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广东汉剧《王昭君》的立意和人物形象

2021-06-22刘海燕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汉剧管乐王昭君

刘海燕

千百年来,戏曲舞台对昭君出塞故事的演绎绵延不断。传统戏中的昭君形象以悲怨和亲情为主,入胡是因为不愿贿赂画工,阴差阳错不得已而为之。现代舞台的演绎,也多是沿袭前人窠臼,故事大多是演绎到出塞为止。新编广东汉剧《王昭君》完整地演绎了昭君从深宫请行到和番出塞忍辱负重,情融异域的经历,以一腔家国情怀谱写了一个民族和谐的动人故事。该剧的主要情节是:汉宫待召王昭君,幼年时父亲战死边关,父母之殇使昭君悲怀难释,身困宫禁,心越高墙。匈奴大单于赴长安求亲,昭君痛感宫中孙美人前车之鉴,“与其深宫望宠幸,莫如跨马入胡尘”,毅然请行和番。金殿之上,昭君的美貌与卓识使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为之惊赞。昭君出塞到匈奴后,匈奴龙廷中的权力暗争者极力破坏胡汉联盟,昭君渐感和亲事关家国之重,在已故阏氏玉人石像前缅怀英灵,倾吐心声:“只道是请行和亲随运命,入胡来渐感责非轻”。当昭君晋庙受封被阻,身陷疑端风起云涌之时,她遥望南天洒泪,想重回故国做个自由自在的乡间民女。可是,此时的她已深感和亲深系百姓安危任重道远,岂能中道而废。坚毅大度的她与大单于同肝胆共克危艰,协助大单于查奸恶平叛乱,终于迎来了云开日出。万道霞光中,昭君在单于和百姓簇拥下,晋庙册封为宁胡阏氏。

大型新编广东汉剧《王昭君》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话剧改编,一曲相知奏新弦,王昭君的生命绝唱折射出时代的光彩。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和番,是历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真实事件,回首往事,令人感叹唏嘘,它缓和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敌对状态,增强两族的友好与融合,符合两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昭君和番,宁边六十年,对推动民族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昭君的胆识和贡献所体现出来的家国大义和民族精神,在当今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剧院聘请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对作品进行全面提升,全力打造这一舞台精品。广东汉剧《王昭君》是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改编,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张树勇担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范莎侠担任编剧,由广东汉剧优秀作曲家钟礼俊担任音乐唱腔设设计。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之所以花大力气聘请名家共同参打造新剧,是因为广东汉剧院在认认真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艺术创作生产上,从来都是树立精品理念,以打造精品剧目为目标,集名家智慧和心血,精益求精,让剧目得以以精品的质量和品格亮相舞台。在《王昭君》一剧中,张树勇导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剧目和剧种的实际出发,极力地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十分重视剧中人物“王昭君”精神世界的特殊性、性格的特殊性、命运的特殊性,博采众长,将广东汉剧的剧种特色、汉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相机融为一体,在尊重历史,遵循戏剧艺术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开掘新意,扬长避短,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有悲怨、既奉旨从命也有理想追求、天性率真善良而又秉具家国情怀的古代女子王昭君。著名剧作家范莎侠是首次和广东汉剧合作,在《王昭君》剧中,范莎侠老师带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带着文化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创作,她亲和客家人文精神,观照广东汉剧艺术生态,笔下描写了“王昭君”“出塞和亲”这一独特的人生际遇,通过“王昭君”在独特的人生际遇中的抉择,人物血肉亲情、情感自然交融,文本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推出的新编广东汉剧《王昭君》,让人眼前一亮。该剧在尊重历史、遵循戏剧艺术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开掘新意,塑造了一个有悲怨也有抗争、既奉旨从命也有理想追求、天性率真善良而又秉具家国情怀的古代女子王昭君。这是一个有独特个性、有时代光彩的丰满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该剧的情节设置富有戏剧张力。的确,广东汉剧《王昭君》的舞台呈现丰厚多彩,饱含思想意蕴而又美轮美奂。全剧六场戏,简洁流畅,场场有亮点,意蕴贯通,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交融。全剧以一曲“长相知”贯穿始终。第一场,宫禁中的王昭君,怀着对爹爹遗愿的牵念,又从孙美人身上看到长困宫禁的悲剧,哀愤弹唱“长相知”,毅然选择请行和番;殿堂上,昭君弹唱“长相知”,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惊赞她的美貌与卓识;身处草原困惑之时,在玉人像前“弦音代香缅英灵”,天人感应,增添信心;当册封被阻,身陷疑端,泪洒南天思归故国之时,昭君这位弱女子“身心已为家国牵”,决心“一曲相知奏新弦”……王昭君终于以“愿邦国之交长相知,愿天地之间长相知”的胸襟,赢得单于的信任和真情,赢得百姓的热爱和拥戴,晋庙册封为宁湖阏氏,千秋佳话,百代祯祥。王昭君“长相知”的理想追求,并非今人牵强附会,宋代王安石的《明妃曲》就写道:“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广东汉剧《王昭君》以“长相知”贯穿全剧,超越儿女之情,开掘新意,赋予家国情怀,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也更可信。

