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06-22许照彦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内河航道港口

许照彦

(浙江海港龙游港务有限公司,浙江衢州324400)

0 引言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是衡量港口航运能力的重要指标,相当于港口的承载限量。一般情况下,内河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与高速公路车辆的通过能力比较类似,基本上都是依赖导航或疏导等方式才能提高相应的能力指标参数。

航道通过能力侧重于反映一定时间内通过船舶数量的最大值(也包括船舶类型及吨位),不同河运区域的河道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沿海河道港口的通过能力,在统计时应统计该区域一年内的最大船舶航运能力),为了有效提升整个航道的综合航运能力,时常会涉及航道运行效率、港口事物等其他相关事宜。

1 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航道选线问题分析

1.1 影响因素

对于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来说,其最明显的自然因素就是港口航道的地理位置、潮汐变化、气候条件以及港口航道区域内的水位属性、断面系数以及吃水比例等。该类自然因素对船舶的航行-停靠-装卸等各个活动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船舶的自身条件对于航道等级、宽度以及河床冲淤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进出港区域中跨越航道两岸的桥梁、电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航道通航水位以上的净高。

值得一提的是,过江管、隧道等类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船舶的吃水深度。对于内河港口来说,合理的规划布局一般包括码头堆场、水陆两域以及操作平台之间的关系,港口内外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仓库、船舶数量,航线及航道大小等方面的明确规划,所以港口规划布局是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核心要素。除此之外,技术装备及相关的作业环境也会在影响停泊期间作业时间、装卸效率等的同时,影响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毕竟合理的港口硬件设施配置能使船舶装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为港口船舶作业在相关人员(如装卸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的一系列操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在此过程中,人员的思想和身体状况、操作能力以及相关制度等,都会对内河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提高内河航道的通过能力既应注重对港口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也应同步重视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以及轮班制度等方面的内容[1]。

1.2 内河港口航道选线方面的问题

在选择内河河口上游航道时,首先应充分考虑水力状态、内河河道的水流规律来确定具体的航线,确保航行时,通道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内河河口三角洲航道的选取,可根据具体的河水流向、河口三角洲地段的泥沙淤积情况以及河床发展趋势等,综合分析河口三角洲的航道位置。一般来说,河口三角洲的主要成因在于河水流速较低且泥沙分布不均等,以致船舶行驶总会面临各种阻碍。

对此,可实施相关方案,人为进行河水流速的改变,确保船舶安全通行。对于强潮河口位置的港口航道来说,可遵循落潮线路的规律进行相应的航道选取,比如以强潮港口为航道中心线路,有利于简化实际工程量,使航道通行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在选取潮流较强而波浪较大的港口航道时,应根据落潮的平均路径进行有效规划,并采取相应的防沙、防波措施,力求避免风浪、水流等对航道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2 改善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改善内河港口的航道条件

提高内河港口的通航能力,主要是为了充分满足当下船舶数量及载重吨位持续递增等各方面需求。可以从航道本身入手对其进行有效规划与治理(比如加宽港口航道的通行宽度或调节其通行深度等),为了确保大型船舶可以顺利通行,可以采取可行性较强的实操方案,消除港口航道的浅滩及暗礁等,以改善航道水流条件的方式促进船舶通行效率的提高。也可以采用扩建通航区域建筑物的方式改善航道条件,比如改(扩)建船闸等,以此保障大吨位船舶在内河港口畅通运行。毕竟水路运输是一种运载量大且价格低廉的运输方式,尤其适用于各种低值、笨重以及散装货品等路线较长的运输。近年来,航运事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内河港口航道通行能力的改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极致发挥水路运输的实际作用,必须通过改善航道条件,升级或完善现有航道。比如以渠化疏浚的方式整治航道,能充分满足更多大型船舶的通航需求。也可以通过改善港口交通条件的方式,提高通行效率。在改善航道自身通行能力的同时,可制定相应的船舶通行标准,实现某个时间段的行船航线保持统一。比如可以在等级高的内河航道内禁止小型船只通行,能维持港口航道的正常航运秩序[2]。

2.2 加强内河港口航道的信息化建设

航道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设计规划,航道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航线设计及航道情况等,精准调查航道的平均水深及其水下实况,然后确定航线设计(如单向航线、双向航线等)。对于航道情况不良的区域,则应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对现有航道的航行情况予以疏通或改善,确保航道规划能够顺利实行。注重航道预期航运任务的合理设定,合理评估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航道资源的利用率。由于部分地区港口码头规模较小且设备更新不及时,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等情况,尤其是船舶吨位及数量同步增加时,港口航道的硬件设施等一应配置无法完全满足当下的航运需求,必须积极做好港口总体规划,根据港口发展情况逐步完善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淘汰低效、环保不合格等类落后产能,使之产生规模化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效应。结合水运发展需求,合理规划高级内河航道或改(扩)建相关的水上建筑物,实行港口航道智能化管理[3]。

步入网络信息时代,若想提高水上交通管理效率及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有效完善水上交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信、无线电技术等,创建港区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港区航道及船舶等信息、数据,使其能够得到及时分析、处理及反馈。比如可通过该平台发布港口气象、水上(水下)工程施工等各类信息,确保港航、海事基层站点等相关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港口航道交通的实时状况,以便于针对各类水上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予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妥善安排港口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比如装卸时间、启航时间等)。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可以为船舶提供航道交通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切实增强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如今部分省市的内河港口,已经建立了水上交通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如水上营救中心、水上交管指挥中心等),利用AIS系统全程监管船舶安全,对港区船舶数量、种类以及航行轨迹等实时掌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本港口的电子巡航系统,使港区各码头内部监控与中心控制平台联网,以便于及时了解港口码头、航道等实时情况,有效协调气象、船闸等部门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航标发送的各种数据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航标异常等情况。

