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印记
——《良友》画报封面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2021-06-23邸小松梁红玉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良友画报旗袍

邸小松,梁红玉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吉林长春130000)

《良友》画报是一份以图片为主的综合类杂志,1926年2月诞生于上海,至1945年10月停刊,外加2期特刊,一共刊出174期,曾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在《良友》画报发行的时间里,上海正处于一个新旧接替、中西交融的时期,画报的封面也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革新。封面是杂志的脸面,由文字、色彩、图形图像这几个元素构成,封面的好看与否会直接影响购买者的消费动机。“那个时代的记忆由于年代的久远日渐模糊,唯有封面上这些人物由于其鲜明的色彩和形象而渐渐抽象而具有了某种符号意义——这些形象就是那个时代大上海的女人,充满着梦幻和诱惑。”[1]《良友》画报的封面保留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其对时尚的敏锐洞察力,对现代时尚类画报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一、《良友》画报封面的艺术风格

(一)《良友》画报封面的排版特征

《良友》画报的封面排版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样式并不相同,几经变化之后,逐渐定型并一直延续到停刊。封面主要以女性的照片为主,以邮票样式作为排版形式,文字、图形等各要素有序地排列之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良友》画报第1期的封面是由创刊人伍联德设计的,封面上方1/3是刊名、刊期等文字信息,封面女性的照片则排放在封面下方2/3的位置,整幅画面中,照片和文字占比为 1:2。自第25期开始,《良友》画报的封面排版样式产生了巨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封面上全部铺满了女性的照片,其他的文字、图形等信息排放在照片上方的适当位置,封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封面女性的形象也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此排版样式一直沿用到最后。在封面设计上,初期采用的是套色照片,在拍摄好的黑白照片上加印一些颜色,印刷效果不尽人意,人物形象比较模糊。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封面开始使用着色照片,在拍摄好的照片的基础上,人工描绘各种颜色,使得封面女性的照片更加清晰,色泽更加艳丽(图1)。

图1 《良友》画报第25期封面(图片来源:豆瓣网site.douban.com)

(二)《良友》画报封面的文字样式

说到《良友》画报的封面文字,不得不提一下文名“良友”二字,它是伍联德亲自设计出来的,一种以艺术方式处理过的实用字体,在那时的刊物设计中几乎很少出现。伍联德通过改变字体形状的方式,在字体的转角与收笔上大胆地进行改造,使得字体美观大方,是变形美术字体中的突出代表,这两个字的造型也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良友》画报(图2)。《良友》画报封面中的其他文字信息(例如期数、日期等)都是以中文和英文结合的形式标注,表现了编者的国际化视野,开拓了海外市场。除此之外,还用美元标出售卖的价格, 《良友》画报的价格一般在20-60 美分之

间,每册定价是大洋一角,街头小巷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只售小洋一角,在定价的基础上打了8折。封面上用美元标注价格,一方面由于那时国内各个省的货币不能通用,便于读者购买。另一方面是因为《良友》画报畅销五大洲,凡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能见到其身影,可见其遍布范围之广,用美元标注价格也是为了便于销售。《良友》画报关注到国内市场的同时,又充分关注到了国外市场,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图2 《良友》画报中文刊名(图片来源:《良友》画报(影印本)第1期封面)

(三)《良友》画报封面的图像运用

图像是视觉传达最主要的元素,相对于文字,其传达方式更为迅速,有着跨地域和文化交流的优越性。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报刊杂志繁荣发展,图像作为信息传达的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良友》画报通过大量的图像呈现,吸引着读者眼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给读者营造了丰富的视觉盛宴。

