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新教材深化高考复习
2021-06-22邹芸马丹萍
邹芸 马丹萍
[摘 要]2020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2021届、2022届的高三学生仍然使用旧教材,高考命题仍然要以旧教材作为考生知识储备的依据。这就隐含一个问题:今明两年高考以哪个课程标准为依据?这些年来,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常规手段。上述高考背景下,参照新教材深化高考复习可能更具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教材,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09-0015-04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从2020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使用。2021届、2022届的高三学生仍然使用旧教材,高考命题仍然要以旧教材作为考生知识储备的依据。事实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颁布3年多,教育部考试中心早就声明,不再颁布高考考试说明,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这就隐含一个问题:今明两年高考以哪个课程标准为依据?尽管有关部门没有明确说明,但是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考的考查重点,旧课标与旧教材只是在知识范围上起作用。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以中高难度试题保证考试的区分度。这些年来,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命题的试卷,以新材料創设新情境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已成为命题的常规手段。这种试题的难度让传统的复习方法难以应对,复习资料也很难做到仿真水平。也就是说,一味地让学生耗时费力地大量做练习题,可能事倍功半。上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就应该另谋对策。
其实,无论哪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笼统的,由课程标准派生出来的教材则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必修课程而论,旧教材必修课程是专题体例,新教材两本是通史体例。新旧教材内容虽然有些差距,但是重合的内容也不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①大量吸收历史研究的成果,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这几年高考也尤其重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经常运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在命题方面,参加高考命题的大都是重点大学教师,高中新教材的编写者也是以大学教师为主体。尽管这是两拨人,但是他们都会以学术眼光审视中学教材。旧教材历史叙述与学术认知的差距,大概逃不过他们的慧眼。因此,在新旧教材交替之际,参照新教材深化高考复习可能更具实际意义。在高三复习方面,参照新教材,深化旧教材,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形成对基本事实的深刻认识,比单纯地大量做练习效果更好。
旧教材有4种版本,采用最多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以下旧教材以人教版必修1、2、3为例,选取新旧教材基本史实相同的部分,分析历史解释的变化。笔者试举几例,抛砖引玉。
一、关于夏商西周至秦统一的
国家治理
新教材上册中国古代史偏重中华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第一单元叙述了上古时期中国进入早期国家及秦汉国家管理的模式。旧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第1、2课叙述了夏商西周至秦统一。
旧教材必修1第1课说:“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①
新教材上册第1课说:“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之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统治的方国和部族。”②
比较可知:“方国首领”指的就是部族首领,方国是臣服于商王的部族,它控制下的部族都服从商王统治。也就是说,夏商两朝的地方组织仍旧是部族,夏商王权对地方都是间接统治。这个认识在旧教材成立。
再看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表述:
旧教材必修1第1课说:“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属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③
新教材上册第1课说:“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历史纵横”栏指出:“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和族权的结合。”④
比较可知:宗法制的基础是父系血缘组织,也就是部族。族权指控制部族的权力,通过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众多宗族而存在,形成无孔不入的权力体系。族权并非王权,在殷商的政治体制中,对王权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毫无疑问,西周地方组织仍旧是部族,只不过诸侯是王族、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受封诸侯率领自己的部族到封地,与分封土地上的人民(也是部族)混合,建立诸侯国。旧教材明确了诸侯国的独立性,新教材说,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是指宗法制的作用,是相对商王与地方部族首领没有血缘关系而言。周天子对地方诸侯国仍然是间接统治,诸侯国是重新组合的部族。
深化解释夏商西周的地方组织,明确这个概念很重要。新教材称夏商周是“早期国家”,而早期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地方组织仍然是部族形态,没有像郡县制那样按照地域划分国民。学生学习旧教材,不必明确早期国家的概念,但是基本事实是一致的,历史解释可以深入到这个层次。
新教材上册第1课将西周宗法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结构描述为“金字塔型”;旧教材必修1第2课则用“金字塔”形容秦朝的统治机构:“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⑤ 这里一是要注意,在推行郡县制之前,夏、商、周三朝都没有实现对地方“直接而有效的控制”,根源在于没有打破部族组织。二是两个都是“金字塔型”,西周依靠宗法制维系金字塔结构,秦朝用官僚制度和郡县制打造金字塔型。秦朝将全国人民按地域划入郡、县组织,实行官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由大小官员管理民众。通过郡县制和官僚体系实现对地方直接而有效的控制,因此被称为中央集权制。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释的角度也要注意。新教材强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统一措施要从国家治理的主观角度解释。依靠官僚制度治理国家,要求官员必须善于文字书写,各级各地官员都要通过文牍往来沟通情况、汇报工作。如果文字不统一,怎么上通下达?因此,统一文字首先是治理国家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汉族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播。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则是国家征派赋役的需要。征收实物要统一度量衡,派发徭役要按工程量计算劳动力。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是为了快速运兵、控制边远。新教材下册第2课课后“学习拓展”提出:“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帝国都要修建大通道?”①答案是一样的,大帝国都是依靠武力实现地域广阔,为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而修建大通道,同时有利于各地经济往来。
