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在金陵》:“让文物活起来”

2021-06-22文_孙

传媒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宝金陵南京市

文_孙 健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中华文脉在此延续,民族精神在此传承。博物馆里的藏品原本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充满了深宅大院的高冷范儿,今天的媒体工作者要让它们“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与时俱进,用新的新闻传播表现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广播电视台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台文博系列节目《国宝在金陵》聚焦南京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制作成精品短视频,以季播的方式进行新媒体推送和电视媒体播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家国情怀。节目在表达角度、科技元素、价值意义、叙事语态和传播形式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一、《国宝在金陵》的概况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人类的浩瀚的文明进程不仅记录在书本上,更记录在博物馆的文物上。不同于文字是一种符号,文物乃是一种实物,往往是直观的、有温度的。每一件尘封的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历史。

博物馆是大国的文化重器,城市的文明密码。南京作为名都大邑,向来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博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9年年底,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备案的博物馆有58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有3座,分别是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20年12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到5座。其中南京市博物总馆和南京市博物院都是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的馆藏文物有十余万件,南京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有四十三万余件。南京的国家一级文物有600多件。其中,南京博物院藏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西晋青瓷神兽尊,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孙吴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南京大学博物馆藏五代王齐翰《勘书图》卷,都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是名副其实的顶级国宝。另外,南京还有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专题展馆近200家,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如何把这些国家宝藏推介给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了精品文博类短视频项目《国宝在金陵》。节目名称出自唐代诗人崔曙的诗句“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这与南京这座古都的定位非常契合。节目聚焦南京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南京地区6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当中优中选优,制作成每集5-7分钟的微纪录片风格的精品短视频系列,以季播的方式进行新媒体推送和电视媒体播出。节目旨在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秘密,让观众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记录这个古都的文明进程,展现文物对当代的影响与延伸。

《国宝在金陵》节目片头截图

截至2020年底,《国宝在金陵》已制作完成的第一个系列年代是新石器时代至秦汉,第二个系列年代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两个系列的节目已在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教育科技频道、牛咔视频APP以及南京广播电视台抖音号、快手号等官方账号播出和推送,其中仅抖音平台播放量已超过六百万。虽然这在以猎奇为特征的短视频平台上并不算高,但作为相对严谨的、非虚构的历史题材已属不易。2020年4月《国宝在金陵》在“学习强国”上线,目前已获得多个省级新闻奖项。

二、《国宝在金陵》的特色

第一,从表达角度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勾勒南京的文明进程。整个节目切口小、制作精、内涵深,以灵活的体裁、独特的媒体视角和详实的“记忆”特色讲述文明的创新步伐,诠释社会的变革过程。在《人像如镜——南京营盘山陶塑人面像》一集中,营盘山陶塑人面像作为南京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物雕塑,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们敬畏自然的产物,跟良渚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节目最后指出今天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国宝在金陵》不仅仅是一次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数千年来艺术和科学的匆匆巡礼,更致力于勾勒出一部古都的心灵史,不仅仅是鸟瞰式的概览,更致力于发掘丰富的细节。因为影响力来自感染力,而感染力来自每一个细节。

第二,从科技元素看,充分运用全国首家AR沉浸式演播室,并创新新闻精品制作。《国宝在金陵》的节目模式不是传统的纪录片或专题片,而是用文化的内核、高科技的元素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南京广电投资创建全国首家AR沉浸式演播室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把博物馆中的藏品“搬入”演播室,与主持人形成互动,主持人可以通过“触摸”等方式,“近距离”感知文物的细节,以此增强对观众的带入感。后期通过三维动画、特技制作等手段完善对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表现。在《活得漂亮——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一集中,节目创新了CG表现手段,让砖画上的人物、树枝、酒壶等轮廓线条可以随风飘动,表现了隐士的飘逸之感,更让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第三,从价值意义看,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探寻文物的文明密码。“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国宝在金陵》不仅仅局限于藏品本身,也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内容介绍,而是力图解读蕴藏在文物中的文明密码,探求与今天人文精神的勾连,尽可能缩小文物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增强观者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礼传四方——带铭青铜匜》一集中,青铜器匜和盘背后所代表的“礼”的思想,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文明”“和谐”都有重要的内在关联。

第四,从叙事语态看,力图寓教于乐,兼具严谨性和娱乐性。节目以轻松的语言和感性的方式,让南京城的国宝更加亲切,更能引发受众共鸣。在《人间滋味——六朝人面纹瓦当》一集中,编导借用了今天流行的表情包、网络对话等时尚元素,以第一人称表现了瓦当历经千余年的变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穿越时空的交响——青瓷伎乐俑》中,以今天的民族乐团演奏开场,并让静态的青瓷俑动起来演奏,形象说明两者之间在音乐上的关联。在《剑决天下——菱格纹铜剑》中,请来体育学院武术系的学生舞剑,并指出剑有君子的品格。

《一瞬千年美打卡朝天宫》网络直播抖音海报

第五,从传播形式看,策划网络直播,扩大节目影响。基于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手机用户呼唤更多的现场、体验、参与和互动,仅有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国宝在金陵》除了在一个品牌之下,实现电视栏目、网络电视台、短视频等多个平台的播出与推送,还定期策划眼下时髦的网络直播。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14:00,由南京广播电视台、南京市博物总馆、抖音江苏主办,南京广播电视台《国宝在金陵》策划的《一瞬千年美 打卡朝天宫》大型网络直播活动走进南京市博物馆,用新媒体移动传播的方式去探寻南京这座古都的文明密码。

直播前一周以竖版宣传片预热,直播开始以制作精良的先导片开篇。直播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朝天宫古建筑群的介绍;二是《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基本陈列,重点表现南京六朝、明代、民国三个时期对中华历史发展的贡献;三是《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重点展现南京代表性文物的风采。直播形式是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与南京市博物馆专家在行进中讲解,直播时长2小时,直播平台是南京广播电视台教育发展部官方抖音号和牛咔视频APP。后经统计,《一瞬千年美 打卡朝天宫》网络直播,总点击量达68万。

三、挑战与思考

文物节目有其特殊性,主要挑战在于,一是文博题材的把握有很大的难度,对考古、历史、工艺、文学、科技等背景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前期研究和后期制作需要较长的周期。二是因灯光、二维动画等表现需要的拍摄要求很高,并需要博物馆、专家等社会资源的配合。而博物馆往往只有在周一闭馆日才可能供节目组拍摄相关文物,很多时候还会受到特展、库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时间上限制较多。各位文博专家常有各种学术会议或教学任务,在专业性的把关方面也需要较长的周期。

如果说文物的前世传奇是对先祖创造力的致敬,那么今生的故事则让文物具有可以触摸的温度,可以让我们站在全新的视角读懂中华文化。我们在每一件拍摄的文物中寻找它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密码,这可以是一条成语,一个日常习惯,或者一种生活态度,一个法规章程,形成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延续。文博系列节目《国宝在金陵》让观众在惊叹之余有所思考:为什么如此久远的文物直到今天依然能感染着我们?为什么古典文物中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思想观念跟我们今天的喜好那么吻合?为什么青铜器、青花瓷、王羲之的书法已经融进了我们的血液?如果说今天人们的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那么披沙拣金、历久弥新的文物藏品则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以相信,《国宝在金陵》将激发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更主动地走进博物馆,去了解文化遗产、探寻中华文脉,引导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观,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内核得以不断传承和弘扬光大。

猜你喜欢

国宝金陵南京市
刘辉
顽皮的云
漫话国宝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南京市长
国宝收藏:朱旭佳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