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研究
2021-06-21吴珊林淑湘
吴珊 林淑湘
摘 要:目的:文化传承和培养人才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在扶贫攻坚的大环境背景下,采取教育扶贫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贫困。方法:文章就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构建有效路径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理念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人新的思考,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与路径研究有助于彻底消除贫困。
关键词:教育扶贫;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6-0172-04
Abstract: The basic du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to inherit culture and train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helps to eliminate poverty fundamentally. The idea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has become a new thinking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effective ways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concep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culture education
一、概述
國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按照分类政策,提出了教育扶贫路径[1]。教育扶贫,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国家早已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切实举措推动教育扶贫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通过“治愚”“扶智”,营造扶贫先扶志的教育扶贫环境,转变贫困人群中存在的“要等靠”等依赖观念,引导贫困人员思想主动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发家致富。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扶贫除了在教育物资和政策上向贫困地区多倾斜外,更应该“治愚”,贫困家庭中出一个大学生,就很有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贫困家庭可以靠自己创造幸福的未来。治贫先治愚,贫困人员有了文化和知识,扶贫发展就有希望,脱贫就有了保障。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教育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出台相应的优惠教育政策,从教育层次,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帮助贫困人员,通过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路径提升贫困人员的思想综合素质、提高其谋生能力,保证打赢脱贫的攻坚战。
扶贫对象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教育扶贫需要根据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扶贫策略。高校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聚集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育配套设施和规范的教育制度等,高校强大的教育实力使得高校扶贫具有天然优势。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知识文化传播中心,同时还承担保存人类文化典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传播社会文明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天然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教育扶贫,把“漫灌”式、“输血”式的扶贫换成“滴灌”式、“造血”式的扶贫模式,从根性上解决贫困的基本问题,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彻底地消除贫困[2]。
二、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具备的优势
教育扶贫,主要通过教育资助和教育投入提高帮扶对象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达到贫困人口脱贫的目的。教育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员摆脱贫穷、愚昧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图书馆除了是高校和社会开展知识传递、文化传播等精神文明建设的信息资源中心,同时也是教育服务部门,其拥有大量而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设备和专业的人才,可以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才缺失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建设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容小觑的优势。
(一)体现高校图书馆传承文化、参与服务社会的天然使命
为社会传递知识和促进教育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之一,高校图书馆本身具有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保存文化遗产等服务功能,这些与生俱来的使命使得图书馆直接参与教育扶贫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启迪教育、传承文化的“扶智”作用。高校图书馆深入到贫困一线工作,有助于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开展丰富多彩阅读推广活动,把贫困人员组织起来一起阅读,解决贫困人员没有书看、不看书、看书难等问题,为贫困地区营造崇尚知识的读书氛围和环境,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发展[3]。
(二)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扶贫工作离不开数据信息化的支持。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小型信息资源汇集地,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课后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同时图书馆还是一个信息资源交流和传播中心,是实现教育重要的阵地。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可根据贫困人员的年龄、教育水平、劳动力、致病原因等实际情况,建立扶贫数据库,并向贫困人员发放个性化的纸质书籍;由于贫苦地区经济和交通落后等因素,存在看书看报难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帮助贫困人员解决无书可读的困境,同时辅助多种新媒体工具、技术,推广电子书阅读等,增加书籍阅读率,促进贫困人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此外,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帮助根据贫困人员科学分类,建立贫困数据库,实现更加全面、高效的贫困户信息采集,做到扶贫信息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员信息资源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能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
高校普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校图书馆为了提升管理和服务,在信息收集、情报分析、数据库网络平台维护等方面都配备了专业的人才,且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决各种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经验,可以为教育扶贫中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能帮助维护自动化数字设备、建设网站、普及阅读和帮扶辅导。例如高校图书馆和贫困地区共建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支持数据库建设维护;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计算机知识培训和网络技术服务;地方和高校联手共建电子阅览室,推广趣味阅读,举办阅读比赛,提高贫困人员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增加贫困人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和学生社团、志愿者、学工部等合作,对贫困人员孩子的教育,提供“一对一”专业辅导和上门阅读服务,根据每一个贫困人员孩子的具体问题,制定适合农村实情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助贫困人员的孩子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短期经
济效益不明显
教育扶贫,它主要是通过教育投资等方式来提升贫困人员的劳动综合素质,尤其是劳动技能,使得劳动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而文化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产生的效果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是贫穷的家庭,家庭的經济收入越多用于基础生活,而投资教育的资金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教育投入。教育投资也是一种长期的长效投资,以前常见的扶贫模式主要是短期的经济扶助,多数是通过发放救助资金和物资,而教育扶贫则不同,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是一项长远的人力资本投资,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增长经济收入。文化育人的这种长期性,不能马上解决收入、失业等问题,扶贫效果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多数贫困人员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了解不足,加剧贫困人员对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可行性的怀疑,从而产生贫困人员依从性不够、各方面配合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施效果不明显。
(二)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不够个
性化
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方式比较传统,多数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服务,尤其是缺少针对贫困人员的个性化社会文化服务,暂不能满足贫困人员的文化需求。以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扶贫,多采用送书等方式送文化下乡,贫困人员是大批量被动接受知识,扶贫缺乏针对性,不够灵活,甚至出现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贫困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信息素养缺失,缺乏基本计算机的知识等,这些原因使得他们无法自主获取使用各种信息资源,且多数高校图书馆对贫困人员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还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导致服务效果比较差,没有实现预期效果,所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扶贫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在教育扶贫方面采取和贫困人员面对面谈学习体会、思想认识的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谈,开展互动化的阅读,让贫困人员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三)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不
