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困为优”玩转体育课堂
2021-06-22马洪军
马洪军
【摘 要】体育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里体质较弱、基础较薄、技术不熟,对体育缺少兴趣的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关爱学困生,想方设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促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教师应搭建平台,多种方法激励;优化评价,改变评价标准;个性教学,真正助力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弱势;转化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体育“学困生”,教师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技能的达成情况,让这些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掌握好技能。在现今全民提倡健身,看重体育锻炼时,如何让体育学困生“转困为优”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一、小学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体育课堂中的学困生的形成不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上的因素,比如家庭的原因造成的先天生理缺陷(如,聽力受阻,智力障碍),遗传因素或家长溺爱造成肥胖或矮小等生理原因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正常学生相比差异明显。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因素,在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有些学生喜静不喜动,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挪做他用,造成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此外部分学生不愿参与,体育意识淡薄,不主动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致使自己慢慢成了一个体育的落后者。
二、小学体育“转困为优”策略
(一)改进激励方式,拥有成功体验
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无论对学习还是体育,同样有效。体育的弱势生,部分是由于挫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自然而然地会自我否认和抵触体育技能。
此时,一种平等的学习环境和多种激励方式会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学情,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了解学生恐惧的心理到底是什么、针对较难的技能该用什么形式呈现才能让学生喜欢。在教学时,应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尊重和期待,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
以跑步为例,如果比速度,那些学困生一定不可能体验到成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不以绝对的速度和远度作为评价标准的比赛,如 “比谁跑的路线直”。学困生跑得不是最快的,但一定可以跑得最直。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成功体验后,自然而然在内心里不会抵触体育。进一步教师告诉学生:“当你运动到心跳数最佳的心跳时(最佳心跳数是220减去自己的年龄),这个时候运动可以改造大脑,让自己思维变得更清晰!”让学困生明白,运动并非只能用速度来衡量。有了兴趣和成功的体验,那么就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肯定,那一定是事半功倍的。这样会激发学困生的参与热情,努力做到与其他同学有同样的锻炼机会,争取每次学习和锻炼都能有一定的收获。
(二)优化评价标准,指向核心素养
通常体育考核会在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或在期末时进行,属于终结性评价。如果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看不到他们的努力,辛勤的付出,还有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么对他们心理的打击和伤害恐怕是更要不得的。所以教师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日常性评价,注重进步幅度评价,突出体育课堂评价激励的功能,来实现育人、育体的转变。比如在体育的学业成绩评价时可以这样设计(表1),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努力和成绩。
还应该在评价时增加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是体育的核心素养的内容,在评价的时候也是不能缺失的(表2)。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习惯,另一个方面也能让每个学生看到体育除了比赛本身,还有一些跟比赛同样重要的东西,不单纯地“野蛮其体魄”,还要“文明其精神”,让学生领略到体育的本质,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有效个性教学,真正助力成长
学生的情况具体不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有的跑的速度不行,有的跑可以,但跑跳结合的能力不足,有的上肢力量差,有的是协调性不足,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受环境影响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分析他们问题之所在,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教育,教学才是真正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在教学五年级立定跳远时,班里的几位学困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小朱同学是“蹲”的准备姿势不对,上体太前屈了,小王是摆臂动作不协调,没有起到助力的作用,反而阻碍了她的远度。小黄是整个动作的表象不清晰。小郑是腾空高度不够……针对不同的情况,我走到他们的边上,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小朱是再次给他讲解示范,在他做动作再次出现错误时手把手地纠正,并讲解这样不能很好发力的原理;对小王这种不能很好地体会摆臂动作的情况,我让她们多次练习原地向上摆臂跳起的动作,再三体会摆臂和跳起动作的衔接和连贯。腾空高度不够的,我紧贴着起跳线在每个人的前面放一个小垫子,然后让他们进行练习。对整个动作不清晰的,我抠细节,“一摆二蹲三跳”,从摆的动作开始,一个一个环节地进行巩固和强化,让他们形成整个动作链。对这部分同学,我在练习的时候让同班的同学也来帮助她们,并不断地鼓励她们,给她们自信,让她们在愉悦的练习氛围中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加强指导,尤其是对在体育课堂学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必须去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对她们更加地关心,倾注爱心,真心地交流。孩子们就这样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技能,在技能中学会生存。孩子们的运动量满满,并且有着这样的理念——会运动,真英雄,相信他们一定会慢慢地成长起来,转困为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