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创新加速器“预印本2.0”:概念、设计与实现路径*

2021-06-22王凌峰韩子晴

情报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议评级期刊

王凌峰 韩子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桂林 541004)

0 引 言

期刊是知识创新系统基本构成要素之一[1]。1665年第一本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出现以来,期刊一直是论文发表的主要载体,但互联网时代,期刊在推动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方面,逐渐暴露出不适应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发表周期普遍较长。期刊之间由于影响力差异而存在分层,多数作者采用瀑布式投稿策略,按照期刊声誉由高到低投稿,一篇论文经常被多本期刊拒稿后才最终被录用。另外,由于期刊版面有限,特别是一些期刊为了保持和提高影响因子,控制年发文量,很多论文录用后等待数月甚至一年才有版面刊出。尽管越来越多期刊采用网络首发,但毕竟不可能将网络首发时间相对于纸张版面刊发时间提前太多。发表周期长,一方面不利于新工作尽快进入学术交流循环,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作者丧失优先权。b.不利于部分非共识创新成果发表。一篇论文是否发表由期刊编辑初审、三四个评议人决定,多数编辑、评议人的知识、观点是主流知识体系长期规训的结果,加之版面有限,出于稳妥考虑,多数编辑和评议人自然倾向于与主流一致的观点,以至于一部分挑战主流观点的创新论文并没有发表在顶级期刊,而发表在普通期刊上,包括部分诺贝尔获奖论文[2]。c.发表平等性方面,期刊用稿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单位、区域以及职称、学历歧视,很容易百度到国内一些期刊投稿须知中明言博士、教授、国家级课题论文优先发表的网页,今年东北某985大学学报被曝只接收双一流高校投稿就是一例,当然更多期刊不会公开声明而实际照此操作。

现有预印本(预印本1.0)是随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论文发表系统。预印本(Pre-print)指研究成果未经同行评议,出于交流目的先在学术社区中公开发布、自由传播的手稿[3]。1991年Ginsparg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xxx.lanl.gov(即今天全球最大预印本数据库arXiv),1994年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预印本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成立。2016-2017年全球范围一系列学科性预印本上线运行,进入发展高潮[4],如中国科学院预印本平台 ChinaXiv、化学预印本平台ChemRxiv、能源领域预印本平台 engrXiv、社会科学预印本 SocArXiv、心理学预印本PsyArXiv等陆续上线。另外,生物科学预印本平台BioRxiv进入快速增长期,每月提交论文数量超过1 000篇,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的arXiv。

Science杂志评选的2017年十大科学突破中,预印本交流全面兴起位列其中,文献[5]将预印本称为学术交流方式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但是,从arXiv建立以来的30年发展看,尽管出现了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数篇论文全部在arXiv中提交,没有在期刊上发表的特殊个例,但绝大多数作者不具备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研究实力,并不会将预印本作为投稿首选。预印本并未真正动摇期刊在论文发表系统中的绝对垄断地位[6]。实际上,1999年时就有学者指出预印本没有同行评议,从而不能取代期刊,但被当时主流乐观声音所掩盖[7]。

预印本通行的论文质量控制措施并非同行评议,而是所谓Submission moderation,主要包括作者身份、论文体例和论文学术性审核三方面,前两者属于形式审核,后者进行查重、审核是否违反现有科学公理或者学科分类不当等,并非对论文内容本身进行评价[8]。因此,尽管个别国家在部分学科领域,如英国在部分学科(如高能物理、生物医学)的课题申请方面有限认可预印本论文,但在职称晋升、教师考核、学科评估等典型利益场合上仍然尚未破冰[9]。这种政策环境下,多数研究者自然不会将预印本和期刊同等对待。目前预印本只是被某些学科领域(特别是物理、计算机、生物学科)一部分研究者作为确保优先权、存档以及提高关注度、增加引用次数的手段,预印本发布的文章并没有被普遍视为正式发表论文。简言之,经过30年发展,预印本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按现有模式继续,只能扮演一个存档仓库与期刊投稿中转站的角色,难以对学术交流有更大推动。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新型论文发表系统,兼有期刊与现有预印本优点,而去除期刊与现有预印本的不足呢?本文使用论文发表系统完备分类框架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提出预印本2.0概念及实现设想,对该问题给出肯定回答。

