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06-21邓婷蒋小剑刘娟向婷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德尔菲法评价指标体系

邓婷 蒋小剑 刘娟 向婷婷

〔摘要〕 目的 構建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我国社区全科护士的培养、评价和认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构建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位来自社区护理领域、从事社区护理、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教育等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6和0.933,2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94和0.401(P>0.05)。建立了一个包括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的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为0.152~0.178,二级指标权重为0.012~0.062,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002~0.047。一致性检验值均小于0.1,说明权重值设置有效。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全科护士的培养、考核以及评价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5.016

Construction of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munity General Nurses

DENG Ting1,2, JIANG Xiaojian1*, LIU Juan3, XIANG Tingting1

(1. School of Nurs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Hunan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000, China; 3.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 of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 Methods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 preliminary draft of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 of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was built.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wo rounds of letters consultation to 15 experts from the field of community nursing, community nursing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nursing educat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chose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Results After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experts was 100%, 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 of expert was 0.906 and 0.933, and the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Kendall's W indexes of the two rounds of expert were 0.394 and 0.401 respectively (P>0.05).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st competency of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6 first-level indicators, 30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99 third-level indicators. Weight value of first grade indicators fluctuated from 0.152 to 0.178, secondary index weight value fluctuated from 0.012 to 0.062, third index weight value fluctuated from 0.002 to 0.047. The consistency checking values were less than 0.1, which showed that the weight value setting were valid.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post competence of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provide the basis of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 of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nurses.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2轮函询均为同一批次专家,共邀请15名专家。性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9~56(45.3±7.15)岁;工作年限11~39 (25.87±7.85)年;学历为大学本科者7名(46.7%)、硕士3名(20.0%)、博士5名(33.3%);职务为主任者11名(73.3%)、副院长1名(6.7%),无职称者3名(20.0%);职称为正高者10名(66.7%)、副高3名(20.0%)、中级2名(13.3%);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33.3%)、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20.0%)。

2.2  专家积极系数与权威系数

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实际回收有效问卷均为15份,回收率均为100%。本研究中第一轮Cr=0.906(Cs=0.857,Ca=0.954),第二轮Cr=0.933(Cs=0.900,Ca=0.966)。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两轮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94和0.4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专家咨询结果

2.4.1  第一轮函询结果  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2.47~5.00,变异系数为0~0.25;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2.60~5.00,变异系数为0~0.29;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20~5.00,变异系数为0~0.29;共有13名专家对20个条目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其中对于一级条目,主要删除“科研能力”,将“组织管理能力”修改为“组织协调能力”;二级条目中,删除“健康促进能力”“护理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全科思维能力”“科研选题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应用科研成果的能力”,将“预见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修改为“健康危险因素判断能力”“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信息利用与管理能力”,增加“人文关怀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伦理法律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协调能力”;三级条目中,除根据一级条目和二级条目相应的修改外,主要进行修改语言表述方面的修改。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筛选标准,剔除变异系数较大、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较小的指标,保留符合筛选条件的指标进入第二轮函询。

2.4.2  第二轮函询结果  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均满足本研究的筛选标准。有5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其中未对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对三级指标的修改主要是进行语言描述上的修改。最终形成的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15~4.85,变异系数0.08~0.24;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3.85~4.92,变异系数0.06~0.24;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3.58~4.92,变异系数0.06~0.25。

2.5  权重系数的确定

2.5.1  λmax及一致性结果  总体及一级、二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均<0.1。见表1。

2.5.2  权重及组合权重结果  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为0.152~0.178,二级指标权重为0.012~0.063,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002~0.029。一级指标基础护理服务能力、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判性思維能力、人文执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178、0.178、0.172、0.152、0.161、0.158。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前3位的是疾病护理能力(0.063)、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疾病预防能力(0.062)、基础护理理论知识(0.061),排在最末位的是卫生计生监督协管(0.012)。三级指标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对干预措施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准确记录干预过程及效果(0.029)、调动社区积极因素,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0.027)。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从两轮专家咨询反馈的结果来看,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表明专家对本次研究的关心和合作程度很高,积极性较高;两轮权威系数均大于0.7,说明专家权威系数较好;两轮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94和0.401(P>0.05),说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指标体系协调程度较为理想。指标体系中保留的指标变异系数均低于0.25,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较好,对本次研究的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认可度较高,专家咨询结果较为可靠。