2.3 加强港口航道与交通等的日常管理

港口航道管理措施的制定应根据内河流动特性及各方案的经济性,选择最佳管理方式,并使其得到有效落实。航道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测量航道,避免因泥沙淤积等因素改变航道尺寸,导致船舶无法正常通航。若出现航道被淤塞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浚,并严格落实定期的回淤清除工作。由于船道疏浚工作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势,无需耗费大量人力与工程物资,但实际的疏浚工作中常会伴随部分泥沙回淤现象,对此,工作人员充分考虑泥沙清理等类影响因素并持续完善水运监管体系,确保水路通畅且行船安全。管理部门可通过一体化的海事航道港口及先进的运管方法提高内河港口的工作效率,使货品的配载-装卸-稽查等各环节工作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当前一些港口航道的交通管理存在问题,出现非货运船舶在快速航道中缓慢行驶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该航道中其他船舶的有效通行。对此,相关单位在改善航道条件的同时可根据自身需要,同步完善港区的船舶通行管理规范,并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以有效的交通管理制度规范船舶通行状况,改善内河港口的通过能力。自从2003年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全面调整内河航运结构,并有效启动了船型标准化工程,使水环境及水上交通安全等得到了切实保障,而且内河港口航道基础设施等的利用率也得到了空前提高。当前我国的珠江(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的重要水域已经实现了船舶标准化,各大港口企业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船型标准,使新造船舶的长宽、吨位等都得到了相应的统一,切实保障了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为了畅通航道,航道管理部门除了定期测量航道之外,还可以改造弯道较多的航道,使其便于航行。与此同时还应做好航标、通信等类设施的合理管护。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实现水上交通综合执法,确保航道船舶出入得到有效管理(比如禁止违章船运,针对无证驾驶及堵航等行为应予以严惩),切实提高运行管理质量与效率。

2.4 高水平的港口服务

内河港口航道的硬件设施得到切实更新与完善之后,可以针对整体航道运输组织实行人性化管理,力求提高航道通运效果。在实际管理中不仅能持续检测航道通行情况,还能有效维护相应的航道运行管理设备。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各单位(如船舶运营单位、海事监管部门等)都能各司其职,让货物均衡有序地在相关航道中安全运输。同时还应做好船舶调度管理工作,避免船舶超载、堵航等类违章行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发达,网络覆盖整个港区对于港口通行的沟通与调度来说,十分便利。如果说港口航道设计规划仅局限于理论层面,那么实际上港口通过能力的提升,主要有赖于全面到位的航道管理工作。结合诸多航运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无效管理只会导致航道出现混乱局面,使得航道通过能力大打折扣。而航道管理若想第一时间采集到航道的实况信息,并及时干预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港区,必须通过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强大的港口服务能力,才能有效整合各类航运信息,并研究切实可行的疏导方案,来提高航道航运时的安全性及通航效率。

为了切实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确保航道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可通过改善航道运输管理体系,使航道建筑物及船闸等得到及时维修、整治。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定期监测航道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同步做好通航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其持续保持正常运行状态。除了航道条件及管理制度等影响因素之外,人才作为提高港航管理水平及航道通过能力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立管理体系、执行相关工作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港航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完全满足当前港口管理需求,对此,相关港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可采用招聘或培训等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港航管理人才队伍,做到知人善任的同时,还应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要求在职人员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在持续培训与学习中敢于创新当前的管理模式,积极配合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并自觉规范自身工作行为,避免人才流失或出现岗位人手不足等情况,为促进港航管理事业发展赋能。

2.5 仿真分析法的应用

由于港口航行作业系统极其复杂,加之码头系统的生产过程随机性较强,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港口运营的动态变化。而仿真分析法能针对现有问题,从预测-发现问题-评价与验证等,围绕港口布局、船舶特征以及作业流程等影响通过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仿真方案设计,能有效简化港口的陆域作业,使港口泊位、装卸作业系统等与航道作业系统密切关联。然后根据船舶的到达模式、船舶特征参数及相关概率,设定船舶的泊位及占用泊位的时长以及装卸作业时间等。根据仿真需求进行通过能力预测、系统优化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设计符合要求的具体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仿真结果分析。一般情况下,仿真中间过程及其结果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在相关数据库中存储,以便于后续工作中仿真设计方案的变更或相关参数的修改等。以从大到小为原则进行相关参数设置,提高仿真试验系统中的船舶数量及泊位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每次仿真试验的时段及次数,能有效获悉在各种情况下内河港口的通过能力(比如不同船舶的到港时间及进、出港船舶数量等)。通过将模拟船舶进出港频率等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比,可轻松选取最佳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内河港口航道的最大化通过能力。

3 结语

总之,内河港口通航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无论是内河港口潮汐、天气等自然因素,还是港口的规划布局以及港口泊位的软、硬件设施等都会对航道通过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切实提高内河港口航运能力,相关单位的职能部门可从改善航道条件入手,逐步完善港口信息化建设,持续优化港口的服务水平,并做好港口航道规划及日常交通管理等工作。力求通过完善的设计规划及落实到位的航道管理,实现航运的最大通过能力,有效促进港航事业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内河航道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从《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研究内河水运变革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