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情管理对新丹系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1-06-22朱隆举
钟 澜,朱隆举
(1.韶关市畜牧研究所,广东韶关 512026;2.广州朴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
关健词:膘情管理;新丹系二元母猪;繁殖性能
1 前言
在现代化的猪场管理中,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是评价猪场生产经济效益高低的常用参考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母猪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新丹系种猪是高繁殖性能种猪,如何发挥其优良特性,管理是重中之中,因此结合B 超测定技术,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在新丹系二元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对其背膘进行调节管理,以期达到提高母猪健康状况和母猪繁殖能力的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分组
2013年5月至9月,在韶关某试验场选择3~5胎的新丹系二元种母猪87头进行跟踪统计。试验分组根据背膘厚度进行,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背膘厚度试验分组情况
2.2 饲养管理
试验母猪按试验场免疫程序进行常规免疫,自由饮水,每日湿料饲喂两次,投料按照怀孕0~28d、29~84d、85~110d三个阶段的背膘情况进行投喂管理,标准如表1;哺乳母猪背膘厚在哺乳期间按损失2~3 mm进行背膘管理,每天投料标准为2kg+0.25~0.3kg/头仔猪,平均采食量5kg;配种方式为人工授精;平时加强饲养和产期监控管理,以免死胎增加(见表2)。
表2 怀孕母猪饲喂标准(kg/头)
2.3 数据记录及方法
采用法国大欧背膘测定仪,根据母猪配种的记录数据,在怀孕28d、84d、110d测量P2背膘厚度并记录,测定前剪毛,涂润滑油,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每头母猪读数3次,取平均数。记录初生仔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以及25天断奶仔猪头数、断奶窝重、断奶头重、发情间隔,计算成活率、7天内发情率。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怀孕母猪110d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怀孕母猪110d背膘对其产仔性能影响为,窝产总仔数A、B、C组显著高于D、E组(P<0.05),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A、B、C组显著高于D、E组同时D组显著高于E组(P<0.05),初生个体重A、B、C、D组显著高于E组(P<0.05)。结果表明对新丹系二元母猪进行膘情管理,使母猪怀孕110d时背膘不过低,可极大地提高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
表3 新丹系怀孕母猪110d背膘厚度与产仔性能统计表
3.2 怀孕母猪110d背膘厚度对母猪断奶 断奶后发情情况的影响
从表4、表5可知,怀孕母猪110d背膘对母奶断奶情况影响为,窝断奶数和断奶窝重A、B、C、D组显著高于E组(P<0.05),断奶个体重无差异(P>0.05),成活率C、D组显著高于E组(P<0.05);断奶母猪发情间隔期A、B、C、D组显著高于E组(P<0.05),7天内发情率B、C、D组比A、E组高6.07%以上。结果表明新丹系二元母猪怀孕110d背膘厚度对哺乳母猪窝断奶数、断奶窝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后发情间隔期、7天内发情率都有影响,过低不利于繁殖性能的发挥。
表4 新丹系怀孕母猪110d背膘厚度与断奶情况统计表
表5 新丹系怀孕母猪110d背膘厚度与断奶发情情况统计表
4 讨论
4.1 怀孕母猪膘情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姚姣姣等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度适中(16~20mm)可改善胎盘效率、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李海涛等研究表明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较高,有助于提高仔猪初生窝重;陈永岗等报道,生产中保持妊娠期较适背膘厚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赵云翔等报道,母猪背膘厚度处于合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其产仔性能和窝产仔均匀度,母猪过肥和过瘦均不利母猪繁殖效率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母猪膘情进行怀孕母猪每日投喂量的调整,背膘厚度在17mm以上的母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方面明显高于背膘厚度低于17mm的母猪,母猪怀孕110d背膘厚度过低不利于繁殖性能的发挥,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本试验怀孕二元母猪膘情控制在23mm以上也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繁殖成绩,主要是新丹系种猪本身是高繁殖性能种猪品种,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需要。
4.2 怀孕母猪背膘厚度对断奶 断奶后发情情况等的影响
曹俊新等报道,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可以缩短断奶至再配间隔,提高断奶7d发情率;陈松玲等报道,母猪背膘厚对其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本研究考虑新丹系母猪是高繁殖性能母猪,带仔较多,按照允许哺乳母猪背膘厚在哺乳期间损失2~3 mm时进行背膘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新丹系二元母猪怀孕110d背膘厚低于17mm不利于提高窝断奶数、断奶窝重、仔猪成活率、母猪断奶7天内发情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
4.3 背膘管理
罗卫星等报道,妊娠期的饲喂目标应是保持母猪健壮而非肥胖,维持在中等膘为宜;许华伟等报道,通过饲养管理调控,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进行后备母猪加料和控料,可以影响新丹系母猪的产仔数;张玉海等报道通过调节母猪不同饲喂量来调节母猪的膘情,发现膘情始终控制在适中组的母猪各项繁殖指标高于膘情过瘦、过肥组。李浩、李煜、吕亚宁和郑梓等研究结果表明,应针对母猪不同生理阶段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调节采食量来进行背膘调控管理,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本试验在新丹系二元母猪不同生理阶段通过调节采食量来进行背膘调控管理,与前人研究建议一致,可充分发挥新丹系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但因样本统计数量较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为准确掌握母猪膘情,实行科学管理,下面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一是在测量背膘的时候,由同一个人、同样的设备、同一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得最准确的结果;二是在妊娠期按照正确的饲喂方法分阶段饲喂,根据母猪背膘来优化妊娠期的采食量,定期测量背膘厚,根据母猪的肥瘦程度及时调整饲喂量和能量水平,以确保母猪在进入分娩舍时不过肥过瘦;三是优化哺乳期的采食量,采取哺乳期逐渐增加采食量的饲喂方式,尽可能使母猪保持良好的采食量,确保母猪在哺乳期背膘损失在2~3mm;四是母猪断奶前的最后一天减少营养摄取,断奶后继续喂哺乳母猪料,让其自由采食,加速体能恢复,促进母猪快速发情和更多的卵泡成熟,从而提高下一胎的产仔数,使断奶母猪7d内发情配种,降低非正常生产天数(NPD)。
5 结语
新丹系怀孕二元母猪产前110d背膘厚度在17mm以上的母猪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断奶头数、断奶7d内发情率等方面明显高于背膘厚度16mm及以下的母猪。结果表明,对新丹系二元母猪进行膘情管理,可以促进其发挥出优秀的繁殖性能,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