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现实审视、内在诉求与供给侧优化

2021-06-23黄海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服务业供给

任 波,黄海燕

产业结构的优化、演进、政策等基本理论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重点研究议题。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始于20 世纪40 年代。最初使用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分析经济问题时,其含义还很不清晰和规范。随着理论界对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入,产业结构的概念以及其涉及的领域才逐渐明确[1]。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考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变化规律;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揭示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考察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与数量比例关系[1]。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作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拉动内需、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体育产业结构状况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界关于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如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评价、升级等[2-3];二是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演进研究,如“京津冀都市圈”体育产业结构演化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等[4];三是运动项目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如冰雪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等[5];四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研究等[6]。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学界关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审视以及内在诉求的研究相对不多。基于此,本研究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审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现实审视:体育产业结构与文化产业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比较

“体育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是从“产业结构”延伸而来,产业结构大体可以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产业所创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二是各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及其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三是各产业供给(需求)规模及其在总供给(总需求)中的比重;四是各产业资本额及其所占比重等[7]。即体育产业结构可以包括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

1.1 产值结构比较

某一产业的产值结构包括该产业的外部产值结构和内部产值结构2 部分,而外部产值结构是指该产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内部产值结构是指该产业内部各业态的相对比例分布[7-8]。

某一产业的外部产值结构是反映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7-8]。从2015—2018 年数据看[9-11],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15 年的0.8%,增长至2018 年的1.1%,年增长率为11.2%;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 年的3.97%,增长至2018 年的4.48%,年增长率为4.1%;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15 年的4.36%,增长至2018 年的4.51%,年增长率为1.1%。可以看出,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近年来体育产业占GDP 的比重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占GDP 比重的年增长率。此外,还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占GDP 的比重比较低,产值的外部结构还有待优化完善。

某一产业的内部产值结构是指该产业内部各业态相互的比例关系。2018 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64.8%,高于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时,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内部各业态比例分布的比较发现,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高于文化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产值的内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9-10]。

1.2 就业结构比较

某一产业的就业结构一般包括产业的外部就业结构和内部就业结构2 个部分。外部就业结构一般是指该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某一产业的内部就业结构一般是指该产业内部各业态吸纳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布[7-8]。

从外部就业结构看。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相比,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相对偏小。2016 年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仅为0.57%,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分别达到2.81%和3.62%[12-14]。

从内部结构看。表1 显示,体育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远远低于体育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数;且体育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体育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而比较文化产业内部各业态吸纳就业人数发现,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占文化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52.5%;文化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文化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9.4%,低于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的占比。综合比较发现,体育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呈现出体育产业内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表1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内部就业结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ernal employment structure between sports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1.3 供给结构比较

某一产业的供给结构是指该产业所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比例分布。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助推经济增长为目标。产业增加值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该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一般能够反映产业的供给状况。如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文化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16]。表2 显示,近年来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体现出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能够积极适应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从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部分业态增加值比较看,体育服务业增加值远远低于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其差距已由2015 年的10 936.4 亿元增大至2018 年的18 302 亿元;体育制造业增加值低于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其差距由2015 年的8 297.5 亿元增大至2018 年的8 600 亿元。可以看出,相对于文化产业供给,体育产业的供给水平尚不足。

表2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供给结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upply structurebetween sports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1.4 需求结构比较

某一产业的需求结构是指社会对该产业的市场需求比例构成,受到大众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中国统计年鉴(2019 年)》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 年的1 397.7 元,增长至2018 年的2 225.7元。随着大众对文化、体育、娱乐等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消费支出逐年提升,对推动需求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看,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14]。近年来文化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如2017 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 339 元,比2013 年增长41.5%[14]。从体育产业消费需求看,按照体育消费需求的不同功能划分,体育消费结构由实物型、观赏型和参与型3 类体育消费构成[17]。《2014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依然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要方式[18]。从20 岁及以上人群不同体育消费项目的人数百分比看,运动服装等实物型消费占比较高,而反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消费项目占比较低[18]。而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且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相对越高[17]。当前,居民的体育消费大多是实物型消费,对观赏型的体育消费和参与型的体育消费很难构成大的市场,呈现出体育产业内部需求结构的不合理。