《良友》画报封面是以女性图像为主体,在其周围伴有良友商标和种类多样的花纹,使得封面内容更加丰富。初期,摄影技术条件并不优越,封面人物的照片拍摄存在许多局限性,大都是在室内搭建一个摄影棚,然后再进行拍照。在拍摄技巧上,摄影师通常把人物身后的背景虚化掉,仅仅凸显前面单独的人物形象。当美术编辑对封面进行设计时,为了弥补照片背景中的大量空白,把背景填充了一些与人物相和谐的颜色,由于背景面积较大,而且颜色全都相同,所以使得封面略显单一。后来,为了使封面背景更加丰富,美编在背景中添加了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打破了前期单调的固定格式。这些花纹装饰图案主要出现在25期以前,花纹大多在长方形方框内,更像是西方油画框,虽然这种背景起到了一定的装饰美观作用,但是人物和背景较难和谐地融为一体。后期,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真实背景的照片渐渐增加,起初是室内环境,到了后来,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照片越来越多。封面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以自由的想象。

(四)《良友》画报封面的内容选择

封面女性是时尚杂志最突出的卖点,主要原因是印在封面上的女性一定是美丽动人的,令读者大饱眼福。《良友》画报大多是以女性作为封面的主要内容,她们都有着真实的身份,是现代女性的典型代表。《良友》画报172期封面里,以女性作为封面的一共有161期,男性作为封面的只有剩余的11期。据杨春晓统计,通过对《良友》各期封面中人物姓名的搜索,能够确认姓名的一共有98个,还有14个名字重复出现了2-3次。[2]对封面人物身份进行研究,仅有52位能够确认身份,分别是32位影视明星、歌星,9位学生,7位名媛,2位运动员,2位画家。由此可见,《良友》画报的封面女性主要以演艺界明星为主,她们穿着最新的服装,化着最新的妆容,成为了时尚的主要传播者。

《良友》封面上的女性形象,打破了旧社会女子不出深闺的传统,她们不再是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角色,不再是笑不露齿的家中闺秀,她们有着自己的工作,在外人面前能够开怀大笑。《良友》画报前期重在描绘女明星、名媛等的摩登生活,拍摄角度是人物端正地坐在相机前,头脸一般不正对照相机,比较含蓄。到了后期重在描绘时代新女性,以及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则更加偏重描绘抗日女英雄形象,拍摄场景也由室内转向了室外,在拍摄时,人物有了更多舒展的空间,有的两手叉腰站立,有的则结合身边的自然环境摆出各类姿势。在户外拍摄的照片占总封面的24%,封面女性敢于面对镜头露齿大笑,展现出时代新女性的自信与人格魅力。“健而美”成为新的审美标准,不仅要身体上的康健,而且还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热情的灵魂,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

二、《良友》画报封面的艺术风格成因

(一)西方文化及艺术思潮对《良友》画报封面艺术风格的冲击

《良友》画报发行的20年间,上海处在一个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当新的思潮涌入时,《良友》画报封面的艺术风格似乎不再是弥漫着老上海的时尚气息,而是带有明显的西方审美风格,例如构成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都在一定时间段内影响着封面的设计风格。《良友》画报很多封面背景和构成主义有着很大联系,比如在第64期、第94期、第103期、第105期的封面背景中出现三角形、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都是构成主义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又如在《良友》8周年纪念刊封面设计中,受到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写实手法的影响,使得封面女性的体态更加丰满,与封面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东西交融的景象(图3)。

服装能够非常灵敏地洞察到这一时期内的时尚潮流,是一个时代的时尚载体,《良友》画报封面女性的服装也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入而不断改变。封面女性的服装主要有旗袍、学生装、洋装、运动装等,其中旗袍最为活跃,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装束。《良友》画报封面仿佛是女性的旗袍展,将近100多期的封面女性都是身穿旗袍。旗袍是由满清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袍身宽大,长到脚踝,身体几乎都藏在旗袍里,毫无美感可言。到了20年代末,旗袍早就挣脱传统服装的束缚,开始仿照西洋女装的样式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样式每年都在变化,衣长与袖长忽长忽短,领子与开衩忽高忽低,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身材自行裁剪,成为国民女性最受欢迎的服饰之一。在《良友》画报的不同封面中,穿着改良旗袍的女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美感,穿旗袍也成为了时尚的标志。旗袍的改良体现了中西服饰文化的兼容并蓄,表明了一种开放的态势,改良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服饰形态。这一融合、创新的过程,既传承了本土文化,又兼具西洋服饰的曲线,体现了新颖的审美品味,使旗袍也赋予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图3 《良友》画报八周年纪念刊封面(图片来源:《良友》画报经典相册,豆瓣网site.douban.com)

