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效果分析

2021-06-22祝宁侠朱开梅陈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实施效果课程思政

祝宁侠 朱开梅 陈健

[摘 要] 为客观了解桂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及不足,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水平,教学团队在2020年12月课程结束后进行“‘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问卷调查,桂林医学院416名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问卷星完成此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3.75%的学生认为在“病理生理学”理论学习中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94.2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实施有助于塑造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83.17%的学生认为对临床思维和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86.06%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表示满意;同时,问卷调查发现思政案例的形式和部分教师的融入技巧仍需进一步改善。研究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开展的课程思政满意度较高,但思政案例形式和部分教师的融入技巧仍需进一步丰富和改进。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卫检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2019JGB300);2019年度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翻转课堂和SPOC视野下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GY2019159);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为支点的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20JGA262)

[作者简介] 祝宁侠(1984—),女,河南商丘人,医学博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再生与医学教育研究;朱开梅(1967—),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分析与医学教育研究;陈 健(1980—),男,广西桂林人,博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广西特色药物靶向作用与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6-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1-15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理论性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爱党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道德情操、良好思辨能力和正确科学观的医学生意义重大[2]。目前,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经过积极探索和严谨设计,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一学年,效果良好,在课程结束后采取问卷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专项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病理生理学”是在医学生学习了正常人体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基础上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课程,课程本身具有浓厚的唯物主义辩证色彩[3]。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结合学情和课程特点,以“三挖三式三讲三位”为思路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挖”是深挖知识点、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三式”指讲授式、讨论式和混合式;“三讲”指凝练英雄故事、美医故事、医学大家三大类故事案例进行讲述;“三位”指价值引导、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例如,在“缺氧”章节,引入高原邊防军人巡逻时缺氧晕倒的新闻报道,凝练案例主题“为了谁”,结合教师军属特殊家庭背景,让学生切实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理解和平年代的奉献和使命精神,借“小我”和“大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点的学习中,以“急诊室行走的热心肠小吴”真实案例作为融入点,结合医生对患者的处理和沟通方式,培育临床专业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地处理临床问题,坚持做到敬业、诚信、友善,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在“呼吸功能不全”章节,引用冲在抗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彰显崇高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不断钻研,为攻克人类疾病做出贡献。在病理生理学“讲好中国故事,激活课程思政”的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修订了体现价值引领目标的教学大纲、配套新课件和教案,将思政元素融入病例,结合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现代教育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以桂林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1班和2班4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学生通过微信或QQ扫描问卷星二维码,不记名、自愿参与的方式完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选择题为主,三道问答题,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完成在线调查的人数为416人,部分为重修学生,参与率100%。

三、结果

(一)“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对学生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及开展必要性情况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53.37%的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非常有帮助,40.87%的学生认为有帮助,0.96%认为没有帮助,4.81%的学生对其是否有帮助不确定。同时,54.33%的学生认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非常有必要,39.4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8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3.37%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不确定(见图1)。

(二)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的价值认识

在思政内容上,33.65%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一线最美医生和医学科学家的案例故事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帮助,22.12%的学生认为引入英雄故事和教师亲身经历对爱党爱国和传承优秀传统的家国情怀最有帮助,20.19%的学生认为案例结合病例的方式对尊重生命和人文精神最有帮助,分别有13.46%和10.58%的学生认为思政案例的引入对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以及科学思辨方式最有帮助(见图1)。

(三)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评价

教学团队经过认真备课,将思政元素精准融入知识点,采用案例式病例形式,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有趣化和多样化。结果显示,67.79%的学生认为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式最为合理,23.56%的学生仍喜欢传统讲授式,还有8.65%的学生喜欢讨论式。

(四)“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对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效应

问卷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38.9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非常有帮助,47.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12.9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0.48%的学生认为效果不确定(见表1)。

(五)“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课程采用融入思政元素设计的病例引入新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解决病例问题,从而对医学生必备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习效果。调查发现,分别有35.58%和38.46%的学生认同课程思政对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提升很有促进作用,45.19%和44.7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作用,18.27%和16.3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0.96%和0.48%的学生认为是否促进不一定(见表1)。

(六)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时间合理性和总体效果的评判

“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每次课程为3学时,120分钟,48.08%的学生认为3~5分钟比较合适,35.1%的学生认为应控制在5~10分钟,11.54%的学生认为应少于2分钟,5.28%的学生认为10~20分钟是合理的。在学生对课程思政总体效果的评价中,41.83%的学生很满意,44.23%的学生满意,12.98%的学生认为一般,0.96%的学生不确定效果(见图2)。

四、讨论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关键的教学载体。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同,育人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爱党爱国爱家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课程教育的向心力,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根据课程特点,深挖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是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根本举措[3,4]。桂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在大量查阅文献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明确了课程的思政目标、融入途径和方式。问卷结果显示,“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原则,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良好,获得了一些经验,能够为以后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本课程经过一个轮次的教学实践探索,完善了课程思政体系,推动了课程思政的思考、规划及前进的步伐,但仍然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认知误区,认为专业课程更为重要,思政教育对未来职业生涯没有帮助,因而在主观和客观上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5]。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教学团队具体化融入知识点,深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优良品格,批判性思维等元素,依托于病例编写案例,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避免枯燥的单纯理论说教,使思政教育成为课堂教学整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容易接受,潜移默化地达到影响学生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了学生对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的追求,提升了学习效果。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但鉴于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科研、职称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存在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任务的认识,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技巧上下的功夫不够,意识和能力亟须提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一般及以下的占比约为13%,主要原因是個别教师思政案例引入突兀,与知识点结合不紧密。鉴于此,要提高课程思政水平,一方面,教师应牢固树立课程育人理念,传递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使课程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阵地,通过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教师要准确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参加交流和培训,学习经验,做到精准融入。最后,要让学生参与思政元素的挖掘,师生合作,共建趣味性、针对性强的思政案例库,建设线上资源,多渠道实施课程思政,力争达到使思政融入如盐在水,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是必须的,总体评价较好,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能力、丰富思政案例形式等途径,促进专业课程育人效果,激发学生爱国爱党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崇高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课题组成员:薛金凤、卢慧玲、张玲莉、吴秋慧、余想远、彭慧敏)

参考文献

[1]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

[2]付海英,袁红艳,杨巍,等.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展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103-107.

[3]谭斯品,肖子辉,王慷慨,等.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12-114.

[4]尹海燕,张慧,宋兴宽,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讨[J].解剖学杂志,2020,43(4):363-364.

[5]崔莉,刘敏,张慧,等.思政教育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8):186-189.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Course

ZHU Ning-xia, ZHU Kai-mei, CHEN Jian

(Faculty of Basic Medicine Sciences,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was conducted in December 2020 by the teaching team. There were 416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from Grade 2018 in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completing the network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3.75%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necessary during studying the course of Pathophysiology; 94.24%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helpful to shape their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83.17% of the students believ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ld promote their clin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effect; 86.06% of the students reported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ndicate that the fo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nd the integration skills of some teacher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in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is highly accepted by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but the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nd the integration skills of some teacher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enrich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Pathophys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猜你喜欢

病理生理学实施效果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慕课教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展望
浅析《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