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视角下冬奥会赛事发展研究

2021-06-23刘天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哥华平昌索契

邱 雪,张 烁,刘天宇

当前,面对由新冠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不确定议题,国际奥委会在多个场合重申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了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国际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梳理了近期国际奥委会以及近3 届冬奥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愿景、实践以及规律。

1 可持续发展的赛事理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普世价值、行为准则与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在制定未来发展蓝图时参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国际奥委会先后出台、制订了一系列详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及相关对策,目前,这些方案已经成为了国际奥委会在进行重大决策部署时的行动指南。

2014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奥林匹克2020 议程》,其中可持续成为了与公信力和青少年并列的三大内容之一,在这份议程中,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将可持续性融入奥运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将可持续性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日常运营”的具体要求[1]。

2015 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可持续性与遗产委员会;同年,修订并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宣言》,这份包括愿景,价值观,使命以及工作准则的宣言,确定了可持续发展在工作准则中的核心位置。同年9 月,联合国在其第七十届会议上发布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 条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份将体育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者”的重要文件再一次明确了国际奥委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国际地位[2]。

2017 年,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规划了国际奥委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大作用及五大领域,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基础设施与自然用地、采购与资源管理、交通与物流、工作人员以及气候方面的指导意义[3]。

新冠疫情后,国际奥委会再一次重申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如2020 年9 月11 日,颁布了其最新的可持续指导方案——体育中的可持续性管理[4];2020 年11 月30 日,国际奥委会又通过从2016 年累积的百余个案例,再次阐明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可持续发展的加速与促进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赛事愿景

从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来看,冬奥会因其对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某种天然的承接性。早在1994 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该届冬奥会的组织者就首次将环境问题引入了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并启动了20 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因此,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又被称为第一届“全绿色”的奥运会[5]。而从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开始,可持续发展已经明确写进了历届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从近3届冬奥会的实例可见(见表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赛事组织者在申办时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明确详实的可持续愿景也成为了组织者在申办时做出的最为庄严的承诺。

表1 近三届冬奥会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latest three Winter Olympics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是加拿大继1988 年卡尔加里之后又一次举办冬奥会,围绕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温哥华冬奥组委把这届冬奥会的可持续愿景定义为:为冬奥会修建体育设施,这些设施作为永久性遗产,将在社区作为可持续遗产得到继续使用;为迎合主办地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所采取的新方法以及新手段;由冬奥会合作伙伴及赞助商发起,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初衷,以可持续发展为平台的能力建构[10]。

2014 年索契冬奥会是俄罗斯继1980 年莫斯科夏奥会之后的又一次奥运盛典,俄罗斯联邦的目标计划(FTP)是将索契定义为具有世界水准的休闲旅游胜地,同时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冬季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心。而作为俄罗斯全面复兴的一项重要工程,索契冬奥会还成为了在可持续发展平台上的一项重大的国家项目,由此,索契冬奥组委将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定义为“最大限度的把握冬奥会所来带来的机遇,实现索契市、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和整个俄罗斯的繁荣”,在此基础上,为国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11]。

2018 年平昌冬奥会使韩国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夏奥会、冬奥会以及世界杯都举办过的国家。在经历了前后3次的申冬奥历程后,韩国政府对平昌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并提出了降低冬奥会对区域环境负面影响,提升冬奥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积极影响的整体奋斗目标。而作为该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平昌冬奥会的可持续愿景可概括为“可持续发展的新视野——进一步造福人与自然”,基于这一愿景,平昌冬奥组委把2018 年平昌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义为“为环境(自然)、社会和经济(人)提供激励”[12]。

3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赛事实践

根据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发展,同时联合国还指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必须要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3 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这一来源于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的三重底线原理已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层面的重要理论来源。围绕这一理论,近三届冬奥会在经济、环境、社会领域均开展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尝试(见表2),并为举办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

表2 近三届冬奥会可持续发展内容一览Table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ents of the latest three Winter Olympics

3.1 温哥华冬奥会的赛事实践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是第一个运用可持续发展管理和报告系统来管理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冬奥赛事。在可持续赛事实践方面,其可持续行动一共分为监控;环境管理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包容和责任;原住民的参与与协作;经济效益和运动促进可持续生活6 部分。而在可持续赛事遗产方面,温哥华冬奥会最为重要的赛事遗产可概括为:

(1)在绿色建筑、碳管理以及相关的废弃物处理上进一步强调环保设计以及实施,包括设立绿色建筑奖项,支持运动员、官员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碳中和计划,投资卑诗省的清洁能源计划等,以此为当地和整个加拿大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以及就业机会。

(2)实现了与四大本土原住民族(FHFN)的合作,温哥华冬奥组委与四大原住民族共同努力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原住民参与冬奥计划,包括奖牌设计,特许经营,火炬接力,青年营等活动进一步突出了原住民在加拿大的主体地位。

(3)为后代提供一种与体育文化有关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一项人类遗产——即更好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区域及全球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影响,最终达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可持续性的目的。