1 研究基础

中文文献方面,本文第一作者2016-2019年间就预印本引入同行评议问题,发表了3篇与本文密切相关文章,分别是《E-prints预印本数据库的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设计》(现代情报,2016年第5期)、《“期刊+传统评议”模式的接棒者:“预印本+自组织评议”模式》(图书情报导刊,2018年第12期)、《知识工作自动化与论文出版方式变革——“预印本+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情报探索,2019年第3期)。上述3篇文章讨论的问题依次是:提出预印本可以采用自组织同行评议、提出“预印本+自组织评议”模式具备接棒期刊成为下一代论文发表系统的可能、从编辑工作自动化的角度介绍“预印本+自组织评议”模式。

英文文献方面,预印本服务于期刊、预印本与期刊进行合作角度的讨论较多,如文献[10]介绍两本“骑在arXiv预印本背上”(Journals Piggyback on arXiv)的所谓Overlay期刊,以其中一本OpenJournalofAstrophysics为例,作者首先将稿件在arXiv预印本数据库提交,arXiv对稿件进行编号,作者将该编号在该刊网站提交。该刊对编号对应的arXiv文章组织同行评议。如果录用则该刊网站会给出一个与arXiv文章关联的超链接,同时申请DOI编号,以确保论文知识产权。文献[11]介绍医学领域预印本JMIR是该预印本合作期刊(Partnerjournal)的“Manuscript marketplace”,作者向JMIR预印本合作期刊投稿时,可以选择Pathway2投稿模式,该投稿模式下,由作者推荐评议人,评议意见发给合作期刊编辑部,达到合作期刊用稿标准则予以录用。

本文作者在中国知网、WoS数据库中使用“预印本+同行评议”“ preprint+ peer review”作为检索词组合进行题名检索,讨论预印本引入同行评议问题的文献数百篇,但未见明确提出“预印本2.0”概念以及专门从知识创新加速的角度系统讨论预印本2.0的文献。

2 预印本2.0的理论基础

文献[12]提出了一个论文发表系统完备分类的统一框架。该框架基本思路是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三个3R典型环节,即:对论文进行同行评议(Review)、同行评议对论文进行评级(Rating)、根据评议结果决定拒稿或者接收稿件(Rejection)。

基于3R典型环节,可以提出论文发表系统的一个完备分类框架如图1所示。黑色方块代表对论文进行评级。

图1 论文发表系统完备分类

图1中有4个×,符号×的含义是此种论文发表系统在逻辑上不成立或者没有实践价值。举例而言,右上角的×代表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论文发表系统,即:进行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结果分级,同时又拒稿的系统。此种论文发表系统在逻辑上成立,但没有实践价值,因为既然已经对论文进行分级,又何必拒稿?左下角×代表的一种论文发表系统逻辑上不成立,因为没有进行同行评议,何来论文分级?右下角两个×代表的两种论文发表系统逻辑上不成立,因为没有同行评议,何来拒稿理由?

排除上述逻辑上不成立或者缺乏实践价值的论文发表系统,图1列出了其余逻辑成立、有实践价值的四种论文发表系统,分别说明如下:

右上角是期刊,因期刊对投稿进行评议后,存在拒稿,故属于右上角位置。

左下角是预印本1.0,不拒稿,但不进行同行评议。

左上角包括两种论文发表系统:

第一种是F1000 Research。该平台是一个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论文论文发表平台,2012年启动。基本做法是[13]:收到稿件后两天内在线公开,标记为“等待同行评议”(Awaiting Peer Review),分配DOI编号,保障论文优先权。作者从编委数据库(大约1 000多名领域专家)中选择5名专家,作者也可推荐编委数据库之外的其他专家,最终由编辑确定5位评议人。5人中有2人同意发表即正式发表。评议过程中,作者可以与评议人互动讨论,对文章进行修改。评议意见和文章一起在网上公布。F1000 Research与期刊根本区别在于:F1000 Research不拒稿,允许作者不断修改。期刊会允许少部分论文修改,其余则直接拒稿。F1000 Research目前没有JCR影响因子,但有全球最大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基于其Scopus数据库计算的CiteScore影响因子。

