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的病毒清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分析

2021-06-22张小利王学翠唐燕秋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奥司流行性口服液

张小利,黄 捷,王学翠,唐燕秋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全身酸痛、发热、畏寒、乏力等[1-2]。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具有抗病毒的作用[3]。为流行性感冒患儿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但进行长期的治疗后,患儿体内的病原菌易出现耐药性。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患者的脏腑受到外邪侵袭,热毒瘀滞于肺络所致[4-5]。病毒清口服液具有发散表邪、解毒清热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观察用不同剂量的病毒清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诊断标准。2)具有发热、头痛、肌痛等临床表现。3)其进行流感快速抗原检测的结果为阳性。4)病程<48 h。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肺炎。2)合并有支气管炎。3)合并有中耳炎。4)合并有神经系统损伤。5)合并有心脏损伤。6)合并有心肌炎。7)合并有横纹肌溶解。8)合并有脓毒性休克。9)为过敏体质。10)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11)其病情危重。12)其病情经中医检查被确诊为毒热壅肺证或毒热内陷证。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15例,女15例;其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4.97±0.34)岁。在观察A组患儿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72±0.31)岁。在观察B组患儿中,有男17例,女13例;其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67±0.32)岁。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生产厂家: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371801034,规格:15 g/包)进行治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用法为:口服,体重<15 kg的患儿,每次服用2包;体重为15~23 kg的患儿,每次服用3包;体重为24~40 kg的患儿,每次服用4包;体重>40 kg的患儿,每次服用5包,每天服用2次。为观察A组患儿和观察B组患儿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病毒清口服液进行治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用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病毒清口服液的组方为板蓝根、广藿香、连翘、地黄、芦根、郁金、大青叶、玄参、甘草及石菖蒲,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批准文号:桂药制字Z20090001。观察A组患儿每次口服病毒清口服液5 mL,每天服用3次。观察B组患儿每次口服病毒清口服液8 mL,每天服用3次。三组患儿均连续接受5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三组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水平、白细胞计数、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大便软烂、恶心呕吐等)的总发生率。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表评估患儿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其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血清CK-MB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

治疗前,三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血清CK-MB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B组患儿和观察A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较低,P<0.05;观察A组患儿与观察B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相比,P>0.05;三组患儿血清CK-MB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血清CK-MB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 s )

表1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血清hsCRP的水平、血清CK-MB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 s )

组别 例数 血清hsCRP(mg/L) 白细胞计数(×109/L) 血清CK-MB(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3.25±2.18 10.85±2.41 28.45±4.85 14.85±2.85 40.48±21.41 22.45±13.85观察A组 30 13.17±2.12 7.18±2.08 28.18±4.91 12.34±2.24 40.52±20.71 21.27±13.14观察B组 30 13.32±2.27 7.48±2.24 27.95±5.02 12.58±2.17 41.58±20.14 21.74±13.48 F值 0.040 24.670 0.080 9.67 0.030 0.060 P值 0.965 0.001 0.926 0.001 0.973 0.944

2.2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前,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A组患儿和观察B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分,± s )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分,±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0 24.85±2.41 17.84±1.97 12.335 0.000观察A组 30 25.14±2.52 14.52±1.25 20.678 0.000观察B组 30 24.9±2.34 14.74±1.31 20.751 0.000 F值 0.350 43.330 P值 0.708 0.001

2.3 治疗后三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与观察B组患儿相比,观察A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三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变异型较强。为儿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其发生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并不理想[6]。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此药可与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结合,进而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此外,此药还具有促使感染病毒的细胞释放病毒的作用。但为流行性感冒患儿长时间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后其体内的病原菌可出现耐药性。在中医学中,流行性感冒属于“时疫”、“时行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感受外邪所致。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善,其肺脏受到外邪入侵时可出现肺络郁闭的表现。因此,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主要采用发散表邪、解毒清热的方法。病毒清口服液中,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可凉血、清热解毒;石菖蒲、郁金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生地黄、芦根、玄参可清热生津、化痰利尿。诸药合用可起到散表邪、解毒清热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玄参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及减轻炎症反应;大青叶可抗病毒;芦根、板蓝根均有抗菌消炎的作用[7-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8 mL与5 mL的病毒清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效果均很好。与用8 mL的病毒清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相比,用5 mL的病毒清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期间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奥司流行性口服液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奥司他韦还能安全用吗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Calcium channel α2δ1 subunit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