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6-22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咪定根治术美托

吴 金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500)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阐明胃癌的发病原因,考虑可能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饮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进行根治性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虽然能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延长其生存期,但手术创伤可导致其机体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凝血功能,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其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右美托咪定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辅助麻醉对其术后应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胃癌;具有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指征;认知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预计的生存期<3个月;主动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观察组中,有男16例,女15例;其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6.77±2.73)岁。在对照组中,有男15例,女16例;其年龄为36~77岁,平均年龄为(56.53±2.9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术,术中对其实施静脉麻醉,方法是:在进入手术室后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进行麻醉诱导前10 min,为观察组患者静脉泵注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为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泵注10 min。为两组患者静脉推注0.04 mg/kg的咪达唑仑、4 μg/kg的芬太尼、0.5~1.5 mg/kg的丙泊酚、0.15 mg/kg的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理设置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术中持续为患者静脉泵注0.04~0.4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和1.5~2.5 mg·kg-1·min-1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并为观察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0.2 μg·kg-1·min-1的右美托咪定,为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直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术后用芬太尼对两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输液量、丙泊酚的用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的水平。术前及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输液量和丙泊酚的用量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术前及术后24h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CRP及Cor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和Cor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对比术前及术后24h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术前,两组患者的APTT、PT、TT及血浆Fib、D-D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和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浆Fib和D-D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s )

组别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输液量(mL) 丙泊酚的用量(mg) 术后住院的时间(d)观察组(n=31) 301.27±58.27 1107.27±278.29 1002.46±421.27 9.28±1.75对照组(n=31) 334.82±57.69 1258.76±279.84 1312.36±432.46 11.02±1.82 t值 2.2781 2.1371 2.8579 3.8370 P值 0.0263 0.0367 0.0059 0.0003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 s )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 s )

组别 血清IL-6(ng/L) 血清CRP(mg/L) 血清Cor(mg/L)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 术前 术后24 h观察组(n=31) 52.38±6.57 60.19±7.26 4.47±0.68 7.92±1.47 105.29±15.17 127.36±16.25对照组(n=31) 52.36±6.74 64.37±7.19 4.39±0.71 10.13±1.53 105.68±15.42 136.25±15.97 t值 0.1183 2.5134 0.0532 4.7373 0.3381 4.4598 P值 0.9061 0.0141 0.9719 <0.0001 0.7362 <0.0001

表3 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s )

表3 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s )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1) 对照组(n=31) t值 P值APTT(s) 术前 25.48±6.39 25.41±6.47 0.0428 0.9660术后24 h 27.47±6.74 24.04±6.57 2.0289 0.0469血浆Fib(g/L) 术前 2.19±0.52 2.17±0.53 0.1499 0.8813术后24 h 2.59±0.45 3.07±0.60 2.9537 0.0045血浆D-D(ng/mL) 术前 1.19±0.27 1.18±0.28 0.1431 0.8867术后24 h 1.22±0.19 1.64±0.21 4.3253 0.0001 PT(s) 术前 8.63±1.79 8.67±1.82 0.0872 0.9308术后24 h 9.27±1.67 6.98±1.36 5.9200 <0.0001 TT(s) 术前 15.37±6.91 15.36±6.78 0.0057 0.9954术后24 h 16.48±7.63 14.98±1.36 2.3467 0.0487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的主要术式之一。通过进行胃癌根治术,可将患者的原发肿瘤连同淋巴结及受累浸润的癌旁组织一并切除,进而可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延长其生存期[4]。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9%~100%。进行胃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其凝血系统被激活,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可增加其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何有效地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临床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进行胃癌根治术时合理应用麻醉药物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其凝血功能,避免其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5]。右美托咪定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等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辅助用药。另外,此药还可激活脑干蓝斑核的α2受体及α2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儿茶酚胺的水平,进而可有效地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右美托咪定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辅助麻醉能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输液量和丙泊酚的用量,减轻其术后的应激反应,改善其凝血功能,避免其血液呈高凝状态。

猜你喜欢

咪定根治术美托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