第二种是本文一作提出的新型论文发表系统——在线评级平台(Paper Online Rating Platform,PORP)[14]。核心特征是不拒稿(除非存在抄袭剽窃或者法律问题),对全部论文进行同行评议,且经过同行评议后,给出论文评级信息(如将论文根据质量高低评为5个等级)。

在线评级平台与期刊不同在于:期刊拒稿,而在线评级平台不拒稿。

在线评级平台与预印本1.0不同在于:预印本1.0没有同行评议,而在线评级平台有同行评议。

在线评级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实现途径,可以基于预印本1.0实现,也可基于从零开始、全新建设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基于预印本1.0实现的含义是:当预印本1.0引入同行评议环节,并且同行评议对论文给出评级信息,则预印本1.0升级为预印本2.0,而预印本2.0完全符合在线评级平台不拒稿、对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后评级的定义,因此预印本2.0属于在线评级平台的一个具体实现。很明显,预印本2.0完全向下兼容预印本1.0,作者提交论文时选择不进行同行评议即可。

3知识创新加速器:预印本2.0

知识创新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预印本2.0能消除引言中指出的期刊(这里讨论的“期刊”是指期刊体系,而不是指某一本期刊)、预印本1.0存在的典型不足,更有效推动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

3.1消除期刊发表周期、非共识原始创新、发表平等性方面不足

第一,对于期刊发表周期普遍偏长,图2、图3列出了期刊与预印本2.0的典型审稿与发表流程。

从图2、图3中可直观看到,在寻找评议人、评议人评议速度相当情况下,预印本2.0处理一篇稿件的环节比期刊少,由于不拒稿,对论文直接评级,不存在一篇文章在多个期刊之间反复拒稿、反复评议现象,且不等待版面,评议结束论文状态自动更新为正式发表,因此发表周期比期刊短。

图2 期刊投稿-评议-发表典型环节

图3 预印本2.0投稿-评议-发表典型环节

第二,在非共识创新论文发表方面,由于预印本2.0不拒稿,所以预印本2.0对非共识创新论文的同行评议评级尽管可能偏低,但能确保比期刊更快地公开发表。

第三,发表平等性方面,预印本2.0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发表平等性,因为除存在学术不端或者违反法律道德行为外,预印本2.0不拒稿,不存在前文提及的东北某985高校学报拒绝非双一流高校投稿情况。

3.2提高虚拟学术社区交流效率高频高效互动与交流是知识创新的充分条件。期刊在构建学术社区方面的局限性在于一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很多,实体上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统一高频高效互动学术社区。预印本1.0中,全国甚至全球一个学科领域只需要一个预印本数据库,为研究者之间的高频互动创造了比期刊更好的平台,因此文献[15]提出基于预印本构建自治学术社区。但是,由于预印本1.0没有同行评议,作者、读者、评议人之间缺乏一个三方均感兴趣的互动点,因此预印本1.0实际上难以形成社区。文献[16]指出全球最大生物学科预印本bioRxiv未能实现其形成学术社区的最初目标,因为研究者之间没有在平台上交流互动。

数字环境下学术交流典型过程包括7个主要环节:优先权注册、认证评议(同行评议)、出版存档、版权与费用、传播、荣誉认可、成果应用[17]。预印本2.0可以实现上述全部环节中除成果应用之外的其他6个环节。预印本2.0打破了期刊发表后就不能修改的局限,同时公开评议意见,作者、读者、评议人之间就评议意见与修改在互联网上采用类似于BBS论坛发帖、跟帖类似的方式直接互动。如果预印本2.0评级结果被学术界认可,预印本论文也被视为正式发表,则形成的学术社区对研究者的粘性更强。

