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1-06-23闫博源罗辉辉周光艳史宏俊骆振海

绿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桶受访者

闫博源,罗辉辉,周光艳,史宏俊,骆振海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及生活必需品接连不断地进入了人们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日益膨胀的各种生活垃圾,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得有些地方早已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征象。随着这些生活垃圾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化是使生活废弃物减缩化、成本化、以及无公害化的最佳途径,同时这在控制城市生活废弃物方面也起着突出作用。这不仅有益于垃圾成本化、综合利用,而且也符合城市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1,2]。

2 数据与方法

2.1 问卷编制原则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结构化问卷,设计的问题以封闭式题型为主。

2.2 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影响居民垃圾进行分类的因素、垃圾分类情况的现状、我国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

2.3 有效问卷获取

2020年6~9月,增加问卷投放的城市范围(江苏、贵州、安徽内多个城市)通过线上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线下填写纸质问卷结合的方式,获得问卷总计393份,其中,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7%。

3 结果与讨论

3.1 居民人口社会属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研的市民中,18~30岁者居多,受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占多数,在校学生及一般企业员工居多(表1),生活地区主要为华东地区。

表1 社会人口属性

3.2 居民垃圾分类了解程度

问卷设置“您能否清楚分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您认为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您有帮助吗”以反映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由图1可知,居民对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了解程度综合较低,仅有28.46%的受访者表示对其“十分清楚”,66.76%的受访者表示“有一点了解”,4.79%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

图1 居民对可回收资源的了解程度

3.3 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现状

问卷设置中“您对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的”这一题项反映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现状。据图2可知,39.63%的受访者“分类投放,再送到分类垃圾箱”,25%的受访者“除可回收的出售外,其余全部投到同一垃圾箱”,19.41%的受访者“想分类处理,但是没有分类垃圾桶”,15.96%的受访者“全部投放到一个垃圾箱”。

图2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现状

3.4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情况

问卷设置“您生活的地区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样形式安放”题项反映了居民生活地区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情况。据图3可知,在受访者生活的地区,设有“分类垃圾桶”的占47.87%,设有“传统垃圾桶”的占38.3%,“无垃圾桶随意堆积”的占6.38%,设有“固定垃圾站”的占7.45%。

图3 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设施状况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面临的难点

通过整理调查问卷,总结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所面临的问题及难点,见表2。

4.1 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薄弱

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产生者,也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主要参与者。然而大多数城市居民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实践的效果也一般。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垃圾分类涉及的内容较多,其次公众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往往需要耗费居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也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因此,大多数城市居民不愿意花时间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这严重阻碍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3~6]。

4.2 垃圾分类及处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相关法律仍处于发展中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如何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政策和相关法律。并且政府在多个重点城市和地区进行了试点,允许试点地区可以在法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探索和总结,并为全国实行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创造条件和提供实践经验。如试点地区可以结合相关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等实施细节问题作出强制性要求[7]。

表2 我国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

4.3 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

从表面上看,阻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居民分类意识差,分类收集行为不合理。而事实上,这与目前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不完善有着较大关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要多环节、多领域的有效合作,构建科学有效的处理体系。目前,许多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后处理能力不足,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理仍然是垃圾清运处工作“常态模式”,这样只会带来更多污染难题[8,9]。

4.4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

当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于城市垃圾一般采用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和堆肥等方法。此外,厌氧消解处理、高温高压法、生物处理技术等也在垃圾处理范畴中得到了巨大进步。与之相比,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综合水准较低,在垃圾处理时通常靠人工拣选,导致城市垃圾的处理成本较高。并且在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进程中,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合理针对自身的垃圾特性和相关数据进行对症下药。以至于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为简易清理、露天堆放和填埋等。

5 结论与建议

调查显示,许多人都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而是直接将垃圾丢进了垃圾桶;不进行垃圾分类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设施和不能够对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5.1 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

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投放,展开积极宣传和有力督导,采取奖惩有度与严格监管手段,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科学的执行任务。优化与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建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全面监督的垃圾分类监管体系,不断促进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可以加大对垃圾分类智能化的研究力度,统筹科技创新手段,推行分类处理循环产业化。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科技含量[10,11]。

5.2 广大人民群众自身

提高大家自身的素质,让大家对垃圾分类能够有清楚的了解,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垃圾分类,有意识的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引导居民养成降低垃圾形成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降低垃圾的出现。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主动维护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并积极地投入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事业中。自觉地去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让垃圾分类智能化变为常态[12]。

5.3 相关研究机构

建议相关研究机构能够加大对垃圾分类智能化相关项目的研究,让智能化分类逐步代替人工分类,让垃圾能够按照自身的属性,最快进入相应的地方,加快垃圾分类的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可循环利用物质的集中回收。成立专业化以处理垃圾为主的专业服务公司,更好地将相关产品带入到大众的眼中,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产品[13]。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桶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