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1-06-22李东,张蕾
李 东,张 蕾
(1.攀枝花学院 法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2.成都大学 期刊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2012年攀枝花率先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被视为我国康养旅游的发端。201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发布,康养旅游被正式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康养与林业、农业、养老、医疗、运动、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催生了系列康养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新引擎、新动能。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康养旅游市场,对区域康养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准区域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各地合理、有序开发康养旅游资源、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国外康养旅游起源于温泉浴、森林浴,科学研究也证实温泉、森林等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价值和功效。因此,国外康养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更加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重视旅游地自然资源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疗养保健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保健设施与服务,强化对人体健康的医疗保健作用[1-7]。国内康养旅游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家旅游、林业、中医药等部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呈现出康养与森林、农业、中医药、医疗、体育、休闲、传统文化等领域融合趋势。对比国内外康养旅游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发现:国内外发展康养旅游的目的都是致力于人类健康,最初都是依托自然资源如温泉、森林独特的治疗、疗养功效,后来进一步增加健康服务设施、健康管理手段、医疗服务技术、运动体育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强化对人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美容保健、疾病治疗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
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以及其他专项旅游相比,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除了常规的旅游活动外,更加依赖具有疗养因子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医疗设施服务、休闲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条件。据此,文章初步建立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攀西经济区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之一,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州2个市州。其中,攀枝花市是全国康养旅游的发起者和倡导者。2019年四川省印发《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攀西经济区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攀枝花、凉山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遵循系统性、可量化、可获得性、可比性、可跟踪性原则,以攀西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的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横向比较四川省21个地市州区域间的康养旅游竞争力差异,空间大尺度对比分析攀枝花市、凉山州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对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攀西经济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数据来自《四川省统计年鉴》《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研究方法及分析过程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康养旅游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1933年霍特林(Hotelling)提出主成分分析,他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选取少数几个在变差总信息量中比例较大的主成分来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效率[8]。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每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超过85%,得分系数对应的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主成分因子载荷量
由表2可以看出,卫生人员数、总诊疗人次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和公园数,以及餐饮、住宿业从业人数,星级饭店数、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大于0.9,他们分别代表了医疗服务、文化设施与服务、旅游设施与服务三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可将其命名为“医疗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因素。年平均气温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载荷高达0.913,F2突出反映了年平均气温的信息,可将其命名为“气候资源”因素。空气优良率、森林覆盖率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较高,F3包含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可将其命名为“自然生态环境”因素。F1、F2、F3能够反映上述自然生态环境、医疗设施服务、休闲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条件和旅游市场需求五大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的信息。可以用F1、F2、F3三个新变量来替代原来17个变量。
最后,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F1、F2、F3三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得到四川省21个地市州康养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四川省各市州康养旅游各主成分得分、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表3(续)
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康养旅游竞争力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1个地市州划分为四类,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1所示。
图1 四川省21个地市州康养旅游竞争力聚类分析树状图
三、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竞争力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与21个地市州进行横向比较,可以进一步识别攀西经济区(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市)与其他地市州康养旅游竞争力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发展对策。
(一)攀枝花市与其他20个地市州康养旅游的差异分析
与其他20个市州对比,攀枝花市康养旅游综合得分排名第7。攀枝花市康养旅游竞争优势体现在:F2(气候资源)和F3(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F2、F3两个主成分上排名均位列第1。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0.3℃,2018年平均气温21℃(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年平均湿度57%(人体最适宜的健康湿度在45~65%),平均海拔1300m左右(人类最适合居住的海拔高度是1000~1500m),拥有特别适宜人类康养的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
攀枝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0年以来推动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五创联动”,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并持续改善,200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16%,201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0%,2014年被评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之一,2016年达到100%,近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森林覆盖率超过6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四川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具有发展康养旅游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生态环境条件。
