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热点下涉海类博物馆藏品征集

2021-06-21伍幸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

伍幸勤

摘 要: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品质、社会功能的发挥及未来博物馆的社会竞争力,广州海事博物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较其他历史类博物馆而言更具专一性。文章试以广州海事博物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在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藏品征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

藏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及风俗习惯等,也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近年,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各地涉海类博物馆成长显著,“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藏品也水涨船高。广州海事博物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在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场馆与陈展概况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城市和最鼎盛时期代表性城市,是唯一一个永不关闭的通商口岸。广州海事博物馆承载着广州两千年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长盛不衰的历史底蕴,是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广州海事博物馆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南部、南海神庙前广场人工湖东侧、港前路二期北侧地块,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广州海事博物馆与南海神庙在主题、空间上紧密相关,相互依存,有效整合为广州东部高端文化旅游产业区的文化核心区,在广州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广州海事博物馆开馆陈列展览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其一,基本陈列为“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七海”即从阿拉伯地区至中国需要经过的七个海区,具体为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暹罗湾和中国南海七个海域。“七海”浓缩了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友好交往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当时千帆过洋、商舶汇聚的伟大时代,故以“七海扬帆”作为展览标题。展览以航线、技术、城市、商品、文化和丝路概念为线索,分为五大部分,旨在展示唐宋时期广州海外交流的历史成就。其二,分别以陆上丝绸之路、域外文明和航海科技为主题,与别馆共同策划组织了“云望长夏—洛阳博物馆藏汉唐胡风文物展”“南海西行—丝路沿线的河岸与海洋文明”“海天千色 跨洋万里—西方航海仪器展”等三个开馆临时展览。这些展览与基本陈列互为补充,共同展示一个相对完整的丝绸之路全貌。

綜上,广州海事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首先要满足基本陈列需要,征集方向以唐宋时期海外贸易藏品为主;配合临时展览,开展汉唐陆上丝绸之路、9世纪前欧亚域外文明以及18世纪、19世纪的航海科技等藏品征集;另外,附带征集其他与海事历史相关的藏品。

2 征集范围设定

在满足开馆展览需要大方向下,经过仔细分析梳理,广州海事博物馆藏品征集范围可确定为以下四个层面:

其一,与广州海事相关的各时期(古代、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历史人物相关联的藏品及资料。

广州地处我国大陆的南端,早在秦汉魏晋时期,便是岭南著名的商埠和对外贸易港口。隋唐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贸易商船由广州出发,长达1万多千米的“通海夷道”自广州始。目前对“海事”一词最早的记载便出现于南海神庙内收藏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中,可见广州与海事和海上贸易的密切联系。

为此,与广州海事相关的藏品及资料被列为征集的内容之一,其中包括与广州海事活动及海外贸易相关的各年代历史人物的文物、手稿、图像、雕塑及有关文献等;体现广州地区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藏品及资料;与广州海上交通相关的藏品及资料;国内外航海路线图、航标灯具、器具、海上交通工具;海上商船的航海技术和防范海盗的方法等资料。

其二,与广州港相关的、能够反映广州港变迁的藏品及资料。

广州港位于北纬23°06′,东经113°14′,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属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终年无雪。由于海洋性气候的调剂,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吹北风,其余月份刮东南风及南风,这为古代帆船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①广州港无论在秦汉时期还是隋唐时期抑或是明清之际都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港口,其繁盛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又因古代受航海技术的限制,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家主要为阿拉伯、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因此,广州港在对外贸易方面较其他港口更具优势。

为此,与广州港相关的物证被列为征集的内容之二,其中包括与广州港运作相关的藏品;与广州古港相关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建筑瓦当、砖、石等建筑构件以及反映广州古港变迁的藏品实物、艺术品、文献资料、音像资料、口述资料等。

