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导板辅助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2021-06-22杨茂清李佳佳姜泽威姚树强杨永军周纪平谭明生
杨 凯,杨茂清,李佳佳,姜泽威,刘 彬,吴 瑞,姚树强,杨永军,周纪平*,谭明生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 文登 264400;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朝阳区 100000)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在成人颈椎损伤中占10%~15%(存活者)[1]。其中Anderson-D'Alonso分型Ⅱ型骨折最为常见,约65%[2]。Ⅱ型骨折不稳定、血运差,远期不愈合率高,能达到85%[3]。前路螺钉内固定是治疗Ⅱ型骨折的十分有效的方式,可以恢复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寰枢关节的屈伸及旋转功能,且创伤小、效果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4]。由于齿状突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分布,前路齿状突螺钉置入术易损伤周围结构,需要多次术中透视辅助[5]。
近年来3D打印及导板技术发展迅速,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对收治的23例Ⅱ型齿状突骨折行3D导板辅助颈前路齿状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现将技术方法与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行颈椎椎体DR、CT及MPR重建、MRI检查,明确Anderson-D'Alonso分型Ⅱ型骨折诊断(图1a,1b),排除其他节段颈椎骨折、交叉韧带断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CT三维重建,观察齿状突骨折情况,设计并打印导板(图1c~1e)
术前先行颅骨牵引7~10 d,牵引重量2~5 kg,定期摄床旁DR直至骨折复位。
1.2 麻醉与体位
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仰卧位,颈椎后伸位,头部固定,继续颅骨牵引。
1.3 手术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颈前平甲状软骨上横行切口约5 cm,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肌瓣下游离显露右侧胸锁乳突肌和气管前诸肌间隙,切开气管前筋膜,由胸锁乳突肌和气管前诸肌间隙进入至动脉鞘内缘,切开肌筋膜,将气管、食管向左侧牵开,显露至椎前筋膜,纵行切开椎前筋膜,透视下找到C2/3椎间隙。于颈长肌间用电凝灼烧C2/3椎间盘前软组织,显露C2椎体前下缘,充分显露至骨质,安放3D打印导板,顺着导板上预设进针通道用骨钻打入1枚1 mm的导诊,穿过骨折线,顺导诊方向拧入1枚空心钉螺钉至齿状突近端,拧紧加压后透视见齿状突骨折复位好,内固定螺钉位置满意(图1f,1g),冲洗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放置引流条1枚,依次缝合各层。
图1 患者,42岁,车祸伤致齿状突骨折 1a,1b:术前影像显示Ⅱ型齿状突骨折 1c~1e:设计3D打印导板 1f,1g: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好,螺钉位置良好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 d,术后2 d拔除引流条,术后复查DR、CT。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74岁,平均(51.09±2.73)岁。车祸撞伤13例,摔伤8例,其他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 h~10 d。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2 初步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70 min,平均(82.17±6.32)min。术中出血量 20~100 ml,平均 (39.08±3.62) ml。透视 3~7 次,平均 (4.22±0.21)次,其中定位透视1次,上完螺钉后透视1次,术中进钉时透视1到5次。共置入螺钉23枚,依据Neo评级,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螺钉置入位置均为 0 级[6]。
3 讨论
对于齿状突发育不全、齿状突枕骨融合、寰椎枕化的齿状突骨折、寰椎发育畸形无法置钉者、颈项短小不易置钉者、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高龄患者等,并不能完全抛弃颈枕固定融合治疗。其具有较少显露寰椎,减少椎动脉等损伤机会的优点,但刀口较长、存在寰枢椎自发融合现象,颈椎旋转功能丢失更多、加速临近节段退变。Harms、宋继鹏、孙中仪等[7~9]报道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技术,也讨论可否先临时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从而保留部分寰枢椎旋转功能。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力学强度较大,术中可提拉复位,寰枢椎融合后能保持寰枢椎整体力学稳定性,但会失去寰枢关节50%的旋转功能。而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不仅可以最大程度恢复齿状突解剖形态,还能保留寰枢关节正常的活动能力[10]。本组23例患者均置入1枚螺钉,减少了双螺钉置入的难度、时间,并且更符合亚洲人齿状突细小的特点[11]。结果显示单枚螺钉固定可以满足临床固定要求[12,13]。
近年来3D打印导板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3D模型可以帮助高年资医师对低年资医师的培训,也有助于医师直观地向病人解释病情,有利于医患间的沟通,并且优化手术路线,减少X 线暴露[14~17]。
彭仲华[18]报道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 IIA型齿状突骨折,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置钉次数,骨愈合快,螺钉松动断裂少。张树芳等[19]运用3D打印技术治疗ⅡC型齿状突骨折,能有效提高手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钟鸣亮等[20]运用3D打印定位导板技术辅助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有操作简单方便、置钉准确、创伤小、出血量少、骨折融合率高等优势。
3D打印导板优点在于:(1)个体化设计,置钉准确率高,减少血管、神经损伤;(2)操作简单,年轻医师也能准确置钉;(3)减少术中透视,降低辐射剂量;(4)成本较低,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缺点:(1)导板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可能影响其精确性,主要包括椎体三维模型重建时可能产生的误差(主要是由于CT扫描所采用的层厚、螺距,所选用的骨组织灰阶值,CT连续断层图像数据DICOM格式向STL格式的转化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及快速成型机本身的成型精度所产生的误差;(2)术中导板消毒可能导致的变形;(3)导板模型在术中应用时,一方面要将相应软组织剥离干净,同时又要尽可能地避免破坏椎体后部的骨性解剖结构,才能使导板能够紧密贴合于相应的骨性解剖结构。
综上,3D导板技术辅助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置钉更精准,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较既往文献更少。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过少,需要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扩大样本量;此外,单中心样本设计的结果偏倚无法避免,需要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增加研究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