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拢慢捻定立意,转轴拨弦显才情
2021-06-21雷伟平
雷伟平
【摘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立意明确、深刻放在首位。不管是日常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作文的立意是否明确突出、有深意,是衡量一篇作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立意显著的作文才能够打动读者获得高评;立意显才情,文章处处体现一个人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样的作文才动人心弦。如何才能使作文立意突出?笔者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探究,把文本教学教法糅合到作文指导中,也能让学生体会立意主旨对于传情达意的牵引作用。
【关键词】教材;立意;探究;牵引;习作
不管是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首先要思考的是作文的立意。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它的意义,那就变得自私,索然无味。作文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胸襟,只关注行文的作文远不如立意深刻的作文畅快淋漓。
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有深度、有意义,我们可以通過课堂的文本教学来实现。教学教材在每一个阶段,每一本课本,每一个章节的安排都有其意义所在。并且,不管是小学教材还是中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文章主旨的把握与概括。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文本研习来探索立意在作文的核心作用,从而在作文指导训练过程中达到运用的目的。
一、立意在题目——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标题往往能投射出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就如布莱克的诗歌里的“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好的题目让读者眼前一亮,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这就是立意魅力所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孤独之旅》,题材是小说。小说的标题往往不像说明文那样直截了当。它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对题目进行解读。初读题目,容易产生疑问:这是谁的故事?为什么取名“孤独之旅”?主人公在这一次旅行里收获了什么?“旅”既是放鸭之旅,也是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一个标题两条线索交错,展现了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流行的香饽饽,半命题作文的好处是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自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半命题作文可以随意发挥,补写好题目显得相当重要。学生在补题、定体、立意、选材和构思时,都会受到限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致命伤。
因此,在日常进行教材文本授课时,要重视课题的解读。教师要灵活采取改题或者换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于命题、补题的敏感度,教会学生养成先破题立意后写作的习惯。
二、立意在开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文章的开头同样讲究立意,要么呼应题目,要么引出下文。要使文章的开头立意鲜明、独具匠心,可以使用修辞添色彩,也可以引用名言显才情,还可以触景生情营造意境。开头的方式很多,如何才能做到先声夺人?开门见山也许最能引人注目。就如同音乐,开头的旋律动听,听声者才有兴趣继续听。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时,写下了千古名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文章如弹琴,寥寥几声便有了情意,有情必定赏心悦目。
鲁迅先生的《故乡》,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一幅故乡破败荒凉的图画,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整篇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为人物的出场、变化定好了格调。随着环境的改变,人的性格情感发生改变就显得正常而不突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开头刻画的是主人公家庭背景——“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背景坎坷难熬,使这些小人物获得读者的“视觉同情”。这与“赋比兴”中的“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完全不必拘泥于大量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来为文章造势,也许寥寥几笔刻画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开头的大量铺垫有利于我们理解后文的故事情节,但是考场作文就是“速成”作文。如何能够快速攫获读者的心灵,显然,开门见山就是有效手段。所以,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分析,精妙的开头尤为珍贵,完全可以采取“我来写一写”的训练模式进行培训。既是,给你教材课文的题目,你会如何定调立意,构思开头?相信,在原著与自己的习作对比之下,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三、立意在构思——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除却开头和结尾,正文部分就是文章的主体,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思想和写作意图的精华所在。主题部分紧扣题目展开,围绕中心思想创作,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这才是读者所希望看到的佳作。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如同文章写作的发展过程,作者的每一个构思,每一个段落都要凸显文意,章节段落就是每一根“弦”,而“弦”所发出的声音叙述的就是“志”。
星新一的《喂——出来》只字未提任何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然而在“观看”各色人物围绕着“洞”纷纷表演的时候,字里行间处处都是对人们物质行为的批判。学生在构思作文的时候,必须紧扣中心,做到形神俱全,形散神聚。
文章构思的训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列提纲。放到文本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紧扣题意来提炼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日常中,不断强化训练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偏题或者离题。
四、立意在语言——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构思立意已经确定无误,接下来就是创作了。不管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刻画,不管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也不管是顺叙还是倒叙、插叙、补叙,这些就如同各种声色不同的乐器,音色相配的乐器搭配在一起,发出和谐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就是美妙的乐曲。所以,并不是说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文章就会显得文采斐然。而是合理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如同培根所说“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四篇小说,四篇小说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故乡》在于多组对比描写来反衬人物形象,不仅有横向对比“中年闰土对比老年杨二嫂”,还有纵向对比“少年闰土对比中年闰土”,对比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这是向作读者传达观点的直接手段。《孤独之旅》,曹文轩是个异常重视环境描写的作家,他认为“风景在参与小说的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确实,《故乡》的开头环境描写先声夺人,而结尾的“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意味深长。《我的叔叔于勒》则注重情节构造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勾画来凸显人物形象,单是“说”,飞利浦夫妇的语言就极富喜剧色彩。黄蓓佳《心声》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情真意切,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都和李京京有过相似经历的孩子。
由此可见,每一篇文章的创作并不以辞藻华丽取胜,而是以它独特的描写夺胜。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倾向于直白到底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也就是我们说的“流水账”。正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注重文本解读,没有读懂每一篇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更没有文学素养积淀,所以他们的作文显得稚嫩,枯燥无味。
文章以立意取胜,要想让你的立意突出,自然少不了表达技巧的运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并不明确规定写作技巧,但是一类卷却有这样的要求“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也就是说,要把材料生动地组织起来,赋予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能称得上优秀。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收到不同的反馈。
那么,关于不同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这是教材文本解读的必修课程。语文在于积累,倘若每一篇课文都能精讲一段,对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影响深远的。
五、立意在结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开头先声夺人,结尾如何做才能够收到同样的效果。笔者认为,戛然而止,点到即好。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写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文章切忌拖泥带水,冗长繁杂。结尾要么扣题点题,呼应题目,表达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让读者一目了然;要么就是戛然而止,留下悬念,余味无穷。《故乡》的结尾中,鲁迅先生以环境描写抒情,以议论表达思想,抒情与议论结合,让读者深思。而《喂——出来》的结局,以“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自然地,这又是立意深厚的佳作。
写文章就如同做人,先摆正姿态,然后才能前行。一篇文章的立意要有向上的力量,要铿锵有力。如果是一篇精心构思,处处倾情的文章,必定能够达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惊艳效果。文章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光辉,越是厚重的灵魂,文章越是深刻。初中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是立意的典范,只要我们用心发掘,就能积聚写作文的才情和气度。
笔者一直教导学生,写作重在意,能够从心里打动人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因此,就如题目所言,“轻拢慢捻定立意,转轴拨弦显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