同时,不难发现,影响攀枝花市康养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的主要是F1,或者说攀枝花市康养旅游发展的劣势是医疗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全省排名第16。
1.医疗设施服务方面
攀枝花市整体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较高,2018年每万人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和卫生人员数量均居全省第2,总诊疗人次数排名第19,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医疗机构设施和卫生人员数量多。但是,诊疗人数总体数量不足,丰富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人员与攀枝花市康养旅游发展融合度不够,医养结合不够紧密,“康养+医疗”整合不够、挖掘不充分、作用发挥不明显,康养旅游的医疗附加值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2.休闲文化环境方面
攀枝花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垄断度是明显劣势,A级旅游景区数量只有20个,在全省排名第16;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仅为2个,且十多年没有发生变化,全省排名第21(见图2)。攀枝花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量总体不足,全省排名第16;公园数量排名第11(见图3)。
图2 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旅游资源丰度和垄断度(单位:个) 图3 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公园数
总的来看,攀枝花市的旅游景区特别是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少,缺乏有影响力的景区,旅游景区吸引力不强。同时,市民和游客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康养旅游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候鸟者”“旅居者”到攀枝花市后散不开,对游客长时间停留、多次重复消费产生的吸引力不够,这是攀枝花市发展康养旅游最大的短板和不足。
3.经济发展条件方面
攀枝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一业独大,采矿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一度超过了90%,一、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占比小,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近年来,攀枝花市发挥“钒钛”“阳光”比较优势,加快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较快上升,2018年占比提升至34.31%,但全省排名最后,产业结构仍高位呈现“二三一”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攀枝花市具有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省排名第一,城镇化率达到66.59%,仅低于成都市6.53%,高于排名第3的自贡市13.98%。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不够发达对康养旅游产生不利影响。
4.旅游市场需求方面
旅游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由于“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攀枝花市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滞后,从业人数全省排名第17。攀枝花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有较快增长,但与其他市州相比,全省排名靠后,分别为第18和第14。
(二)凉山州与其他20个地市州康养旅游的差异分析
凉山州综合得分排名全省第11,比攀枝花市低0.18。凉山州发展康养旅游的主要优势体现在:F1(医疗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和F3(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全省排名分别为第8和第7。
1.医疗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方面
凉山州整体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全州2018年每万人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和卫生人员数量均居全省第19,总诊疗人次数排名第14,对康养旅游的医疗、疗养功能支撑不够,是凉山州发展康养旅游的短板。在休闲文化环境方面,凉山州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垄断度明显优于攀枝花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有38个,在全省排名第6;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11个,全省排名第11(见图2)。凉山州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量和公园数量占有优势,在全省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5(见图3)。在经济发展条件方面,凉山州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高,仅占39.95%,全省排名第12,仍未摆脱“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472元,是攀枝花市的1/3,全省排名第16;城镇化率35.71%,全省排名第20。在旅游市场需求方面,凉山州由于旅游资源丰富,餐饮、住宿业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优于攀枝花市,从业人数全省排名第12,星级饭店数全省排名第6,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全省排名分别为第10和第8。
2.气候资源方面
凉山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的复杂及大气环流的复杂多样性,使凉山州气候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性。凉山州2018年平均气温17.9℃,平均湿度58%,其气候资源的疗养因子差于攀枝花市,全省排名第19。
3.自然生态环境方面
凉山州自然生态环境全省排名第7。2018年凉山州空气优良率达到98.1%,高于攀枝花市,全省排名第3;但是,森林覆盖率43%,低于攀枝花市,全省排名第11。
四、结论与建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攀西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的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全省21个地市州分为四类,横向比较攀西经济区与四川省21个地市州区域间的康养旅游竞争力差异。运用对比分析法,有针对性地识别了攀枝花市、凉山州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和劣势。
以上结果表明:康养旅游与医疗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气候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区域康养旅游的发展水平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综合影响。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有效地从空间尺度上比较不同区域康养旅游竞争力发展水平、差异、优势与劣势,明确改进和加强的方向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攀枝花市、凉山州康养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耦合性,且与全省其他市州有鲜明的差异性、独特性。攀枝花市、凉山州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开新局,整合资源齐发力,全力发展康养旅游旅游,把攀西经济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建设成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全面调查攀枝花市、凉山州的康养旅游资源,对康养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发挥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资源优势、阳光优势、生态优势,对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一盘棋”格局,加大康养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4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创建,加强精品康养旅游线路设计,推动康养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整体包装和塑造攀西经济区独一无二的康养旅游形象,提升攀西经济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旅游不能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不能单纯强调气候优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还要细分康养旅游市场,细化康养旅游产品,依托攀西经济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传承和挖掘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地域特色养生文化,完善医疗、文化、体育、养老、养生、保健、休闲等设施和服务,提高全要素利用效率,做强做实“气候+”“自然生态环境+”“体育+”“医养结合”、“文化+”等康养实体经济。
借鉴国外康养旅游发展经验,整合攀西经济区的医疗设施和服务资源,强化医养结合,增加康养旅游的医疗附加值产品与服务,发挥医疗设施与服务对康养旅游的支撑作用,提升康养旅游的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强化攀枝花市对凉山州医疗设施与服务的互补功能,打造攀枝花市医疗高地和医养结合的空间集聚,整体提升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的医疗功能,强化康养旅游的产品竞争力,让老年人、亚健康群体和患病群体达到高水平的健康状态,满足他们健康长寿的需求,得到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