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共享机制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2021-06-22章优达
文_章优达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近两年来,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体制机制进一步激活,改革创新逐步迈向深水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日渐成为互联网传播中不可忽视的新增长极。
一、富阳区融媒体中心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杭州富阳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两年多来,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大融合”观念,在推进平台、渠道、技术、内容等方面融合的同时,注重纵横联合,积极探索建设共享机制,对内,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对外,密切同省市强势媒体联盟,不断扩大富阳融媒“朋友圈”,画好富阳最大宣传舆论同心圆。
2020年6月,富阳区融媒体中心搬迁新址,硬件设施大幅改善,功能布局更趋合理,为平台赋能升级。同时,完成技术革新,为内容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富阳区融媒体中心除保留了原有的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外,还增设了各类新媒体平台,形成“APP+网站+微信+各个视频平台+联盟”新媒体融合平台的综合表现形态,实现新媒体端各平台的统一管理、全端分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运行后,已各自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理念、采编流程、规章制度等,且采编队伍在观念转变上较为滞后,无法跟上当前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而新媒体端口多,工作量大,新媒体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内容同质化的现象。
二、共融共赢唱响主流价值“主旋律”
如今,融媒体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传播机构,还是一个综合服务单位,需集全中心之力,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融媒体技术平台之间的对接;整合全区资源,达到内容互通,资源共享;借助“外脑”,入驻央媒、省级云平台,依托省级媒体提供内容、技术、运营服务,实现宣传融合与利益共享。
(一)强化区级层面媒体平台实时内联,建设全区主题宣传“一盘棋”策划机制。富阳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强化区级层面媒体平台实时内联,努力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
1.媒体深度融合后的传播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传播的高效与即时。新闻类节目要突出“新”字,新闻传播可以借助传播性能更具优势的网络,传播更有实效性的信息。如2019年底“践行‘四力’·对口帮扶锦屏行”富阳区融媒体采访行动,这也是我区融媒体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融合采访行动。本次采访行动通过媒体融合,在“融”中创造,除了在传统媒体电视、报纸进行报道之外,还同时呈现出视频直播、图文直播、视频专题、微信推文、新闻专题、H5产品、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特别是首次挑战尝试相隔3000里的图文直播、视频直播,有效实现了传播的高效性和即时性。
《下班路上主播带货》实现了可视化广播
2.媒体深度融合后,新闻体现出更高的互动性。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闻可以结合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2020年我区在召开“两会”期间,区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的原则和“采编先融”的方式,围绕“融媒体”和“媒体融”的目标,实现了多种应用。以全程图文直播、Vlog、H5、图解、短视频、动图及微信推文、APP专题等不拘一格的呈现形式,多渠道、立体式、广覆盖,第一时间传达两会精神,合声讲好“富阳话”,产出新媒体产品100余条、图文信息274条,阅读量共计100余万,借助“大合唱”弘扬了主旋律。
3.制作流程变革,传统模式新闻制作有多个不同的环节,包括采编、录制、播放等。2020年8月开展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富阳故事”融媒体缙云行采访行动,再一次整合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特别是电视新闻,一改以往需要返回富阳才能陆续播发采制新闻的模式,采取“集成作战”模式,首次达成异地新闻节目采、编、播合一,成片回传的目标。
(二)织密机关和乡镇街道信息员网格,实时动态把握舆论传情,充分发挥编前会作用。富阳区融媒体中心以“爱尚富阳”APP为突破口,主动融合全区机关部门、乡镇街道等,为其开放门户端口,共享新闻线索、新闻资源。对于重大新闻线索、舆论事件,由每日上午的“编前会”进行舆情分析,实行联合采访、一致发声,实现了“全区一盘棋”大宣传格局。
1.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提升本地传播效率。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充分发挥基层优势,运用老百姓对身边事的关心、关注,结合百姓需求,将内容和功能本地化。2020年11月,“爱尚富阳”APP增设了机关单位及乡镇街道的媒体矩阵,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快推动与机关单位、乡镇街道广泛开展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扩大富阳本地的“朋友圈”,做大融媒体、丰富新手段,形成宣传集群,提升媒体“战斗力”。
2.每日编前会,优化采编流程。区融媒体中心每天上午开编前会,由电视、报纸、新媒体、广播、专题等部门的编辑通报当天刊播内容,大家集思广益,进行新闻策划和栏目编排,共享新闻资源,为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发布打好基础。融媒体中心对各部门采编流程优化,一体化策划、指挥、协调、考核,建立记者向全媒体供稿机制,明确重大新闻新媒体首发机制,跨部门合作边界拓展,一体制作、多平台分发成为常态,形成资源集约、差异发展、协同传播的多媒体格局,初步建立起“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立体传播”的全新工作机制。