二、关于宋朝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
旧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古代农业,宋朝几乎空白。第2课古代手工业叙述了宋朝的制瓷技术,和丝织品品种的增加。第3课古代商业说宋朝最多:“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興起与繁荣。”②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宋朝又是空白。
新教材上册第11课集中叙述了宋朝经济,导言借用沈括的话,说宋朝人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唐朝,指出“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课文说:“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收入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③
新教材将唐宋视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峰期,宋朝比唐朝政治更开放,经济更繁荣。宋朝商品经济超过唐代,市场活跃,大众受惠,外贸税收是国库的重要财源。也就是说,宋朝不仅不禁商,而且重视外贸,否则不会有民间贸易和中外贸易。这显然与旧教材的解释不一样。众所周知,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旧教材虽然没有介绍宋代农业,但是复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知识点,无论是原因分析还是表现或影响分析,都要提及南方农业发展;复习宋代商业的繁荣和商业城镇的兴盛这一内容,也要分析农业对商业的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逻辑推理,高三复习也应该推进到宋代农业经济发展这个层次。更重要的是,新教材还指出:“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农业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旧教材全然没有涉及,高三教学要不要理会?笔者建议,教师应该简单介绍,给学生一个历史印象。我们不可能围堵命题的可能性,但是,当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达到一个较深的层次,判断根据新材料所设置的新问题才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学习历史就是知道得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唐宋时期制瓷技术的发展与瓷器大量出口有关。丝绸之路可以运送丝绸,但不能大量输出瓷器,只有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才可以大量运载瓷器。从唐宋开始,中国传统产品丝织品和瓷器就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而进口中国的则以香料、珠宝为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新教材还说:“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①经济重心南移与人才集中南方,这种现象延续到近现代。与之相关联的问题是,商品经济发达、市场活跃,必然吸引和造就人才。反之,则会造成人们思想闭塞、社会沉闷。
三、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辨析
新旧教材对雅典民主政治有相同的表述。比如:多数公民掌权,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公民大会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雅典民主政治造就了辉煌的古希腊文化。
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国家诞生后因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是王权不断加强走向君主政体,二是贵族权利加强走向寡头政体,三是公民权利加强走向民主政体。”②这三种政体新教材都说到了,并在插图苏格拉底像所附文字中说:“他的死成为雅典民主政治最大的污点之一。”③
旧教材必修1第5课集中叙述雅典民主政体,说:“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同时指出“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④ 必修3第5课叙述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用在名画《苏格拉底之死》下的小字讲述了他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的理由,但没有指责雅典民主政体有问题。新旧教材陈述雅典民主政治的优点,没有歧义。值得辨析的问题:一是雅典民主是不是西方政治制度“最初的基础”?二是雅典民主政治“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雅典的公民权利源自城邦,“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⑤“共同血缘和地域”是氏族组织的特征,公民即是父系氏族时期的平民。雅典民主政治由原始公社演变而来,是直接民主。14世纪以来,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代议制的理论和基础与雅典政治民主完全不一样。教材说,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具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就是对雅典民主的否定。法治是民主的保证,而雅典陪审法庭仍然由公民组成,苏格拉底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说明雅典民主“最大的污点”就是多数人的无知压制了少数人的理性。
核心素养视域下,参照新教材深化高考复习必然是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笔者主张,高中三个年级的历史课程应该有明显的区别。高一面对全体学生,会考为水平性考试,因此,按照《教师教学用书》学生掌握重点即可,不必深挖细究。高二选择文科强化学习的学生则应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记忆是基础,但不是考查的重心,不能引导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高三面对高考,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教材,帮助学生深化教材,提升历史理解能力。这样,高中学习形成阶梯,改变高考复习整天做练习的困局,使高考复习更加有效。以高考试题发展的趋势,不必担心知识点的记忆,考查核心素养不会倒退到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
【作者简介】邹芸,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中学历史教师。
马丹萍,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溧阳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