其三,与广州海上贸易相关的、能够反映广州在对外贸易交流中重要地位的藏品及资料。

广州海外贸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根据司马迁《史记·货值列传》中记载:“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②可见早在汉代番禺已是各类珍稀异宝的聚集地。隋唐宋元时期,东、西方海洋贸易日臻繁荣,船只沿“海上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西方。近年来,在中国海疆发现的沉船遗存及打捞的出水文物,均揭示出曾经蓬勃兴盛的海上商贸活动。

结合基本陈列大纲第三部分“瓷路飘香”的内容,与广州海上贸易相关的、能够反映广州在对外贸易交流中重要地位的藏品及资料被列为征集的内容之三,其中包括广州历代海上贸易中的物品,如外销瓷器、丝绸、银器、玉器、钟表等;秦汉以来由国外传入能反映当时对外贸易的器物,如珠串、胡人俑、香料等;18世纪及19世纪从广州对外销售、出口的油画、水彩画、玻璃画、通草纸画等外销画。广州海上、珠江内河航行的各类船只模型,如广州古代出土的陶船明器、明清时期的各类广船、福船、沙船等运输船只模型等。

其四,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南海神民俗文化相关的藏品。

南海神庙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南海神名为祝融,唐玄宗时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此后历朝都遣使在此拜祭,祈祷“海不扬波,风雨既济”。南海神既是南海海域的守护神,也是出海远航的海商、海员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渔民的保护神。南海神信仰作为一种厚重的文化力量,揭示了自古以来南海就是中国渔民渔猎生活的场所,中国商船经略的场所,中国文化渗透的场所。③

为了更好地将这种民俗文化展现在公众面前,将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南海神民俗文化相关的藏品列为征集的内容之四,其中包括南海神庙及省内其他与南海神相关祠庙(如南海神祠、洪圣王庙等)所存文物;与南海神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波罗诞、南海神祭祀等)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祭祀用品。

综上,广州海事博物馆紧扣“广州”“南海”“丝路”等关键词,以多层次、有重点、大范围为基本思路,稳步推进藏品征集相关事宜。

3 经验与启示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展了扎实的藏品征集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积累了较多经验,现以其中一次较为重要的征集试做分析。

3.1 摸清藏品现存地区、重实地考察

专门组织鉴定专家和工作人员赴广东湛江、潮汕地区,海南海口、琼海(潭门),福建福州、泉州、漳州,浙江杭州、宁波,山东烟台、威海以及北京,天津,湖南长沙等地,开展大量的线索收集和核实工作。其中,部分地区收获颇丰,收集到西沙群岛华光礁、北礁出水文物,其余为西沙群岛中建岛、玉琢礁、东岛、金银岛等出水文物近千件(套)。经随行专家初步鉴定,该批展品以唐宋时期为主,也包括元明清时期;总体以瓷器居多,出自龙泉窑、吉州窑、越窑、建窑等窑口,包括壶、碗、盏、杯、水盂、钵、笔洗、瓶、罐、粉盒、勺、碟、盘等各种器型,工艺上有青釉、青白釉、白釉、黑釉、青花等。除了瓷器,还有潭门港渔民手抄本《往来顺利流水部》(南海“更路簿”),以及铜炮、铜镜、罗盘针、铜锭、金币、琉璃饰物等各式器物。种类齐全,当中更不乏精品。上述摸查、考察工作为藏品征集打下了坚实基础。

3.2 对照展览需求、重贴合程度

在获取并核实线索的基础上,对藏品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

一是藏品品质及针对性。经专家分析,认为该批展品品质高、针对性强,非常切合广州海事博物馆基本陈列大纲第三部分“瓷路飘香”第二单元“瓷器出口之路”的主题。主题鲜明、应用范围广,整批征集不仅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上述单元的展品数量,对于即将建成的广州海事博物馆也是极其重要的藏品库存,可单独组成大型专题展览用于展示和交流,同时也是广州海事博物馆展览优于省内同题材博物馆之处。此外,该批展品绝大多数年代较早,从其实体上经过千百年才能形成的珊瑚即可显现它们的历史价值。在文物上附有珊瑚乃出水器物所特有,在市场上难以搜集得到,因而该批展品愈显珍贵。

