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2021-06-22陈晓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危型感染率上皮

顾 云,陈晓霞

(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361)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宫颈癌致死的女性患者超过2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患者约占80%[1]。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居所有妇科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该病已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2]。临床上主要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及手术治疗,尽管如此,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仍不足10个月,每年因该病致死的患者高达2万~3万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3-4]。HPV感染的致癌性与年龄、种族及区域密切相关,进一步明确区域性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对完善宫颈癌的筛查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1502例南通平潮地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自愿接受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阴道镜病理检查。2)患者有性生活史,且月经正常。3)患者在进行检查的前3 d未使用阴道栓剂或用药物冲洗阴道。4)患者在进行检查前的24 h内未发生性行为。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2)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的前3 d进行过相关的阴道内检查。3)患者存在宫颈手术史、卵巢病史及子宫切除术史。4)患者合并有急性生殖道炎症、子宫肌瘤或其他恶性肿瘤。5)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3个月内服用过甾体类激素药物及避孕药。将其中病情为生殖道系统良性疾病的13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病情为宫颈病变的17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6~62岁,平均年龄为(52.6±8.7)岁;其中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84例,患有其他良性疾病的患者有1045例;其中未婚患者有237例,已婚患者有1092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5~63岁,平均年龄为(53.1±8.5)岁;其中未婚患者有13例,已婚患者有160例;其中宫颈癌前病变为CIN1级、CIN2~3级、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的患者分别有77例、78例、6例及12例。

1.2 方法

告知所有患者在检查前的2 h内不可排尿。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充分暴露其宫颈口,将无菌棉球置入宫颈内2 cm处并清除宫颈表面的分泌物。使用专用宫颈刷在宫颈内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5~7周。将宫颈上皮细胞组织放入细胞保存液容器内保存,并做好标识和记录。使用上海那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NAI4100型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和班诺Q2000B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对宫颈处的细胞组织进行DNA提取,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用泰普生物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在杂交膜上进行HPV-DNA杂交、系膜和显色操作。若质控斑点呈蓝紫色,则判定患者为HPV阳性。根据HPV分型图判断HPV的类型,其中包括5种低危型HPV(低危型HPV分 别 为HPV6、HPV11、HPV42、HPV43、HPV44)及18种高危型HPV(高危型HPV分别为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3、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HPV73、HPV82、CP8304)。使用北京亚泰科隆仪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高倍智能变焦数码显微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结果为宫颈上皮细胞病变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或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及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由专业医生使用电子阴道镜(生产厂家:江苏锦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Y-2620)按照标准检测流程观察患者宫颈处的血管及上皮组织情况,并留存影像资料便于临床使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南通平潮地区女性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HPV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宫颈癌前病变为CIN1级、CIN2~3级、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CIN1级及CIN2~3级患者HPV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HPV感染的情况

2.2 观察组患者发生HPV感染的类型

宫颈癌前病变为CIN1级、CIN2~3级、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中单一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多重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型HPV感染患者及多重型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发生HPV感染的类型[例(%)]

2.3 对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均是导致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详见表3。

表3 对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进行Pearson分析发现,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呈正相关(r=0.2735,0.4378,P<0.05)。

3 讨论

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疾病的主要因素,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宫颈发生癌变。由HP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5-6]。据统计,80%的女性曾感染过HPV,但仅有2%~3%的HP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为宫颈癌[7]。这可能是因为,HPV感染患者多为CIN1级的年轻患者,此类患者多为暂时感染,12~24个月后其HPV可被清除[8-9]。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浸润癌前病变的前序阶段。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根据病变程度的不同分为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及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上述三个病变阶段均可逆且历时较长,若及早发现并予以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10-11]。进行宫颈细胞筛查可评估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情况,了解区域性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对指导宫颈疾病筛查和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及柱状上皮组织变得薄弱或出现微小损伤时,游离在阴道内的HPV病毒可进入上皮基底层细胞内,部分活跃的高危型HPV可在宫颈基底细胞处根植,由游离型转变为整合状态,并长期存在于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与柱状上皮组织的交接位置,致使正常细胞受到浸润[12-14]。持续性的HPV感染可加重宫颈上皮组织的损伤程度,加快病毒的复制速度,进而增加患者发生宫颈病变及浸润癌的风险[8-9]。在南通平潮地区接受HPV检测的10113例女性中,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为1.71%(173/10113),该检出率低于国内报道中成都、甘肃等地区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该检出结果可能与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定期对女性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及本地区女性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质不断提高有关。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宫颈癌前病变为CIN1级、CIN2~3级、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均高于CIN1级及CIN2~3级患者HPV的感染率,P<0.05。可见,宫颈病变多集中于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宫颈癌前病变为CIN1级、CIN2~3级、微小型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中单一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多重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P<0.05。单一型HPV感染患者及多重型HPV感染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均高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占比,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均是导致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Pearson分析发现,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可见,患者HPV的感染率及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越高,其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其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越大[15]。综上所述,发生HPV感染和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与宫颈癌的发病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危型感染率上皮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