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连队报道员到报社负责人

2021-06-22许佳文

传媒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前线头条

文_许佳文

算起来,我与党媒结缘已经40多年了。

虽说退休快两年了,但我仍对她一往情深,痴心不改。

(一)

1978年3月,我离开老家江苏兴化八尺沟,到杭州郊区红军团三连当兵。

我们班有解放军报和人民前线报,每天下午有半小时的读报时间,晚上连队还组织收看央视新闻联播。这是我在军营最早接触到的党媒。

读报时间长了,看电视新闻多了,手头发痒,想写点心得什么的。于是,我成了连队“党媒”——黑板报的“主编”,后来又成为团里“党媒”——广播站的“记者”。

但真正拿起笔来给党媒写稿,是我当兵的第三个年头,在钱江农场生产三连当班长那会儿。

当时,军队干部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士兵提干须经部队院校深造,而我的文化底子差——小学斗地主婆、初中开拖拉机、高中写大字报……当我带着8个兵负责96亩地的庄稼,每天起早贪黑干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我就想用写东西的特长来改变命运。

于是,我把有限的津贴费拿来买方格稿纸,无论劳动多苦多累,每天写稿雷打不动,连上厕所都在想思路,夜里站哨还点着煤油灯爬格子……半年下来,尽管写到鼻子淌了几回血,但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我的名字始终没有在报上露面。

就在我准备放弃写稿退伍回家的时候,1980年5月23日,人民前线报的四版头条出现了我的处女作——《这决不是小事》,并配了编后《反对低级趣味》。接过战友递过来的报纸,我的双手颤抖得厉害,平时吃两碗饭的我只吃了二两就吃不下去了,那真的是激动啊!

《半篮鸡蛋》感动朋友圈

(二)

如果说最初给党媒写稿还有个人的“小九九”,那么我考上南京军区新闻训练班提干以后,特别是经过浙江日报和人民前线报的系统学习培训,我对党媒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党媒不仅是个人施展才华的平台,也是引领舆论、明辨是非、凝心聚力的纽带和桥梁。1981年,针对人们思想活跃,社会上出现一些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浙江日报借鉴六十年代办“必要一课”的经验,开辟了“新时期必要一课”栏目,对“听党话是不是吃亏”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也就在这时,我被团里推荐到负责主办这个栏目的浙报党团政法部学习,带我的是彭汝春老师。孟玉兔主任和彭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切入讨论话题、如何寻找典型人物、如何采访和整理稿件,钱黎明记者还带我到东阳木雕厂采访全国工艺美术家楼水明,并以他的口吻在浙报上推出了《党给了我艺术生命》的文章……

虽然学习只有三个月,但我在每天只有4个版的浙报上共刊发了15篇稿件,而且“块头”较大,特别是我采写的一等功臣、烈士金守儿父亲的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说,烈士的父亲都能体谅国家,不要任何照顾,坚持自己劳动养活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与党离心离德呢?后来人民前线报还转载了这篇稿件。

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我有幸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战。住在闷热潮湿的猫耳洞的战友,看到越过敌人封锁线送上来的报刊,哪怕破损严重,他们都争相传阅,每篇文章甚至要看好几遍,特别是里面宣传的英雄模范,他们都当作自己的榜样。

在前线一年间,我虽然不是新闻干事,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还是拿起笔来讴歌我们的卫国英雄,有时候边写边流泪。这期间我有80多篇稿件被报刊采用。

1985年3月8日,和我一起坐“闷罐子”火车上前线的硬骨头六连排长林祖武,不幸牺牲。他在火车上捧着未婚妻照片讲他们爱情故事的情形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经过补充采访,我噙着泪水写出了报告文学《排长和他的心上人》,浙江日报5月26日刊发的当天配发了评论《文以情胜》,并以“一篇不多见的好作品”为题,连续刊登读者来信来电。这篇拙作不仅被中国青年、青年文摘、东西南北等杂志转载,还被编入《理想纪律教育学习资料》《新时期报告文学选》等书。1985年6月,昆明军区授予林祖武烈士“战斗英雄”称号。

与新闻界老前辈徐永辉(中)在一起

(三)

2002年,我脱下穿了25年的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妻子想让我进省级机关当公务员,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浙江日报——把自己从一个党媒通讯员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党媒人。

我开始做过一段时间的房产报道,2003年底通过竞聘担任浙江共产党员杂志副总编,2007年6月集团党委又让我到浙江法制报当社长。岗位职责要求我,不仅要严格把好导向关,还要围绕重大主题报道,加强选题策划,带头下基层写稿,抓好队伍建设和经营工作等。

在党刊,我们围绕党建重点和社会热点,增设“本期话题”栏目,在强化选题策划的同时,集中力量组织稿源,推出的几篇重头稿都获得了全国党刊一等奖。我带着记者吴中美、黄国中到永嘉山区采写为民好书记郑九万的长篇通讯《分量》和《真情》,得到省委办公厅领导的高度评价,还作为参考资料推荐给央媒和省级新闻采访团。在浙江法制报,我写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抗震救灾是最大的政治》得到全省政法系统好评,特写《特殊的嘱托》还在省里获了奖。

2009年下半年,我回集团担任党群工作部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但我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每年都有文章见诸报端,《书记如何抓好学习》还上了人民日报。特别是在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我参与总结整理的集团记者俞佳友扎根山区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12家央媒和7家省级媒体对其作了连续报道。俞佳友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还列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

(四)

退居二线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稿上,收集整理一军老山作战的有关资料,将30多年来写的人物报道整理成《谁最美》一书,由长城出版社公开出版。

2018年8月4日,我回八尺沟看望80多岁的父母。我买了很多荤菜放到冰箱里,并给母亲一些零花钱,告诉她“明天下午回杭州”。第二天吃早饭,李乡长告诉我说母亲一大早就到北芙菜场给我买土鸡蛋了。等我找到母亲,她正提着鸡蛋向我走来……我在朋友圈写下了感言《半篮鸡蛋》。没想到钱江晚报新闻客户端推送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在内的全国329家新媒体转载,阅读量超过500多万。

1061字的《半篮鸡蛋》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何不自己也开个公众号,退休之后发发文章,既满足自己喜爱写稿的愿望,又可以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在团委小伙伴的帮助下,我于2018年8月底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八尺沟人”,同时在今日头条上开设“八尺沟人”栏目,到去年底止,已发表原创文章300余篇,影响较大的是56篇《亲历战争》连载,目前微信粉丝3600,头条粉丝4300,公众号和头条文章阅读量最大的均在18万以上。

年龄到杠了可以退休,但我和党媒的情缘不会中止,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加醇厚。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前线头条
微头条
智珠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头条》(四首之三)
头条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2016《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四个特色
跟踪导练(四)4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