4 预印本2.0实现设计

本文将预印本2.0定义为:在现有预印本1.0平台中引入同行评议,对提交论文不拒稿,通过同行评议对投稿进行评级,评级后全部公开。当然不拒稿的前提是论文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未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预印本2.0可以采用不同同行评议模式,一个自然想法即采用期刊使用的编辑邀请评议模式,但不足是关系稿、人情稿还有滋生空间,个别编辑可能选择特定评议人,让特定论文取得高评级。此处推荐预印本2.0采用自组织同行评议为主、开放评议与社区评议为辅的同行评议模式。

自组织评议将论文评为多少级由预印本2.0管理机构设定,通常为五级。具体评议标准参考期刊现有主流标准即可。

下文讨论在二级学科层面进行。

4.1自组织同行评议文献[18]提出了自组织同行评议,其两个核心特点是:a.同行评议平台管理者、论文作者、评议人之间三盲,论文-评议人匹配由算法完成,而不是同行评议平台管理者来完成。b.连续拒审、评议超时的评议人会被处罚,典型处罚措施如该评议人及若干年(如近三年)内合作者的论文在某个时间段内不被安排评议,停止被访问和下载,以学术合作网络压力来激励多数人按时完成评议以及抑制连续拒审较多发生。自组织同行评议的本质即算法驱动的作者互评,在论文-评议人匹配环节使用匹配算法取代传统编辑。

上述两个核心特点让自组织同行评议具备自我驱动的持续动力,除了学术抄袭行为认定、评议活动的一些基本参数(如休息期长短等)需要人的介入外,其余环节由规则算法和软件程序完成,故名“自组织同行评议”。

自组织评议自我驱动能持续有效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采用自组织评议的二级学科注册作者人数达到某个临界点如500人以上,因为注册作者人数过少则容易出现作者之间熟悉后互给虚高评级现象,另外评议人选择余地小,对连续拒评、评议超时者的处罚有效性下降。

根据论文-评议人匹配环节规则设计复杂程度,自组织评议可以分为强版本与弱版本。文献[18]定义的自组织评议属于强版本,强版本对评议人、待评议论文都划分等级,再考虑两者之间不同等级的精细匹配。弱版本不对评议人、待评议论文划分等级,只对评议人设定门槛资格条件,如博士毕业或者副高及以上职称或者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以上影响因子位于本学科中文期刊前50%或者本学科JCR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前50%论文等。

强版本或弱版本自组织评议共同的主要细则有:

每个注册者每年必须承担一个最低评议工作量,注册者不得连续多次拒绝系统分配的评议任务。一篇论文3个人评议。论文按照提交时间排序先后评议。

一个注册者提交论文数量可以设定为:一年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最多提交12篇论文,但是进行同行评议的论文不超过4篇,即一篇论文平均写作不低于3个月,以要求一定质量。

注册者具备以下条件,可评议一篇论文:a.系统根据待评论文题目、关键词以及摘要,在预印本中检索,确定研究主题相同或者高度近似的注册者;b.并非该文作者;c.与论文作者不属于同一机构;d.近年来没有合作发表论文;e.没有正在进行的评议任务;f.没有处于处罚期;g.没有处于休息期。休息期指一名注册者评议完一篇论文后,一段时间内(如20天内)不向其分配评议任务,以适当休息。

如果没有3个人满足上述条件,则等待下一轮匹配,匹配周期性进行,匹配周期长短视具体情况而设定。如果不止3个人满足条件,则可以设计一组规则选择3人,此处不展开。

最终评级为全部评级均值四舍五入。如果同一篇论文评级最高与最低级之差大于等于2,可增加一名评议人进行评议后再取均值。为保障评议质量,一名评议人如果与其他评议人的评议结果持续偏离较多,如评议10篇,与最终评议结果差绝对值大等于2的比例占到1/3以上,则管理机构应采取措施,如适当减少其评议任务、提醒其阅读其他评议人的评议意见等。

4.2自组织同行评议与开放同行评议、社区评议结合开放同行评议是指评议意见公开,评议人身份由评议人自行决定是否公开[19]。公开评议意见的好处是激励评议人更认真地进行评议,此外有助于研究者、读者、评议人之间互动,增进学术交流。当然作者与评议人之间也可能出现矛盾,所以通常开放评议中,评议人身份是否公开由评议人自行决定。

