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古人的餐具

2021-06-22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礼器砧板器具

吴 迪/文

民以食为天,自古便是如此。提到吃饭,肯定少不了两样东西,一种当然是食物,另一种就是餐具了。今天人们所使用的餐具,不仅材质的种类丰富,包括金属、陶瓷、玻璃、纸质、塑料等,而且餐具的样式也可以说五花八门,有碗、盘、碟、杯等容器类的器具,也有手持的筷、勺、刀、叉等,大部分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就是说饮食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是礼仪制度的起源,在如此重要的饮食礼仪中,餐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自然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那么古人的餐具都长什么样子,究竟与今天有何不同呢?

说到餐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最能彰显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筷子”。有史料记载,说商纣王曾经使用象牙做的筷子,由此推断,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千年,而现存最古老的筷子,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箸。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jiā)”,《礼记》中曾提到“羹之有菜者用”,而在古代更为常用的叫法是“箸”,到了明代则兴起了“筷”的称呼。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其中一个故事和“大禹治水”的典故有关。相传大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吃饭都是在野外进餐。为了节省时间,食物刚刚煮熟,禹就急忙进食,以免耽误公务。但沸水滚烫,让人无从下手,于是他就折下树枝,夹起食物来吃,这就形成了筷子的雏形。这段故事当然只是传说,并非正史,但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确经历了直接以手抓食的阶段,后来则出现了刀和勺子、叉子这样的工具,之后又产生了筷子。传说故事虽然通常是虚构的,但其中往往包含了一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现象与规律。比如人们因熟食烫手而发明了筷子,这与筷子在历史上产生的原因大致是相符的。

那么,“箸”为什么后来多了“筷”这样一个新称呼呢?据明朝的书籍中记载,当时江南地区的人们很讲究避讳,一些行船的人家特别忌讳“住”这个字,因为“箸”与“住”谐音,有停滞不前的意思,所以人们故意取其反义,将“箸”称为“快”,寄托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又因为“箸”多以竹制成,所以“快”字也加了“竹”字头,变为“筷”,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如果说到筷子的“搭档”,最熟悉的一定就是碗了。但古人装食物的容器可不只碗或盘这么简单,种类简直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不妨一起认识几件。

簋(guǐ):古代用来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皿,圆口,形状像一个大碗,主要流行于商朝到东周,既是一种食器,也可作为盛放祭品的礼器。

簠(fǔ):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有盖子,盖和器具本身形状相同,上下对称。用途与簋相同,经常在一起使用。有一个成语叫作“簠簋之风”,意思是指官吏贪财受贿的不良风气。

豆:“豆”本身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样子就如同它的文字一样,像一个高脚盘。豆的材质一般为陶质,也有用青铜、木、竹制成的,主要用于盛放各种腌菜、肉酱之类的食物。作为礼器,一般要以偶数组合出现。

盂:盛液体的器具,也可以做礼器。形状为敞口,深腹,下方有圈足。

敦(duì):用来盛黍、稷、粱、稻等的器皿,形状为球体或卵圆体。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敦逐渐取代商周时的簋,与盛肉的鼎配合使用。

案:又称为食案,是木制的盛放食物的矮脚托盘,形体不大,通常有四足或三足。成语“举案齐眉”,就是说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以示尊敬,主要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俎: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同时也指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一般是四脚方形的青铜盘或木漆盘。常见的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刀俎”,就是指刀和砧板,今天人们也常用这句成语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猜你喜欢

礼器砧板器具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电力建设行业班组安全生产工器具共享系统的设计
保养砧板有办法
砧板这样用才安全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TOP7注意:你家得有两个砧板
古代器具灌农田
神奇的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