2 内在诉求:体育产业结构的逻辑走向

2.1 体育产业结构要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为目标

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供体育有效供给,并有效满足大众体育需求[6]。一是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下,亟需增强体育用品制造装备研发能力,减少低端化、同质化的体育产品供给,推进“互联网+”与体育用品制造、销售、服务等结合,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变革研发设计、拓宽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二是完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健身休闲产业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快制定健身休闲项目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健身休闲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推进健身休闲产业向纵深发展,提升健身休闲业发展水平。三是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主体。目前,竞赛表演业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满足大众体育需求。通过加强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监管力度,优化竞赛表演业市场环境;通过拓宽竞赛表演企业和机构的融资渠道,支持竞赛表演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满足大众竞赛观赏需求。即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通过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发展,能够满足大众体育需求变化。

2.2 体育产业结构要以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为要求

从体育产业结构的内部各业态看,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的总规模之和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97.9%、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的增加值之和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98.7%[19]。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变思想,摆脱一味地追求体育服务业规模、降低体育制造业产出的误区,即“两条腿走路”,协调推进。一是加快推进体育制造业发展。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较高有其合理性,体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国家,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制造大国”的构成部分,为国内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20]。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下,加快推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打造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强国。二是加快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通过增强政策引领,制定体育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推进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等体育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高效发展。

2.3 体育产业结构要以推进体育产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为方向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2 个过程。一是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问题[1]。从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看,体育、文化、旅游、养老和健康作为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是生活性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在吸纳就业能力和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看,由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供给不协调,实物型体育消费仍为主导。通过推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促进内部各业态协调发展,以满足体育市场需求变化。二是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通过产业之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1]。从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看,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着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总体上看,体育产业有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趋势,通过推进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能够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2.4 体育产业结构要以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体育产业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供适宜于消费需求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发挥社会效益)。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1]。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内需不断扩大[22]。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更趋于合理、质量日益提升。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经济结构出现战略性调整,一味追求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由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特殊属性,因此在体育产业化进程中,需在提升体育产业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

3 供给侧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在分析体育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与内在诉求的基础上,从供给侧优化的目标、要求、方向、重点等方面,提出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加强体育产业政策引领、确立体育主导产业、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等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图1 所示)。

图1 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优化路径Figure 1 Supply-side optimization path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3.1 优化目标: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满足大众体育需求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体育产业的不平衡不充分与大众多样化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1)破解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体育需求加大,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与大众有效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是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不足。随着体育需求的变化,提供精准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多的反映在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等体育服务业供给加大[23]。当前,我国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19]。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所提供的适宜于大众需要的有效供给尚不足。二是体育产业有效需求旺盛。体育产业的有效需求加大主要建立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和体育消费水平的基础之上。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到2022 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从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看,在20 岁及以上人群中,2014 年的人均体育消费926 元。我国已进入体育产业需求快速增长期[20],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加大,需要体育产业供给水平以及供给质量的提高。

(2)破解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大众多样化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体育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吸纳就业、扩大消费、提供有效供给,以更好地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需要。通过破解新时代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满足大众体育需求。近年来,随着“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推动,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阶段[2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17 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体育消费势头强劲,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近500 万人次,带动各类消费超过200 亿元;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了3 976 亿元,冰雪产业消费能力稳步提升;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提高到41.3%,体育消费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需要通过深化体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满足大众体育需求。

(3)破解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在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是从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看。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体育产品与服务,即不能很好地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体育服务业总规模相对偏低(2018年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7.9%)、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规模相对偏高(2018 年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9.7%)[10]。二是从体育消费结构升级看。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进行各种体育消费所构成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17]。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大众对健身、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从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不同功能来看,体育消费结构一般由实物型、观赏型和参与型3 种类型构成[17]。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够有效满足大众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3.2 优化要求:加强政策引领,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

