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

2021-06-23娟,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管性血清病人

刘 娟,崔 佳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等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社会功能下降[1]。已有研究证实,脑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涉及细胞凋亡过程[2]。也有研究报道,创伤性脑损伤病人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显著升高[3],可见sFas、sFasL与脑损伤关系密切,但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系统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目前,国内外对于血清BDNF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研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比较血管性痴呆病人与健康体检者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分析sFas、sFasL、BDNF水平与认知损害、脑缺血程度的关系,旨在探讨sFas、sFasL、BDNF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河北省怀来县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病人92例为试验组,男49例,女43例;年龄63~82(67.21±5.83)岁;受教育年限(7.34±3.41)年;体质指数(BMI)为(22.69±4.33)kg/m2。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4名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3名,女41名;年龄58~81(68.07±5.86)岁;受教育年限(7.50±3.53)年;BMI为(23.04±3.85)kg/m2。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北省怀来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病人或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相关事项知情,承诺可配合完成相关诊治、检查和量表测试。

1.1.2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血管性痴呆,诊断参照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la Rechercheet l′Enseignementen Neurosciences, NINDS-AIREN)中的相关标准[5];②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6]评分≤26分;③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nchemic Score,HIS)[7]评分≥7分。

1.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的记忆和认知缺损,如颅内感染、脑积水等;②阿尔茨海默病;③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严重心、肺、肾功能异常;④具有精神性疾病及严重的失语、感觉运动损害等因素影响相关量表测试;⑤有乙醇或药物依赖性。

1.2 方法

1.2.1 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00后禁食,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离心(1 000 r/min)后留取上层清液,置于EP管中,存于-7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sFas、sFasL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IOSOURCE公司,BDNF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R&D System公司。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 痴呆严重程度评定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采集血液标本当天,由研究人员采取统一指导语指导两组研究对象完成MMSE评分和HIS评分测试。①MMSE评分包括定向力(10分)、记忆力(3分)、注意力和计算力(5分)、回忆能力(3分)、语言能力(9分)等5项内容,总分范围0~30分,总分<27分评定为认知功能障碍,分数越低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依据MMSE评分评定痴呆严重程度,以0~9分为重度痴呆,10~20分为中度痴呆,21~26分为轻度痴呆。②HIS评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等4部分共13个项目,本研究采用Hachinski法计分,满分为18分,总分≥7分为血管性痴呆,分数越高表示脑缺血越明显。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依据MMSE评分将试验组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3亚组间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分析试验组病人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与MMSE评分、HIS评分的相关性。

1.4 质量控制 ①制定明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纳入研究对象;②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均由河北省怀来县医院检验中心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检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③所有研究对象MMSE评分、HIS评分测试均在接受过统一严格培训研究人员指导下完成;④资料与数据核对,以确保采集信息和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⑤采用双轨录入法录入数据资料,录入后进行核对、补漏、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 结 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比较 试验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比较 (±s) 单位:μg/L

2.2 试验组不同亚组间血清sFas、sFasL、BDNF水平比较 依据MMSE评分将试验组分为重度组(23例)、中度组(38例)和轻度组(31例),3组血清sFas、sFas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血清sFas水平以重度组最低,其次为中度组,最高为轻度组,血清sFasL水平以重度组最高,其次为中度组,最低为轻度组;3组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试验组不同亚组间血清sFas、sFasL、 BDNF水平比较(±s) 单位:μg/L

2.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试验组血清sFas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IS评分呈负相关(P<0.001);血清sFasL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HIS评分呈正相关(P<0.001);血清BDNF与MMSE评分、HI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详见表3。

表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已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7]。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主要借助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措施,尚缺乏直接诊断指标和方法。因此,寻找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的诊断指标以及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给予准确治疗,对于延缓及逆转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Fas/FasL系统包括Fas和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发生的死亡受体信号途径中最重要的一对膜蛋白分子,sFas、sFasL分别是Fas、FasL的可溶性形式,sFas可与FasL结合抑制凋亡的发生,sFasL则可与Fas结合诱导凋亡的发生,故血清sFas、sFasL水平可反映机体神经细胞凋亡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与国内外研究结果[9-10]相符,表明由Fas蛋白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过程。脑组织缺血缺氧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激活Fas/FasL系统,细胞表面Fas、FasL表达上调,从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导致认知功能改变[11]。此外,本研究显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sFas递减,血清sFasL水平递增。进一步分析血清sFas、sFasL水平与MMSE评分、H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sFas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与HIS评分呈负相关;而血清sFasL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HIS评分呈正相关,表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脑缺血程度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sFas(抑制凋亡发生)作为保护性因子表达量逐渐减少,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减弱,而sFasL为凋亡促进因子,有加速痴呆进程的作用有关。

BDNF可与酪氨酸激酶受体Trk B相结合,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自噬等各种机制来保护神经元存活和促进神经元损伤后修复、再生,进而发挥其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还可通过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从而在改善学习和记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BDNF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提示BDNF表达下调,使得BDNF对缺血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减弱,加速了脑血管病理变化,形成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病理机制之一。然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DNF水平与MMSE评分、HIS评分均无相关性,这与亚拉盖等[14]研究报道的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BDNF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受试人群来源及检测方法等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血清BDNF水平下降,其中血清sFas、sFasL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脑缺血程度相关,具体机制有待开展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血管性血清病人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谁是病人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脑梗死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血清VEGF、MMP-9 的早期预测价值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