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最终形成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矩阵符合一致性指标要求,权重向量可用于决策分析应用,各指标的权重可用于指标之间的比较分析。

3.2  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是社区全科护士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患者的疗效、患者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高度相关[9-10]。从研究角度上看,虽然目前我国护理胜任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缺乏。从研究内容上看,现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界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上,而缺乏胜任力本位培养模式和客观评价方法。从研究工具上来看,护士岗位胜任力受不同的执业范围、工作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的影响,国外相关的工具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此外,相较于发达国家社区护理体系的长期发展,社区护理机构及教育培训体系、社区全科护士准入机制的完善程度,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不全面。因此,关于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结合社区全科护理的特点,构建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护理服务能力、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6个一级指标,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等30个二级指标,以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等99个三级指标。从整体上来看,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仅符合国内外全科医学的发展趋势,且具备社区全科护士自身岗位胜任力的特异性。一方面,从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本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容不仅与现阶段我国全科护士培养的内容如护理操作技术、社区慢性病护理等相符合[11],也与翟艳萍等[1]的全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渠利霞等[12]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等的研究内容相似。并且,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涵盖了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的医学基础知识、社区护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伦理等基本内容,也符合国际上护士培养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从体系的权重系数可以看出,本研究的各指标系数的排序反映了社区全科护士的特异性。以一级指标为例,本研究中护士的基础护理服务能力、社区护理实践能力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的前3位,表明本研究的指标体系与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全科医学模式的要求相符合,而与其他专科的护士能力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专科护士能力主要为专科疾病护理能力、专项知识与技能等方面,专业学科特色较为明显[13-14];而全科医学则要求除了基本的护理能力以外,还要求全科护士更加注重群体健康发展、医学人文以及协调等能力[10]。同时,社区的特点要求社区全科护士具备三级预防、疾病护理、疾病管理和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另外,本研究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的第4位和第5位分别是人文执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表明沟通和协调能力在社区全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中有重要作用,这与国内外的研究是一致的。国外全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显示[15],沟通与协调、决策与规划、应用多元文化等能力是护士专业技能以外的基本要求。批判性思维在本研究的一级指标体系中权重系数排第6,这与社区全科护士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1989年美国国家护理联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16],并且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现已成为现阶段医学生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首次构建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证检验,结果能否真正应用到社区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当中,与实际岗位能力的考核及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之未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胜任力体系,因此,关于社区全科护士崗位胜任力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4 结论

综上,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我国实际国情的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和指标内涵。该指标体系既体现了社区全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的岗位内容,也表现了社区全科护士的岗位特点,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社区全科护士的要求,有助于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下一步可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真正运用到社区全科护士的培养、考核、评价当中,成为指导社区全科护士培养可操作性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翟艳萍,许佳佳.全科护士工作职能及培养现状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0):2400-2402.

[2] 张志伟,陈丽梅,谢莉玲,等.以提升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指标体系构建[J].护理研究,2017,31(27):3392-3396.

[3] 蒋小剑,何国平.国外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062-1063.

[4] 薛  红.社区全科护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83.

[5] 王玉花,袁  忠,谌永毅,等.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4,29(18):53-55.

[6] 叶腾飞,潘小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城市社区全科医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52-755.

[7] 王  郁,阮满真,王永红.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10-3015.

[8] DE VILLIERS M R, DE VILLIERS P J, KENT A P. The Delphi technique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research[J]. Medical Teacher, 2005, 27(7): 639-643.

[9] 韩  颖,王  晶,郑建中,等.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5-20.

[10] 王  晶.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11] 侯淑肖,尚少梅,周宇彤,等.北京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6(2):73-76.

[12] 渠利霞.长春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3] 樊  落.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14] 邬俏璇,朱社宁,谭荔荔,等.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77-780.

[15] 王  敏,尚少梅.国外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概况[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21-122,131.

[16] 高素芳,范秀珍.国内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8-10.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德尔菲法评价指标体系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