(二)国民观念对《良友》画报封面艺术风格的革新

20世纪初期,上海正处于一个充满矛盾的多元文化中,人们寻求新潮、新奇、时尚的心理,给《良友》画报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早期欧美电影在上海传播,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对时尚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人们把看电影作为时尚生活的必需品,追求新颖的时尚娱乐,“赶时髦”逐渐变成大众的一种普遍心理。这一时期,几乎所有刊物都会涉及电影、明星等话题,《良友》画报也不例外。

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良友》画报封面人物多为电影明星,影星照片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并逐渐形成一种定式,蝴蝶、黄柳霜、陈云裳等均成了封面的宠儿,她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时尚“代言人”。许多女性在欧美电影和时尚杂志的影响下,接受了西方的流行事物,对于明星的服装、化妆品等具有一种模仿的冲动。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的口味,《良友》画报还开设了时尚专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当时最为流行的服装款式、着装方式、首饰妆容等。除此之外,还定期刊登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时尚服装,所以永安公司老板的女儿郭婉莹回忆说:“当时要是有人以为你是外国人,就是对你最高的评价。”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经济迅猛发展,中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成为上海最庞大的社会阶层。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追求物质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享受,而影视明星的生活恰好代表了他们所向往的生活,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良友》画报满足了人们寻求新奇和紧跟时代潮流的心理特征,推动了时尚观念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三)编辑的审美意识对《良友》画报封面艺术风格的影响

伍联德、梁得所和马国亮是《良友》出版史上三位最为重要的人物,《良友》画报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伍联德、梁得所、马国亮均未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但他们都是怀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那么,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三位主编又是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去为《良友》画报进行选材的呢?他们究竟又是持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呢?这些疑问的答案,主要存在于中西文化的比较中。

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矛盾中,编辑们的价值取向是要启迪民智,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刊物中。就当时的背景条件来看,他们将选材的视线转移到西方社会是一种必然之举。《良友》画报中有大篇幅的文字和图像去描绘西方,在编辑们的心目中,西方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我们经常在《良友》中发现一些对于西方图像的描写,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赞美和欣赏。但他们也不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而是在欣赏的同时反思自己,把它看作中国自身发展的参照系。《良友》画报编辑们在中国和西方的对此中,反映出的是强烈的民族自醒意识,当他们面对时尚现代的西方文明以及传统落后的中国时,在歧视的目光中,民族意识逐渐清醒,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编辑们的立场和选择。西方是先行的他者,是中国学习和追赶的标杆,编辑们承认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先进,但对于自身的发展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这不仅仅是《良友》编辑们的内在矛盾,也是自1840年以来几代中国人最根本的精神冲突。

三、结语

《良友》画报封面的艺术风格在于:它在文字与图片、高雅与流行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契合点。每一种时尚都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理念,画报封面从文字到图片都展现了当时人们对时尚生活的关注和向往,满足了人们模仿的需要,是上海时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传播媒介。在东西文化相互交融、新旧并存的时期,《良友》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姿态,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这发展并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受制于本国经济、文化以及国民所持有的思想观念,虽受到西化的强烈影响但仍显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一时期报刊杂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富有的遗产,它不是简单的历史记载,而是对现代时尚理念的传播和推动,直至今天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良友画报旗袍
你有病吗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良友》的世界视野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陕西画报航拍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春的画报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