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解析

2021-06-22马晓红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唱法演唱者流行音乐

马晓红

在现代泛娱乐化的背景下,流行音乐蓬勃发展,各种标榜个性的流行音乐形式层出不穷,为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这些流行音乐作品良莠不齐,许多只是在片面地标榜个性,并无实质性的艺术价值。针对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些音乐行业的相关工作者开始倡导用专业的声乐方法,构建科学的流行声乐体系,让流行声乐也能够成为一种“主流”唱法;还有一些人认为“主流”唱法束缚了流行音乐,会让流行音乐陷入千篇一律。然而,在不同声音的交织中,推动流行声乐的科学性发展则是必然的趋势,而在这一趋势的引导下,我们则需要从多角度对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1]

一、“主流”唱法的概述

(一)主流唱法

“主流”唱法,即建立以自我“美的语言”为基础的流行声乐的演唱方法。语言是歌唱的载体,歌唱是语言的发展,也是对语言美的一种拓展和延续。在歌唱者的演绎下,语言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但是这种美感依然是语言美的一个分支。因此,在音乐艺术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艺术家表达“像说话一样歌唱”的观点,这是将语言美与歌唱美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现音乐科学表达的主要方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在音乐艺术表达中,演唱者能够自然持久地进行美的发声,则被称为是科学的演唱,否则违背了科学的原则,让音乐艺术与美的目标相偏离。

从流行声乐的技术与方法角度来看,它的唱法是以“自我为主”且建立在“个性为流”的“美的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唱法。在流行声乐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都能够突破许风格与文化的限制,从“个性美的语言”中找到美的所在。从这一角度来看,流行声乐具备构建主流唱法的条件,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声乐体系,并指导流行声乐的创作和表达。[2]

(二)非主流唱法

非主流唱法,即不以个人自身“美的语言”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在音乐表演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演唱者由于个性不够鲜明,或者自我审美意识缺失,无法在演绎中准确定位情感的呈现方式,最终即便能够完整演绎歌曲,依然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甚至呈现出“用别人的声音歌唱他人”的状态,这种表现方式违背了人的个性发展追求,同时在审美的“嫁接”中,对个人的声音条件造成了破坏。

当然,在当前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歌唱者为了追求个性,不断拓宽自己的新领域,并且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让声音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这种打破原有自我条件限制,形成一种新的自我“美的语言”的方式,也能够使原本非主流的表现成为一种主流的呈现。还有一些演唱者失去了音乐表达的方向,盲目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如片面追求“燃”“炸裂”的场面,而崇尚撕裂式、呐喊式等唱法,让符合自身“美的语言”的唱法逐渐偏离审美方向,这也可能让主流唱法失去魅力,成为非主流的表达。

二、构建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必要性

目前关于构建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争论十分热烈。从本文的观点出发,构建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是音乐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流行声乐学科体系的建设有所突破,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从声乐专业体系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一些相关工作者认为流行声乐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而科学系统的声乐训练往往会带来歌唱的一致性,这必然泯灭流行声乐的个性发展,让流行声乐失去活力。这种观点片面强调音乐的个性,而忽视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原则。基于这一现状,流行声乐亟须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探求流行声乐的发展新路径,同时也需要以自我美的语言为基础构建主流唱法,让流行声乐以专业化的形式融入音乐专业学科体系之中。[3]

第二,是满足大众音乐需求的选择。在媒体的加持下,流行声乐进一步走向大众,尤其是近几年以歌唱选秀为主的综艺十分火爆,流行声乐已经成为展现个性,甚至一夜成名的“武器”。但是,由于流行声乐学科体系的不成熟,导致专业的技巧与艺术化的审美逐渐失去市场,个性成为选秀导师选人的标准,这也带动着年轻的演唱者趋之若鹜。在这种氛围下,流行声乐从原来的迎合大众,逐渐走向媚俗的误区。毋庸讳言,流行声乐是大众娱乐形式的一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艺术价值而言,相反,大众依然希望从流行声乐中获得情感的激荡和审美的体验,而正是这种愿望,推动着流行声乐不断构建“主流”唱法,这样也才能重新展现出声乐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满足大众的审美追求,让流行音乐不至于沦为单纯的“文化快餐”。

第三,是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要求。音乐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音乐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流行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大众中最受欢迎。正是由于此,流行音乐文化也不断蓬勃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塑造力量,音乐也不例外,在流行音乐中,人们的音乐审美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从当前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些人在音乐选择中良莠不辨、美丑不分,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针对此,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流行声乐“主流”唱法,也成为我国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策略

当前,流行声乐在学科体系中的专业化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在构建“主流”唱法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流行声乐的特点,借鉴其他唱法的经验,构建实际可行的实践策略。具体来看:

第一,强调各种唱法之间的借鉴,突出流行唱法的特色。主流唱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唱法从审美的角度看存在一致性,而这就为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提供了依据。流行声乐在构建主流唱法的过程中,可以从民族、美声等唱法中借鉴经验,例如我国优秀歌唱家谭晶在自己的专辑中对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了重新演绎,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的民族音乐用流行的唱法进行表达,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后来,谭晶更是在民族与流行的融合中进一步迈进,探索出独特的“民通”唱法,这种唱法让流行声乐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思路。当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当前流行声乐在构建“主流”唱法的过程存在一定弱势,因此,在借鉴其他唱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流行音乐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展现出流行声乐唱法的独特魅力。[4]

第二,正确认识音乐的娱乐性价值,积极推动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随着媒体以及娱乐业的发展,泛娱乐化现象也逐渐深入了流行声乐的发展之中,对流行声乐的演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毋庸讳言,流行音乐是一些人的文化快餐,让人们获得娱乐放松的机会。但是,在构建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这种泛娱乐化的倾向,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探索流行声乐唱法中的审美表达,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而违背个性化审美表达的误区,真正用流行声乐表达自我“美的语言”,呈现出流行声乐的审美价值。

第三,推动声乐学科体系建设,支持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专业系统声乐训练是奠定流行声乐唱法地位,实现主流唱法构建的必经之路。在声乐学科体系建设中,应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到推动流行声乐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多方面着手完善学科体系。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表演流行声乐的机会等。这样,学生在专业的声乐培养中,能够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逐渐提高对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重视流行声乐创作,扩大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影响力。经典的音乐作品是扩大流行声乐影响力的关键。在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中,关键是要演唱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性。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流行声乐创作,让好的作品为演唱者表达“美的语言”提供载体,让流行声乐技巧在作品中得以创新、延续和发展。

四、结束语

流行声乐已经成为现代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当前流行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构建,是提升流行声乐艺术价值,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思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而不断的探索、实践与创新才是实现流行声乐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路径。

猜你喜欢

唱法演唱者流行音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