1.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国内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也必须要有更为合理、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而财务管理制度正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部分。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更好地解决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问题。

自组织同行评议讨论的问题是论文与评议人如何匹配,不涉及评议意见是否公开、评议人身份是否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等内容。因此,预印本2.0可以采用自组织评议与开放评议结合的同行评议模式。

社区评议即对论文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相同学科读者对论文进行的自由点评。社区评议的作用不是评级,而是为研究者之间互动交流提供渠道,自然可以与自组织同行评议、开放同行评议并行不悖。

4.3经济可行性如果期刊和预印本2.0都完全依靠收取发表费运营,则预印本2.0篇论文发表费用低于期刊,理由很简单:发表同样数量论文,预印本2.0不拒稿,而期刊拒稿,需要更长时间,自然支出更高。由于预印本2.0=预印本1.0+同行评议,而同行评议免费,因此可以使用预印本1.0篇均论文成本估计预印本2.0篇均论文成本。以目前全球最大预印本arXiv为例,根据 arXiv 官网目前最新数据(https://static.arXiv.org/static/arXiv.marxdown/0.1/about/reports/arXiv_CY19_midyear.pdf),2019年1~8月,arXiv全部支出为3 541 078美元,同期发布论文103 506篇,则篇均论文费用3541078/103506=34.21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人民币不超过240元。相比之下,国内期刊不收发表费用者不多,国内收取费用期刊中,非核心期刊一般500~1 000元,核心期刊通常2 000~5 000元。

5 我国发展预印本2.0的根本障碍:论文评级结果认可与措施

由前文讨论可知,预印本2.0技术实现不难,经费投入不大,实际上我国发展预印本2.0的根本障碍是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的认可问题。预印本2.0对论文进行评级后,典型利益相关方在典型利益场合是否认可?

所谓“典型利益相关方”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事管理部门、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与评估机构、国内代表性研究资助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所谓“典型利益场合”包括聘岗考核、职称晋升、课题申请与结题、学位点申报与评估等。

只有典型利益相关方在典型利益场合认可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则全国数量庞大的高校教师、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才会向预印本2.0积极投稿、积极审稿,从而形成预印本2.0发展的良性循环。实际上,文献[20]对中国arXiv用户、文献[21]对中国高校教师、文献[22]对欧美生物医学研究者、文献[23]对多国化学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支持预印本论文,但自身却没有提交过,首位原因高度一致即工作单位不认可。

那么,如何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事管理部门、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与评估机构、国内代表性研究资助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典型利益相关方认可预印本2.0的论文评级结果呢?

对于该问题,本文提出分“三步走”,包括:加深了解、证明关系、争取政策。本节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16年上线的中国科学院预印本(http://chinaxiv.org)为例,具体说明三步走的含义。

与国内高校图书馆合作,在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介绍网页加入预印本2.0访问地址超链接。

加入国内外代表性全文数据库及学术搜索引擎。与国内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读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以及欧美arXiv、bioRxiv以及chemRxiv等合作,提供题目、摘要检索与全文下载链接。学术搜索引擎方面如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美国化学文摘SciFinder、德国BASE-Search、CiteSeerX等均可合作。

5.2证明关系:计算拟影响因子所谓“证明关系”指证明期刊与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的对应关系。目前期刊在论文发表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预印本2.0主办机构要说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事管理部门、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与评估机构、国内代表性研究资助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典型利益相关方认可预印本2.0的论文评级结果,则必须回答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与期刊的对应关系。

2012年《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以及我国科技部、教育部等在2020年初发布破四唯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出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价单篇论文质量。但英国纳菲尔德基金会Nuffield Foundation资助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在研究者申请资助、求职应聘和职称晋升等关键利益方面,影响因子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24]。

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顶尖大学与研究机构不使用影响因子评价论文质量,但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一般大学与研究机构需要一种对多数论文低成本、快速、准确性可以接受的评价方法。统计概率上看,高影响因子期刊多数论文平均质量比低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平均质量更高。只要合理划分期刊所属学科领域、影响因子合理分区、计算影响因子时剔除期刊过度自引及互惠引用,不过度强调论文数量,那么对于多数非顶尖研究机构而言,期刊影响因子在未来数十年作为一种快速、低成本的论文评价工具还有相当价值。因此,研究资助机构对预印本2.0的论文评级质量进行评估,自然而然地会与期刊影响因子对比。