目前体育产业还有政策的堵点、难点,政策法规不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需要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强化政策措施落地[25]。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例分布不协调。可通过制定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等,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制定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制定适宜于体育市场需求的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运动项目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是最具活力与生命力的[26]。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多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7 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冰雪消费规模达到720 亿元;预计2020 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 200 亿元,规模赛事将超过1 900 场;户外运动产业市场规模达484.8 亿元。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升级,运动项目产业在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体现出了的强劲动力。因此,需要通过制定适宜于体育市场需求的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更多的运动项目走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二是强化运动项目产业的政策落实。通过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后,加强监管和服务职能,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加强水电、安保、税费等价格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活动,围绕运动项目产业,打造原创赛事,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质和核心内容[26],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制定和完善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2)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结构政策是体育产业政策的核心,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是以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的[17]。一方面,可通过制定以促进竞赛表演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等为核心的体育主导产业政策,推进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等高质量发展,并以此带动体育相关业态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定以促进场馆服务业、体育培训业等为核心的体育重点发展产业政策,推进体育服务业及其内部各业态高质量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体的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就是要充分释放体育市场发展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各业态的协调发展,使体育产业结构不断向着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演进。

3.3 优化方向:确立体育主导产业,推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主导产业是对其他产业有较大辐射带动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27]。选择合适的体育主导产业对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业。一是健身休闲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需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激发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带动体育培训业、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激发大众观赏体育赛事活动的热情,进而带动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二是健身休闲产业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需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对健身休闲产业的需求将不断加大。三是健身休闲产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率上升率,需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应用和发展,健身设施不断向惠民化、便捷化发展,健身休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健身休闲方式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体现出健身休闲产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率上升率。综上,可以认为选择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体育主导产业符合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2)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引擎[28]。一是竞赛表演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需要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不仅能够带动体育用品业、体育培训业等发展,而且也能够带动体育中介业、体育场馆业等发展。二是竞赛表演业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需要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以竞赛表演业为体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培育体育消费,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三是竞赛表演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率上升率,需要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随着“互联网+体育”深入推进,赛事转播不断向沉浸式、立体化转化,随着技术的进步,竞赛表演业呈现出广阔发展前景。总体上看,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对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3.4 优化重点: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学家罗斯托首先提出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概念,其指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主要表现在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三个方面[1]。因此,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需要从增强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等方面,积极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强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根据罗斯托关于对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阐述,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1]。一方面,增强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有利于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形成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增强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有利于吸引体育人力资本投入。某一产业产生回顾效应体现出来的新吸收的供应投入品也可能是人力[1]。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既懂体育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体育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有利于积极发挥体育产业的回顾效应。

(2)增强体育产业的旁侧效应。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周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体育产业的旁侧效应主要体现在有效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近年来,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两位数增长(经济效益持续释放)、对满足大众体育需要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持续提升(社会效益持续释放)。一是从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看。体育产业发展的旁侧效应表现在多方面,如体育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已从2006 年的982.89 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10 078 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增加,已从2006 年的0.46%增长至1.1%[10,29];体育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从2006 年的256.30 万人增长至2016 年的443.9 万人[30];体育消费水平不断增长,到2020 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数据来源于《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 -2020 年)》)。二是从体育产业分业态发展看。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大众的健康需要、娱乐需要以及社交需要等,而且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国办发〔2016〕77 号文指出,到2025 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 万亿元);竞赛表演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大众观赏需要、参与需要等,而且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国办发〔2018〕121 号文指出,到2025 年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2 万亿元)。新时代体育产业的旁侧效应不断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增强体育产业的前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改善供给质量[1]。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众多相关部门提供中间产品与服务,同时体育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会被其他部门所利用,这种一个部门产业向其他部门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与服务,就形成该部门的前向效应[8]。体育产业具有融合性较强的特点,能够与相关产业融合,提供新产品、新服务,体现出来了体育产业的前向效应;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生产率上升率,即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智慧体育场馆、体育装备制造升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体现出了体育产业的前向效应。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促进消费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体育产业迎来广阔发展前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等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合理审视体育产业结构现实状况及其内在诉求,并从供给侧视角提出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提出从优化目标、优化要求、优化方向、优化重点4 个方面,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加强政策引领、确立体育主导产业、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等,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服务业供给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供给侧”何以流行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