二是藏品丰富度、稀缺度。该批展品涵盖了中国几大重要窑口的器物,如越窑、长沙窑、吉州窑、建阳窑、龙泉窑等。而且各窑口在工艺最精湛时期的代表器型都有,除了不少宋龙泉窑和吉州窑烧制的青釉瓷器,还有唐越窑划蕉叶纹凤首执壶、唐长沙窑褐彩花卉纹碗、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等不可多得的精品。上述窑口的瓷器造型多样、釉色之美,在当时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该批展品包含有与航海、海权保护等内容有关器物,如明代军用广口铜炮、清代海南渔民航行南海使用的木质航海罗盘针等,填补了广州海事博物馆在航海技术、海权保护等方面展品的不足。

三是藏品贴合程度。该批展品的出处印证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同时也是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力证。隋唐宋元时期,东、西方海洋贸易繁荣。该批展品大部分为西沙群岛华光礁、北礁的出水文物,推断为中国外销品,这是中国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见证,反映了商船行驶的航线是以我国为起点,也反映了我国是最早经营、开发南海的国家。

3.3 开展成效测评、总体与重点结合

截至2020年底,广州海事博物馆共征集各类藏品4000余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文物近400件(套)。已收集的各类资料主要有中文古籍、外文古版书100余种、1000余册,历史照片、史迹照片、文献资料等4500余条,当代图書100余册,已初步建立了海事海丝资料数据库。在征集到的展品中不乏罕见的珍品。

一是潭门港渔民手抄本《往来顺利流水部》(南海“更路簿”)。“更路簿”是南海渔民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记载,详细记录了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见证了我国人民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悠久历史。有的“更路簿”更是记录了我国通往东南亚、西亚、东北亚以至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线路。由此可见,“更路簿”具有海事、海贸、海权、海上渔业生产等多重意义。

二是南海砗磲。该砗磲为前往潭门中心渔港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时发现,体长达95厘米,保存完整,在市场上比较少见,实体上还保存有珊瑚。砗磲是南海的宝石,我国对其命名可追溯至汉代,而将其打磨、制作饰物的历史则更早。由此可见,中国是南海最早的开发者。汉代以来,砗磲及其制品既作为进贡的宝物之一,也是古代海外贸易的重要品种。目前,市内其他文博单位还没有收藏完整的砗磲。

三是出水瓷器及香药。为满足陈列展览需要,征集了唐长沙窑、邢窑、水车窑和越窑,宋龙泉窑、德化窑、吉州窑、建窑、义窑,及西村窑、潮州窑、封开窑等众多窑口的瓷器上千件;国内外的沉香、降真香、龙涎香、乳香、安息香与苏合香等120余组。征集的瓷器中有一件北宋西村窑青白釉瓷凤首壶,于印尼海域出水,器形源于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鸟首壶的造型,上端作凤首状,凤首顶作花瓣形口,束颈,鼓圆腹,浅圈足。腰部一侧显弯曲管状流,另一侧从颈至腹部贴有绶带柄。颈部凸起四道弦纹,腹部划浪花纹等抽象纹饰。灰白胎,通体施青釉。凤首壶造型别致,装饰繁缛,是西村窑中的珍品。

4 结语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场所,其教育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展览的策划,而展览的基础是藏品的征集与研究。藏品作为博物馆的物质核心,是实现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博物馆藏品征集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馆藏文物种类及数量,完善基本陈列,从而提高展览水平。①广州海事博物馆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文物征集更应着眼于博物馆的性质,从博物馆传播的文化着手,立足系统性、延续性的思路,采用“针对式征集”的方法,按照大纲的指引向社会全面征集符合博物馆主题的文物展品。截至2020年底,文物征集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藏品总量不足、珍贵文物数量有限、缺乏出土文物等问题依然需要重视,未来广州海事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