(三)县级融媒体搭乘省市融媒体中心发展快车,打通纵向外联渠道。在媒体发展的大变局中,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纵横联合、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而如今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县级媒体机构的横向融合,也是省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共享联盟的纵向融合。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纷纷做好“下沉”文章,采取“深耕细作”式合作,赋能和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运营,共同构建新时代主流舆论传播新格局。这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朋友圈,实现内容产业的增量增值。截至目前,富阳区融媒体中心已加入2个省级联盟,入驻7个发布平台。
1.联盟“快车”,提升融合水平。浙报集团和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将以工作站为载体,在品牌打造、内容生产、平台建设等多领域实现“走得上来、沉得下去”,全方位打通合作渠道,让各自优势资源充分融合,助推媒体生态上下游共生共荣。这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快速搭乘省级平台的传播“快车”,快速打通新闻生产边界,解放新闻生产能力,放大新闻传播效果。
疫情期间,融媒体中心策划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
2.技术“快车”,优势互补。县级融媒体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技术开发大多依托第三方力量,且无力承受人才成本,因此技术融合成为县级融媒体的短板之一。富阳区融媒体中心为解决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到兰溪、诸暨等地融媒体中心考察调研,寻求适合中心未来发展之路的合作伙伴,最终借助浙江广电集团的“中国蓝云”,来打通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等各端渠道的平台界限,做到一键分发。
3.学习“快车”,培养人才。浙报联盟的“天目学院”、浙广集团的“蓝媒学院”,都是一种探索培养新媒体人才,多平台紧密协作的新机制。实现人才“共交流”,定期进行人才互派互驻;重大线索选题“共策划”,建立线索共享机制;合作产品“共推广”,充分利用叠加传播效应等,真正做到策划在一起、制作在一起、分发在一起、运营在一起,以紧密联动为共享联盟持续提供“新动力”。今年,富阳区融媒体中心与浙报合作完成的“早安·富阳”系列新媒体作品正是“共交流”“共策划”“共推广”的一次生动实践。
(四)重大活动同步联动和多元化传播体系建设,打造宣传生态圈。每逢重大事件、活动或突发事件,区融媒体中心各部门就会联动聚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发出全媒体宣传“最强音”。
1.线上线下同步,活动影响更广泛。在传统媒体时代,重大活动举行时,主要以电视直播录播的形式进行单向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进入全媒体时代,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受众可以从手机、电脑端进行观看,传播面更宽泛,受众面更广,互动性更强。如“富阳大青草莓文化节”,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仅现场人气爆棚,网络直播间也热闹非凡。腾讯大浙网、杭州之家、中国蓝新闻等平台强强联手进行同步直播,整场直播观看量近30万人次。
2.“一鱼多吃”,传播形式更多样。疫情防控期间,富阳区融媒体中心按照总体策划、三级联通、多元发布的思路,坚持一体安排、一体要求,精心制作专家访谈、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如在疫情期间,策划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在一起 幸福家”特别节目,启用融媒体中心的新演播室,运用网络访谈中间穿插VCR、视频连线等形式进行直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活动中的花絮、VCR可在APP、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迎合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受众需求。
3.推动融合智慧化、多元化传播体系。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传统广播的单向传播特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促使广播的生产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展。广播可视化就是在全媒体背景下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音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手段,实现广播声音传递的可视化,使听众和用户获得全方位的服务。2020年疫情期间,富阳电台《下班路上主播带货》节目,“声音+画面+带货”的实时直播使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广播,充分呈现了广播主持人灵活、即时的现场互动,运用直播和弹幕等新元素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在融媒发展的过程中,富阳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媒体+N”的服务新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将有力推动中心逐步实现从媒体优势向平台优势、从单一传播向多功能服务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心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打造本地最权威、最方便、最受欢迎的综合服务平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