文坛。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虽然改版了,但是很多老师在古诗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法:朗读古诗—解释字、词—翻译诗句—理解思想,这种教法过于注重讲解,把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抛诸脑后,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如何让古诗教学教出“新意”,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传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一、反复诵读,轻吟细品,品出诗之韵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读、通读、熟读。所有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都要扎根于朗读,不同的古诗有不同的韵味,有的读起来心旷神怡,有的读起来哀怨绵长,有的读起来慷慨激昂……在古诗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读。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学一首古诗,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要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解答。比如,我在教学《竹石》时,“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还”学生拿不准读“hái”还是“huán”。学生通过查字典、网上查资料,得出结论:古音读“huán”,根据意思去判断读“hái”也可。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初读时把学习的权利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课外去读懂更多的古诗词。
2.再读,读出韵味
读准了字音只能算基本的读,读古诗还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学会把握古诗的节奏。
古诗有音调美、韵律美、节奏美,这些美可以通过听老师范读、录音读、配乐读中去感受。我还会教给学生一个小贴士:读古诗要做到“字断,气连”。
3.背诵,感悟精神
背诵古诗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升华,更是与诗人心灵的碰撞。在教学《石灰吟》时,我最后给学生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学生了解到于谦的为人就像石灰那样清清白白、刚正不阿。在低沉的配乐中学生慷慨激昂地背诵全诗,不但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佩,更感受到这一种铁骨铮铮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欣赏诗之美
在教学古诗时,我发现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能让学生沉浸在古风古韵的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1.欣赏图画,营造氛围
我在教学杜牧的《江南春》前,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春天的美图,把学生带入春天的情境中。在学习时,欣赏古香古色的楼台,烟雨迷蒙的江南,学生更是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产生无限神往。
2.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在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学习了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我又启发学生:你想象一下,诗人会在哪里?学生回答不尽相同,有的说站在桥上,因为他看到了“绿映红”;有的说站在船头,因为他看到了“水村”“山郭”,还感觉到了春风拂面……
3.延伸训练,拓展想象
在学完古诗后,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进行拓展训练,能提高学生對古诗的鉴赏能力。在学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扩写,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走近诗人,情景交融,感悟诗之情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古诗的讲座中谈到,古诗教学的三条最基本的实践策略之一就是“潜心涵泳得其意”,这个“意”,就是人的情感、人的心理。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诗情的领会,但要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还得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的内心。
教学郑燮的《竹石》,为了让学生领悟这首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我先让学生了解郑燮的生平。郑燮一生坎坷不平却坚韧不拔,正像竹子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老年的他不与别人同流合污,愤然辞官,正像竹子那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了对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我还设计了一个谈话:在华夏的历史长河里,像郑燮那样具有不屈不挠品格的人有很多,此时此刻,你想到了谁?学生谈到了古代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还谈到了今年奋战在一线,与死神较量的医护人员……从古到今,从郑燮一个人谈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学生感受到的不只是郑燮一个人的精神,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品诗韵—赏诗美—悟诗情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领悟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诗心,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带领学生在诗海中畅游!
参考文献:
[1]王崧舟.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J].小学语文教师,2010(10).
[2]孙素云.古诗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7(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