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史料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2021-06-22李建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5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解释史料教学

李建生

[摘 要] 史料,即可供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材料,以史料为载体的历史教学法,强调学生要善于运用史料进行思维判断,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以及口述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史料灵活运用起来,让史料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以初三历史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史料应用的高效历史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史料教学;论从史出;历史解释;历史思维

史料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史料为依托,运用史料进行分析与论证,从史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历史思考与历史解释的课堂教学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都与史料密切相关,史料是历史学习的资源与载体,开展史料教学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与思维。可以说,运用史料教学是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驱动器。

一、运用史料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高效的历史课,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历史课,也是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探究的历史课。教学导入作为历史课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始就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多样的史料,或出自权威考古发现,或出自专业文献,或源自古籍资料,或来自口口相传,充满着未知的奥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埃及”这一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考虑到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埃及金字塔、木乃伊十分感兴趣,教师将1920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制作的珍贵视频《发掘往事:埃及考古详实录》进行两分钟的剪辑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学生真实感受到镜头下的埃及考古工作,被神秘的胡夫金字塔和木乃伊所吸引,对古埃及这个文明古国充满探究的乐趣。教师再将陈列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以及埃及国家博物馆中的木乃伊图文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古埃及的木乃伊;将胡夫金字塔的三维视图及其边长、高度、体积、重量等参数呈现出来。通过珍贵历史考古影像资料以及实物图片这两种史料的课堂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导课,教学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营造了乐于探究的课堂氛围,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史料填补教材留白,开阔学生视野

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历史的时空是无限的。教材更多地阐述史实,而其背后大量的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客观地呈现出来。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将更加有助于拓展学生历史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感受和触摸历史,客观理解与认知历史。

比如,在九年级上册“早期殖民掠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对早期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法国的殖民侵略行径进行阐述,但是缺乏具体真实的材料拓展。学生对早期殖民侵略的史实及其影响了解不深刻。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史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白,扩充教材容量,开阔学生历史视野。

客观的史实、真实可感的数字,让学生对早期殖民掠夺的野蛮行径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这有效地弥补了教材的材料空缺,帮助学生更好地开阔了历史视野。

除了将有用的历史文献资料作为史料引入历史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与涉猎历史文献资料,给学生推荐《美国历史与文化》《全球通史》《资本论》《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等历史文化书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历史,更好地积累历史知识、开阔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

三、运用史料设置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课堂的核心,而问题需要依附一定的情境与载体。高效课堂首先表现为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在精不在多,通过史料这一最佳的问题载体,辅以核心问题来串联课堂、深入问题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是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

比如,在九年级下册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拓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围绕“俄国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这两课的内容,教师通过围绕史料来设置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见表1、表2。

问题:(1)从表1中可以看出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哪些方面的变化?其得益于哪次改革?(2)从表2中反映出的日本的发展与哪次改革有关?(3)俄国、日本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三个问题从史料出发来设置,紧紧围绕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两个封建制度国家向资本主义过渡来设问。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时间,联系对应的历史,关联起俄国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历史事件,再從表格中差异巨大的数字中得出改革前后俄国与日本在企业数量、工人数量、蒸汽机数量等方面的显著发展,这反映出俄国、日本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史料为载体设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确立正确思维方向,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运用史料培养解题习惯,提升学生能力

以史料为素材的分析题是近年来初中历史考试的重要题型,材料分析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且考查学生以材料佐证历史、以材料辅助历史解释、以材料推断历史结论的习惯、意识与能力,这是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考查。教师可以精选材料,举一反三,渗透解题习惯与方法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解题能力。如下面两则基于史料的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野葱,以及一向给牲口吃的野草……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去,就马上同野狗争夺。

材料二:他(罗斯福)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试行新政。”从此,“新政”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中心措施是什么?

在给学生进行材料分析题解析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习惯以及解题方法。一是坚持立足材料,回归教材。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材料形式多新颖、内容多灵活,都不会超出考试大纲的知识范围,答案也都在教材要求掌握的范围之内。材料一中抓住问题的“题眼”——“根源”,实则理解为经济大危机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而非“经济大危机”本身。学生要从材料出发,回归教材——“但是,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可见,美国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二是言简意赅,表达清楚。材料分析题切忌主观臆断,洋洋洒洒,而要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如围绕问题二的回答,特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中心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坚持史论结合,以史带论,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习惯与有效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史由证来、以论带史的历史思维习惯,用史料来辅助历史记忆、历史佐证、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历史,用历史的方法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韦月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与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J].考试周刊,2020(82):139-140.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历史解释史料教学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