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探析

2021-06-23丁飞周铭卫小平刘扬黄海英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3期
关键词:碳达峰排放量能源

丁飞 周铭 卫小平 刘扬 黄海英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233)

0 前言

2014 年,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计划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1]。

目前,在碳排放领域,我国工业企业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70%左右,是达成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其中,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四个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左右。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近年来,煤炭消费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但是,煤炭仍是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的主要类型。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清洁能源生产占比也在上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8.8%。虽然,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的清洁能源占比均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与化石能源相比,占比较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距离碳达峰的时间不足十年,如何在确保经济增速的同时实现碳达峰是我国正在面对的一大挑战,尤其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工业企业更要做好发展规划,确保在2030 年经济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目标双实现。

1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首先要明确所在行业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自2013 年起,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和1个其他行业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等有关工作。已经发布的行业指南如表1所示。

表1 行业碳排放核算文件汇总表

鉴于发布碳核算方法的行业已经开展碳排放报告和碳核查工作,因此,对应这些行业的工业企业对碳排放量的计算已经有比较广泛的经验,今以其他行业为例简要介绍碳排放量计算思路,以方便其他行业参照核算方法开展碳排放调查。首先,碳排放量计算必须确定企业碳排放量的计算边界,边界确定时要尤其关注是否包含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通常情况下,边界确定后不能随意改变。其次,参照指南要求识别企业所涉及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温室气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甲烷等。再次,针对企业涉及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参照相应的核算方法实现碳排放量的计算。

表2 碳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识别表

2 工业企业面临的碳排放挑战

当前,在国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前提下,我国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内需增长旺盛,经济增长的目标调整为以拉动内需为主导[2]以实现内外双循环。同时,2030 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又迫使我国必须开展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以确保在碳达峰后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处于产业链底端、能源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低能效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战略新型产业也面临着十年内谋篇布局、尽快完成从建成到达产运行的快速发展压力。如何在碳达峰后为自身发展争取辗转腾挪的空间将是工业企业近十年内需要综合谋划的重要内容。

3 工业企业的应对策略

3.1 明确定位,尽早布局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明确产业定位,对于属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工业企业要尽快挖掘发展潜力,开拓市场,争取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产目标。对于处于产业底端的工业企业,尤其是使用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传统重点企业[3],应从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种类替代、生产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等多角度寻求突破,提高能效、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淘汰化石能源为燃料的工艺技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3.2 主动开展碳排放量计算,寻求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围绕碳交易市场开展的碳核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最早开展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至今已经有十年时间,碳核查工作开展也有七、八年时间。目前,各企业均可以参照已有的核查指南,自主开展碳排放量计算。通过积累碳排放数据,分析企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有助于企业预判碳排放变化对发展的影响,确保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实现正常稳定运营。

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好技术储备

碳达峰后,碳峰值运行阶段要实现经济增长在总碳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提升能源效率将是重要的发展路径之一。因此,工业企业需要从现在起着眼长远,关注国际国内同行业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做好技术储备,争取尽早实现关键技术瓶颈突破,为碳达峰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3.4 关注碳排放交易市场,实现碳配额平台交易

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所,近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可以在平台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碳达峰后,碳排放交易平台将是工业企业实现碳配额再分配的重要平台。因此,工业企业应该关注碳排放交易市场,熟悉碳排放交易规则和流程,结合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碳配额交易。

4 结语

2030 年是我国碳达峰的最后期限,距今已经不足十年。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2020 年底完成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后,内需会快速增加,内需的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能耗和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十年内实现碳达峰,我国的工业企业会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倒逼我国从现在起开始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供给,工业企业也必须从现在起着眼长远,分析本身的优势和劣势,重视技术创新,做好技术储备,迎战碳达峰的到来。

猜你喜欢

碳达峰排放量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预计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创二战以来的纪录!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