够全面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很大一部分是为贫困地区各级学校提供育人服务,且就目前的服务对象来看,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等群体,对成年人的教育扶贫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文化教育更加的少。处于贫困中的父辈或祖父辈,很多时候,因为不具备社会参与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已经被排除在文化、科技、政治等领域主流群体之外,而贫困家庭成年人的文化缺失,很容易产生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家庭的成年人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了。一直以来,专家学者呼吁:“把成人教育工作用于扶贫,最终实现彻底消灭贫困”[4]。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应同时满足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文化需求,尤其需要重视中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全面实现贫困人员的文化教育,多角度开阔贫困家庭中成人的文化视野,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获得社会认可感和社会满足感,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打赢扶贫攻坚战。
(四)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扶贫机
制不完善
全国扶贫的大号角开始吹响时,图书馆在参与扶贫各方面工作都相对稍微晚一些,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多少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扶贫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出台针对高校图书教育扶贫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工作。其次,在涉及扶贫的人员和物资方面,尤其是在扶贫领导层面,图书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参与其中,严重制约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扶贫的导向作用。再次,因为参与和管理方面的不及时,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育人扶贫制度比较落后,甚至有的地方缺失高校图书馆扶贫的相关制度或机制。
四、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有效路径的构建
(一)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普及人才培养
图书馆天然具有存储、传递信息、启发智慧、保存文化和服务社会等职能。高校图书馆除了藏书外,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高水平大学大多数都是建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处于特定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其读者不仅仅只有在校师生,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号召,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特有的优势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建设,充分挖掘高校图书馆在扶贫工作中传承文化、优化资源、开发智慧等作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解决求知难、学习难、看书难等问题,通过构建流动图书馆、农村书屋,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重视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与贫困人员交流具体的问题,并结合社会主流价值和地区的发展特点为贫困地区营造崇尚文化、崇尚知识的文化氛围,促使贫困人员的文化自我脱贫和综合素质自我发展[3]。
(二)着重打造高校图书馆专业团队,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建设
图书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文化知识的另外一个学堂,作为文化教育事业中的一员,高校图书馆拥有权威专业的人才队伍,能够更全面的服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还能为读者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引领读者阅读和提高阅读兴趣,开发阅读趣味等[5]。一般来说,贫困地区的人才相对匮乏,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其人才优势,有目的派选技术人员、专家参与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长期为该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指导贫困人员使用移动图书馆、农村書屋,促进培训的多元化和网络化,从教育途径帮助贫困人员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高校图书馆专业团队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在文化建设中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作用,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助力贫困人员早日脱贫。
(三)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存储和传播机构[6],贫困地区信息资讯比较落后,高校图书馆发挥其信息搜集、传播和处理等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农村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农村书社书屋等,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并开发挖掘与当地文化资源相关的新资讯,主动参与贫困地区信息资源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帮助贫困人员吸收、利用、创收新资源新信息[3];联合地方政府建设本地特色贫困人员信息资源库,为贫困人员提供教育援助和帮扶,不断丰富贫困地区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完善高校图书馆教育扶贫机制,保障扶贫工作顺利完成
高校图书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需主动置身于教育扶贫的大环境中,积极参与学校扶贫的主力队伍,将扶贫工作纳入图书馆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作用。如建立协同工作制度,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贫困地区的县级、乡村图书馆建立长期联系,及时跟踪各方需求信息,调整工作进度,落实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反馈工作制度,能促使高校图书馆进一步细化扶贫工作,并把工作和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个人,能更好体现高校图书馆人扶贫工作的担当、作为和决心,反馈机制有利于扶贫工作实现动态化实时跟踪,保证扶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建立考核工作制度,对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扶贫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把扶贫对象纳入考核指标,减少甚至杜绝扶贫的虚假瞒报行为,确保扶贫工作的真实、客观性;建立监督工作制度,高校主管部门和图书馆成立监督工作小组,监督并指导图书馆扶贫小组的日常工作,动态掌握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种策略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科学利用考核结果并依据工作制度的反馈情况,分析结果暴露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原因优化扶贫机制的内容和措施,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相关扶贫机制,促进教育扶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发展。
五、思考
自十八大扶贫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高校图书馆是大学学术交流和研究中心,肩负文化融合、培养、守护等重任,且引领着社会文化的潮流,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服务体系。虽然目前国内的社会文化机构及组织数量众多,但发育良莠不齐,具有高素质专业团队、能独立承担传播社会文明的组织在数量、质量上都非常有限[7]。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教育资源丰富等特点,这些特征为其在教育扶贫领域奠定了现实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有利于完善符合中国实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扶贫体系。然而事实上,由于受体制、制度和各种观念的制约,高校图书馆采用文化育人方式的教育扶贫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完善阶段,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状态。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扶贫主要还是通过捐赠报纸书籍等物资,由于受限于资金、制度等因素,大规模的物资捐赠已经不适用于高校图书馆,这在客观上很大程度限制了贫困群众能够从高校图书馆中受益的权利。随着国家逐年对贫困地区投入的增加,贫困地区信息资源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贫困地区在使用和维护现代化的资源存在着技术落后、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对口技术支持、专业人才培训和讲座、服务创新等,能帮助贫困地区有效利用现代设备和信息资源[7]。国家在加大对教育和知识投入的同时,需重视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教育扶贫模式,针对“扶贫必须先扶智,治贫必须先治愚” 对症下药,通过提高贫困人员文化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争取早日实现全国人民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晶晶.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Y省S县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化秀玲.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104-107.
[3]刘波.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33-36.
[4]傅林.可持续发展式教育扶贫:国际经验与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57.
[5]谭博,单力融.图书馆阻断代际贫困的路径与策略[J].图书与情报,2019(1):100-105.
[6]朱惠灵.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研究——以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7]郭利伟,冯永财.中外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6,36(9):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