预印本2.0不同评级论文可以计算类似于期刊的影响因子,笔者称其为“拟影响因子”。若论文评级1~5级,则以某个引文统计数据库——中文如国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英文如WoS、Scopus、谷歌学术、Crossref——为数据来源,将属于某个评级的全部论文视为一本期刊,计算其影响因子即可。拟影响因子可以与期刊影响因子直接对比,以说服学术界接受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

为加速学术界接受预印本2.0评级结果,可以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力度,如:a.定期向注册者发送拟影响因子最新数据;b.在中国科学院预印本官网定期公开拟影响因子;c.与国内外代表性学术媒体(如科学网)合作,定期发布拟影响因子。

5.3争取政策:以点带面,率先突破所谓“以点带面,率先突破”指部分典型利益相关方在部分学科、部分典型利益场合采用预印本2.0论文评级结果,从0到1,逐步打开局面。

“部分典型利益相关方”方面,本节以中国科学院预印本为例。文献[25]呼吁国内重视预印本(即目前的预印本1.0),其提出主要措施有:a.推进我国科学家利用预印本发布重要科研成果。b.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允许课题申请和结题报告中引用预印本。本文认为上述措施可行性很小,因为预印本1.0没有同行评议,欧美仅个别研究基金在生物学等个别学科认可,远非全面认可。我国多次发布政策要求国内研究者优先向国内期刊投稿,但国内大量论文仍然优先投向欧美期刊,没有同行评议的国内预印本自然更难吸引较多投稿。正是如此,中国科学院预印本成立近五年,目前累积提交论文近2 000篇的学科领域只有生物学、物理学两个学科领域,只占国内生物学、物理学的专职人员以及在读硕士博士、在站博士后人数的极小比例。如果中国科学院预印本能够采用本文设计,从预印本1.0升级为预印本2.0,中国科学院系统内部可以率先采取措施,试点预印本2.0。

“部分学科”方面,在中国科学院预印本中目前注册作者较多的部分学科领域试点,中国科学院预印本官网显示目前提交论文累积超1 000篇以上的学科领域有——生物学(4 399)、物理学(1 928)、计算机科学(1 420)、医学药学(1 140),可以选择上述学科领域试点。

“部分典型利益场合”方面,在上述试点学科中,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部课题申请与结题、研究生毕业条件方面,有条件认可中国科学院预印本2.0评级结果,如评级为三级及以上中文论文等同国内中文核心、评级为三级及以上英文论文等同欧美SCI二三四区论文(JCR分区),当然此处要求评级标准与对应分区期刊的论文录用平均标准对标。目前中国科学院系统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数万人,每年产出论文数量数万篇,上述规定能很快扩大预印本2.0的国内影响,同时将一部分英文论文吸引在国内发表,提升中国科学院预印本的国际竞争力。

若前文设想能于2021-2022年间落地,则“十四五”期间为中国科学院预印本2.0加深了解、证明关系阶段,“十五五”期间为争取政策阶段,“十五五”结束时(即2030年左右)可以基本完成中国科学院预印本2.0从概念设计到实践运行的全过程。

6 结 语

中国科学院预印本成立近五年,只有生物学、物理学两个学科领域目前累积提交论文近2 000篇、年均提交论文近500篇,距离国家级预印本还有很大距离。中国科学院预印本发展需要新思路,既向下兼容预印本1.0,又具有期刊同行评议功能的预印本2.0是一个可行度很高的新思路。

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中进行的检索表明,预印本2.0概念为本文首次明确提出,预印本2.0具有同行评议功能,通过自组织评议与开放评议结合,增进互动,让预印本真正成为自治学术社区,逐步对国内一批作者形成平台粘性,吸引较多论文提交,进而在国际学术交流体系中争取话语权。

猜你喜欢

评议评级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期刊审稿进度表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两官”评议:人大司法监督新途径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