3.2 索契冬奥会的赛事实践

2014 年索契冬奥会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冬奥赛事。在可持续赛事实践方面,索契冬奥会的可持续行动一共分为健康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无障碍环境;经济繁荣;现代技术和文化和国家价值观6 部分。而在可持续赛事遗产方面,索契冬奥组委将冬奥会遗产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遗产可概括为:

(1)促成了索契市和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冬奥会使得索契对俄罗斯和外国投资者的商业活动和投资吸引力有所增加,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和参赛者见证了新的索契的诞生——一个全年山区气候的现代化度假胜地和一个国际水平的体育和商业中心。

(2)加强了俄罗斯生态遗产建设,建成了绿色走廊——俄罗斯最大的特殊自然保护区综合体,为保护北高加索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建立了第一个可持续发展贡献奖——通往未来的大门,旨在激励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提升俄罗斯民众的环保意识。

(3)增强了俄罗斯民族的自豪感,团结了俄罗斯各族人民,发展了志愿精神,促进了俄罗斯的文化多样性,2014 年索契冬奥会的志愿者数量为25 000 名,为目前冬奥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愿者队伍,同时,通过以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RIOU)为代表的奥运普及活动,进一步在全俄宣传了奥林匹克主义。

3.3 平昌冬奥会的赛事实践

2018 年平昌冬奥会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了ISO20121 可持续赛事管理体系认证的冬奥赛事。在可持续赛事实践方面,平昌冬奥会可持续发展以环境、经济和社会为主题,进行了包括低碳绿色冬奥会;保护和环境;健康、多彩的生活;为成为成熟的“文化型公民”而自豪以及平昌登上全球舞台的五部分实践活动。而在可持续赛事遗产方面,平昌冬奥组委将冬奥会遗产分为体育遗产和主办城市的遗产两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遗产可以概括为:

(1)建立了“新时空”背景下,特别是在《奥林匹克2022议程》及《新规范》改革背景下的冬奥办赛模式,打造了节俭、紧凑、高效的赛事管理风格,为平昌及江原道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可持续的体育场馆,为冰雪项目新兴地区开展冬季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

(2)减少了冬奥会筹备和运行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建立了生态交通网络,特别是平昌成为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举办了“致力于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奥运会”,在此基础上,平昌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以“绿色梦想,氧吧冬奥”为目标,开辟了环境体育并存、经济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新视野。

(3)加强了与朝鲜的交流,通过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双方联合入场、统一的女子冰球队、拉拉队、文化奥林匹亚德以及朝鲜高级别代表团等活动,平昌冬奥会进一步搭建了南北对话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冬奥会不仅成为了一届真正的和平奥运会,而且还向世界传达了奥林匹克神圣休战精神。

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赛事规律

根据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 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与可持续有关的一系列的实践指导文件,目前,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要求为“一切照旧、全面融入”。按照这一要求,同时结合近3 届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实践以及奥运会影响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作为冬奥会赛事组织的指导理念,其对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的影响已经全面体现出来,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见表3)。

表3 近3 届冬奥会影响研究报告一览Table 3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atest three Winter Olympics

续表3

4.1 经济规律

可持续发展对冬奥理念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奥会对“城市—区域—国家”3 个层面的经济促进上。如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温哥华冬奥组委提出了温哥华市,卑诗省和加拿大联邦政府3 个层面的经济发展目标;而2014 年索契冬奥会,索契冬奥组委则提出了带动索契市、克拉斯诺达尔地区以及整个俄罗斯繁荣的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2018平昌愿景”又把平昌市政府、江原道政府和韩国政府的发展规划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此配套的平昌市政府的“基础规划(2002—2020)”,江原道政府的“第三个发展规划(2001—2020)”以及韩国政府的“第四个全国区域发展综合规划(2000—2020)”,目的就是要通过冬奥会实现城市、区域以及国家三者利益的完美整合。

从冬奥会的发展历史来看,由冬奥会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乏成功的典范。如1968 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该届冬奥会直接加快了格市及其所在地区伊泽尔省的现代化进程,并直接促使该省在与另外两个旅游胜地萨瓦省和上萨瓦省的比较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从近3 届冬奥会对经济的影响来看,尽管冬奥会比夏奥会赛事规模小,但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果更为直接与显著,以索契冬奥会为例,从2006 年开始,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生产总值(GRP)出现了一个持续的增长过程;而平昌冬奥会使得江源道的地区生产总值(GRP)从2013 年开始就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

另据普华永道(PWC)的统计,温哥华冬奥会从筹办的2003 年到举办冬奥会的2010 年,冬奥会共为卑诗省提供了38 530 至51 510 个就业岗位,特别是2010 年,一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就达到了21 690 个;温哥华大区的失业率从2004 年开始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与卡尔加里、埃德蒙顿和多伦多的城市比较之中,失业率降幅是最为显著的[18-19]。

