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2021-06-22向延平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体思政育人

向延平

(湖南女子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引言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掀起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和高潮。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新思路和新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充分挖掘高校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书育人,服务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拓宽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范围和路径,保障顺利开展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者们关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研究时间较短且系统性不够,主要从某个单一体系展开研究。在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研究方面,孟祥凤认为,多层次、多方面目标群是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重点内容[1]。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问题和对策方面,李雪萍、马发亮提出课程思政体系存在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合力尚未完全形成、育人资源尚不深入挖掘等问题[2];时合江提出构建良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前提是将教师视作为主导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提高教师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准,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表率和榜样[3];花丽、彭海静深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存在问题并探究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体系作用和价值的切实可行策略和方法[4]。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方面,佘妍文认为,构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在要求[5];陈芳、陆文提出,新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和高效教学体系[6]。在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方面,朱秋提出包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和管理、教风学风等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内容[7-8];李文忠提出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课程思政研究、搭建教学合作平台等高校课程思政内容[9];欧志鹏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从组织、教学、队伍和评估等内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10]。在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研究方面,李爱华、孙晓艳认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11];王岳喜认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可保障、衡量和反馈课程思政正常实施[12];谭红岩研究了包括课程、专业等课程思政评估指标[13]。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路径方面,李梦楠探索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践路径[14];杨勇、商译彤认为,高职课程思政具有多重价值意蕴,谋求高职课程思政目标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15]。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研究,孙志强、孙斌提出,在实践中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全员参与,全程监督,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16];李梦楠、王兴晓认为,要强化课程思政研究,发挥课程德育和教师教书育人作用[17];郭华、张明海提出构建包括理论和实践、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在内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18]。在高校学科专业类课程思政体系研究方面,章晓霞认为,应积极构建商务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商务英语课程“三全”育人[19];丁蕾认为,加强和推进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艺术类高校作为培育培养艺术类人才主战场和主阵地作用[20]。

课程思政成为学者们关注热点和焦点,已有研究成果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和重要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亟须解决的命题,是顺应不同高校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必然选择和必要路径。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可以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普及性和科学性,为高校课程思政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

二、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基础性特征,主要包括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在内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分析体系,是一种新兴的育人机制和新型育人体制,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和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见图1。

图1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

(一)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这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高校课程思政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和根本任务。高校要结合自身实情和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专业所属课程自身特征合理明晰地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边界和归属,形成多层级、多内容和多方法的课程思政目标群,重点针对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在内的课程思政目标群,分类设置,分类管理,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真正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高校各类课程需从不同角度有侧重地确立课程思政总目标和分目标,正确处理好学生需求和教学可能、目标引领和知识传授、总目标和分目标关系,高校课程思政目标实现要做到量力而行但切忌空谈,高校课程思政目标落实要做到精准精细出实效。

高校课程思政目标要符合党中央精神、符合国家政策的建设要求,以目标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真实有效和持续不懈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构建切实可行的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主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探究高校课程思政的“来源”和“根本”,最终为了实现立德树人。

(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

这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高校课程思政要强化学生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充分熟悉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高校课程思政要始终围绕坚定学生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和爱集体,重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劳动和文化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思政内容。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具体表征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德育涵养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思政元素集合如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等,思想引导修养集成如人生意义、价值判断、世界观,身心健康人格素养集成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德优良等,见图2。

图2 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三)高校课程思政方法体系研究

这主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包括改革与创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教学大纲、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实习实训实践、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等高校课程思政方式方法与路径途径,实现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深度融合且同向同行,使得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形成无缝对接,破解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难题,见图3。

图3 高校课程思政方法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要发挥高校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着力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确保高校职能机构和二级学院、学科和专业、教师和课程共同承担好立德树人责任和课程思政担当,共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确保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目标同向同行,打通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激活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四)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这主要解决怎样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问题,构建包括评价主体、客体、指标和方法等科学实用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破解谁评、评谁、怎么评、评效等难题。新时代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正面临着从一元评价体系转向多元评价体系、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行政化评价转向现代系统评价模式的转型和转变,见图4。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重要手段,保障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准确衡量课程思政实施标准,反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要遵循量化和质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认识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和客体,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并真实有效地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

图4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主体高校课程思政评价首要解决由“谁评”的评价主体问题,评价主体是管理和实施、受教和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管理主体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课程思政主管部门。高校课程思政实施主体是高校教师,也是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主体,教师对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包括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受教的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评价又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另一个评价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直接参与者,也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受教主体。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社会主体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社会和用人单位成为检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重要主体。

2.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重要内容,主要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客体包括高校、专业、课程和学生等,主要从对高校、对专业、对课程和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开展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工作。

3.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是课程思政评价客体的具体化,即把评价客体分解为可进行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核心内容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从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角度和维度进行构建,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的课程还应该构建更加细化具体的指标。可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筛选、确定包括组织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在内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赋予指标权重系数。

4.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方法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就是如何运用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评价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听课、访谈、调研(含调查问卷)等定性方法对高校课程思政是否开展、怎样开展、效果好坏等进行定性评价,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质”的描述和分析,也可以建立数理模型定量评价,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如采用模糊分析法(Fuzzy)、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立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数学模型,定量测度高校课程思政,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等内容用数值进行“量”的描述和判断。

(五)高校课程思政保障体系研究

这主要解决如何保障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问题,包括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培训保障、激励保障、督导保障、师资保障和经费保障等高校课程思政保障内容,确保高校课程思政科学有效高效开展,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促进高校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保障重点要明确领导在高校课程思政中引领规划和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做到职责分工和明晰权责,做到建章立制和理顺体制机制,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问题,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形成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实施合力。

三、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备受国家、社会和高校重视,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有利于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综合素质和技能技巧,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在内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利于促进深入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体系的作用和价值,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和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政体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