这部剧的表演注重四功五法,音乐古典、清雅,服装精致、与时代相吻合,完全遵从了广东汉剧的舞台表演特色,展示了客家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并结合剧情将广东汉剧庄重、典雅、大方的特点很有灵气地体现了出来,极大地彰显了广东汉剧独特的艺术特色。观剧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广东汉剧“新生代”的舞台艺术张力。

在舞台呈现上,本剧既继承了广东汉剧优良的艺术传统,又有新的创造,是一部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具有现代审美品位的传统题材新编佳作。千百年来,昭君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流传不绝,传统戏中的昭君形象以悲怨和亲情为主,入胡是阴差阳错不得已而为之。遵循了戏剧艺术美学的基本原则,并且在继承广东汉剧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学习、借鉴、融汇了当代多种艺术元素,是一部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具有现代审美品位和美学层次的剧目。如第三场,昭君初到草原,在呼韩邪单于的陪伴下练习骑马,并驾齐驱在草原上的情景,这个场次有王昭君的抒唱,有“西风飒飒走胡尘”的骑马程式表演,有呼韩邪单于与送亲侯的冲突,新的情节与传统程式表演完美融合,让观众得到美好的戏曲享受;再如第四场,王昭君在玉人阏氏石像前缅怀英灵,天人感应,溶溶月色中,石像化为玉人神动起来,与昭君殷殷交通心曲,呼韩邪也进入情怀交流情景之中。这个独具创意的场次最大限度地发挥戏曲之长,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具戏曲之美。从这些情节的设置和场面呈现中,可见编、导对这个传统题材磨研的深度以及承传戏曲传统的功力。

《王昭君》由广东汉剧优秀青年演员管乐莹担任主演,以青春靓丽的舞台形象演绎王昭君。作为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的“关门弟子”以及2015年广东汉剧幼苗班的佼佼者,管乐莹挑起了这部大戏主演的重担。管乐莹塑造了一个有独特个性、有时代光彩的丰满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她对昭君精神和“王昭君”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戏一开场,管乐莹在舞台上把“父母之殇悲怀难释,心越高墙”的王昭君那柔弱而又深情的一面很好地表演出来。当匈奴大单于亲赴长安求亲之际,昭君深感“与其深宫望宠幸,何如跨马入胡尘”,毅然请行和番,此时,管乐莹把昭君的纠结、无奈和决然充分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当出塞到匈奴后,匈奴龙廷中的权力暗争者极力破坏胡汉联盟,昭君渐感和亲事关家国之重,在已故阏氏玉人像前缅怀心祭,倾吐心声:“只道是请行和亲随运命,入胡来渐感责非轻”。管乐莹再次把昭君的善良、无奈以及昭君深感家国重任在肩的复杂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外化。当昭君晋庙受封被阻,身陷疑端风起云涌之时,她遥望南天而洒泪,想重回故国做个自由自在的乡间民女,可是,她又深感和亲深系百姓安危任重道远,毅然与大单于同肝胆共克危艰,协助大单于查奸恶平定叛乱,此时,管乐莹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坚毅大度、心系家国、让人心怀敬意”的昭君。纵观全剧,管乐莹表演功底扎实,唱腔清丽多彩,刻画的“王昭君”血肉丰满,个性鲜明,让人眼前一亮。

同时,剧中饰演呼韩邪的青年演员万瑜在剧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万瑜的表演大方稳重,唱腔醇厚刚劲,在剧中,他把英雄豪气、果敢睿智、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草原霸主呼韩邪饰演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把一个草原霸主和一个汉家公主那经历磨难的传奇爱情演绎的荡气回肠。

音乐声腔是剧种的“根基”。此次《王昭君》使用了广东汉乐最具代表性的羽调式音乐,并适度吸收了蒙古长调的旋律,还运用了客家民间音乐经常使用的打击乐器“客家铜钟”,声腔非常丰富,行当特点鲜明。为了使该剧的声腔在舞台上更优美、更动听,更有肢体感,在完成音乐声腔设计后,还进行了难度系数更高、更复杂的编配设计。这对于广东汉剧著名作曲家钟礼俊来说也是一次大胆的艺术跨越。舞美是舞台上的“第三个演员”。这部剧的舞美设计筹备了将近半年时间,从整个舞美的视觉形象和视觉系统的建立上,剧中将汉代宫廷与匈奴草原间的巨大差异进行了区分。在刻画人物上,利用不同场景色彩的变化,呈现出王昭君适应了不同境遇、不同风土人情的状态。服装设计为人物注入灵魂。王昭君的版本有很多,所以服装设计的新意非常重要。这部剧中的服装设计遵循了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的戏曲服饰特点,特别是在纹样的处理上,更具古色古香的韵味、更加灵动。

琵琶千载意绵绵,一曲相知奏新篇。广东汉剧《王昭君》秉具经典气质,相信随着不断的打磨,将会成为一部长留舞台的传世剧目;这部深受观众喜爱、有着旺盛生命力能够长足发展的“汉剧大戏”,将以其传统与独特的艺术风采,进入现代观众的视野,融入新时代的社会大环境。

猜你喜欢

汉剧管乐王昭君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汉剧研究新成果
——读陈志勇《汉剧与汉派文化》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探讨
昭君出塞
“南国牡丹”
乐师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