而在索契冬奥会方面,自索契2007 年获得冬奥会主办权开始,索契市所在的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就业率在冬奥会前的2008 年至2013 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19],仅2012 年就创造了69 097 个工作岗位,而这一数字在2013 年达到了高峰;在失业率方面[19],从2008 年开始,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失业率水平就已经开始低于全俄的平均水平,2016 年,这一地区的失业率最终稳定在5.8%,略高于全俄5.5%的平均值,但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登记失业率为0.6%,远远低于全俄1.2%的均值。

4.2 环境规律

在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两个方面来理解。在生态恢复方面,目前冬奥会着重强调了举办地的生态完整性过程,包括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措施。以近3 届冬奥会为例,对举办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成为了历届冬奥组委关注的首要因素,如温哥华冬奥会加大了卑诗省沿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索契冬奥会则通过建造河岸、恢复河床、植被和动物恢复等方案补偿了冬奥会对姆济姆塔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平昌冬奥会,更是通过种植替代林,景观林等做法,保护了白头山脉和太白山脉的森林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由于冬奥会对主办地自然环境的特殊要求,目前国际奥委会已经引入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即通过减少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作为最后手段的补偿排放,实现碳中和的环保目标。如温哥华冬奥会,开创了赛事碳足迹管理的先河,在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前提下,温哥华冬奥组委积极与本地和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抵消了冬奥会产生的268 000tCO2E 的碳足迹;而索契冬奥会是不仅抵消了由于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直接碳足迹,还直接抵消了所有参赛者、客人和媒体乘坐航班所产生的碳足迹;平昌冬奥会,更是建立了一份涵盖整个冬奥会筹备和运营过程的温室气体清单,它促进了温室气体减排和逐步抵消计划的实施,通过这些减少温室气体的努力,平昌成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致力于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奥运会”。

4.3 社会规律

在社会领域,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主办地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方面,包括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地的志愿服务水平以及建设包容性社会等。冬奥会对提升举办地区民众的健身意识尤为显著,不少举办城市其民众的健身意识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表现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以温哥华冬奥会为例,从1994 年到2007 年,加拿大全国及卑诗省12 周岁以上人群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幅[15]。卑诗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从49%上升到58.1%,而全加拿大的人数也从39.4%上升到51%。与此同时,这一现象在索契冬奥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16],如2017 年,索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达到了60 000 人,比2006 年的24 800 人高出了近1 倍,这是冬奥会对大众生活方式影响最为直接的反应。

另外,冬奥会对于社会边缘群体的整合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包括对原住民、残障人士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融合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如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完成了与四大原住民族的合作,凸显了因纽特人和梅蒂斯人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当温哥华申办在2010 年冬奥会时,由于担心冬奥会可能会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造成影响,冬奥组委还与温哥华市中心的社区通过了一项联合声明,这份名称为城市包容性的声明包含了37 项承诺及两项指导原则,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奥会对温哥华市中心社区的负面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市中心社区和人员的福利。

通过这些举措,温哥华冬奥会得到了加拿大全体民众的大力支持。根据加拿大在冬奥会前和冬奥会后的两次民调结果,除魁北克外,几乎全加所有地区民众都认为冬奥会对加拿大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其认为“非常积极”的比率从38%上升到55%,这一数字在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则更为明显,由此,温哥华冬奥会获得了加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15]。

5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北京”对策

当前,北京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同时作为新冠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冬奥之城”,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乃至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面对新冠疫情、赛事停摆以及国际奥委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要求,北京提出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的目标[20],由此,在北京冬奥会中,北京将主动对接国际通用的实践与规律,统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争取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提升。

在经济领域,借助冬奥会区域经济促进模式,加速举办城市及其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化赛区产业布局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2022 年北京冬奥会已经纳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地区长远发展规划。特别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北京、张家口、延庆”为代表的3 赛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模式高度契合。通过冬奥会,北京将打造“城市—区域—国家”的复兴路径,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发展目标。

在环境领域,运用冬奥会核心的环保手段,使用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标准,同时提升举办城市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环境质量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获得了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认证,在此基础上,北京还要进一步结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发展的具体要求,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恢复以及生态补偿的理解,不断提升举办地民众的环保意识。

在社会领域,利用冬奥会社会整合功能,提升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水平及文明程度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冬奥会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在此基础上,冬奥会还将继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了“人”这一主体在大型赛事中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整合,通过冬奥会提升不同人群的福祉,让冬奥会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民众。

6 结论

可持续发展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工作准则与行动指南,其对冬奥会赛事愿景、实践、规律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环境以及社会3 个方面。在经济领域,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区域、国家3 个层次,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环境领域,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补偿两个方面;在社会方面,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当地的志愿服务水平以及建设包容性社会等方面。

北京作为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其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策对奥林匹克运动乃至北京的城市走向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冬奥会将有助于北京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在环境领域,冬奥会将有助于提升举办地的整体生态水平及民众的生态意识;在社会领域,冬奥会将有助于北京实现社会的进一步融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冬奥会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民众。

猜你喜欢

温哥华平昌索契
从索契、平昌冬奥会展望北京冬奥会中国冰上项目表现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
走进平昌
高科技奥运会
异域见闻
“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