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 让泣血的丰碑熠熠生辉

2021-06-21邵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展示挖掘

邵壮

摘 要:文物,是支撑博物馆存在的主体。革命文物则是凝结了革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展示革命文物背后的壮丽篇章,传承红色基因,是博物馆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革命文物;历史价值;挖掘;展示;教育

0 前言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文物则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掘和传播文物背后隐含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革命文物的展示水平,既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唤起未来时代精神的有力号角。

1 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文物?《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简而言之,“文物是历史的实体承载者”①。

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具体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价值。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价值体现于其承载的信息。历史是人类行为的记录,迄今为止,人类活动的每一个事件应该说都具有历史价值,而文物则是历史这个抽象化概念的具象化表现。文物的历史价值产生于某一领域中文物所代表的人类活动发展中一个特殊阶段。一件文物原先的状态越是真实可信地保存下来,它的历史价值就越高。

革命文物是文物中的一种,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一般包括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馆藏革命文物一般都是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尽管历史时期距今不远,但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如“建党文物”“解放军文物”“红军长征文物”“革命烈士文物”等都可列入革命文物范畴,或称红色文物。革命文物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求解放的艰难历程,蕴含着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除了保有众多自然、艺术和文化的瑰宝,还有大量充满红色基因的革命文物。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这期间遗留了大量的艺术的、自然的、历史的文物。一件文物,就其本身来讲就是完整或不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实物,它是某个人类事迹或事件(或两者的综合)直观地保存下来的物体。它所“携带”的记忆事件和人物,在过往的历史长河里一定会留下痕迹。也许是一朵浪花,在后人心中引起涟漪;也许是一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也可能是一座“丰碑”,浸润血泪,令后人仰视,甚至沉重而悲壮,这就是革命文物。

2 革命文物展示水平的提升及价值挖掘

2.1 传承红色基因是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

博物馆对文物的收藏只是其功能之一。从根本上讲,博物馆是要把文物蕴含的价值挖掘出来,并有效地展示和传递给观众,以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特别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下,在世界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整个世界进入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碰撞,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种意识形态集中交汇。在这样的情形下,博物馆更是要秉承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坚守博物馆保护和展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

革命文物诞生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因此,其必然有着那个时代的红色基因和痕迹。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新时代,革命文化更加需要承上啟下、发扬光大。而博物馆作为收藏大量革命文物的地方,很显然责无旁贷地要将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①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博物馆的文物来源不同,为数众多,仅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有文物140多万件(套),但这些文物并不能够全部得以展出。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分重视革命文物的挖掘利用和展示传播,其革命文物展陈、展览也已渐成体系。“复兴之路”大型陈列展以及先后结合各种纪念日推出的许多专题大型展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参观人数络绎不绝,一直居高不下。足见红色文化、红色文物总是有它的精神魅力,有它的信仰力量,有它的激励作用。它并不随着年代的久远而在人们心中远去和淡化,而是成为汇聚力量的源泉。这就要求博物馆要不断提高革命文物的展示水平,不断创新革命文物的传播方式。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在博物馆数以万计的藏品中,有选择、有目的地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革命人物、事件,通过文物有意识地引入给观众,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形势,辅助以一定的宣传展览手段,呈现于广大观众的面前,那革命文物的作用发挥和带给人们的激励会是显而易见的。而革命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给当今的人民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精神力量将无法估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通过革命文物的展示宣传,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勇于攻坚克难,让红色基因成为汇集力量的源泉。努力实现这种历史的担当,是博物馆人的骄傲和自豪。

2.2 泣血的文物,不朽的丰碑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陈列展的展览大厅里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就义绞刑架(图1、图2)。

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图3),李大钊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没有犹豫,更没有畏惧。慷慨赴义那年他年仅38岁。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时代青年通过李大钊的文章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毛泽东曾深情感怀李大钊是其“真正的老师”。李大钊开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壮举。一百年后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如今,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这一展览起到了缅怀先烈、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2.3 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的几点思考

上述关于李大钊同志系列革命文物的整理发掘和展示实践,可以从以下三点思考中得到启示。

2.3.1 结合党史进行革命文物的展示传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即将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①

结合党史展示革命文物,就是要遵循党史,沿着党史的红线和发展脉络进行革命文物的选取、利用和展示,尤其注意党史发展中的阶段性、标志性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革命文物展示。

结合党史展示革命文物,就是要提纲挈领地将革命文物融于展览的全过程中,而不至于让观众感到整个展览碎片化和零散化,而是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成长发展壮大过程的认识。

结合党史展示革命文物,就是要注重在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革命文物的选取和展示。在这些历史的“拐点”,往往会出现伟人、英雄,出现普通而又感人的烈士,值得我们提起他们。

就如同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通过革命文物的展示达到观众对党所走过的历程铭记于心,对今天的来之不易不忘初心。从而,在革命文物中汲取革命精神和力量。

2.3.2 注重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一直是博物馆做好传播和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革命故事,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是看博物馆如何去发掘、如何去展示,这是博物馆在展览前和传播中需要认真做的工作。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首先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其次要注意故事的可读性。这是取得好的展览效果的前提。

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和仁人志士,他们身上几乎都有值得展示的故事,他们身后也几乎都有大量文物遗存。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步步探索走来,前赴后继,其整个复兴之路的进程,就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红船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党取得了执政党地位的风雨历程。其中各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标志性的文物,有不少文物已经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袖和先驱中,有众多的优秀人物和仁人志士值得讴歌。几乎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革命人物的身躯在挺立。讲好故事,就是重温红色记忆,让历史照亮未来。

例如,在李大钊烈士就义展的环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设计展陈时就注意突出选取和讲述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的先驱和播火者,是如何率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壮举,并通过“1927年4月29日《晨报》的报道”文物图片真实展示了与李大钊共同被捕就义的20位仁人志士牺牲前的照片(图4)。

为了挖掘李大钊烈士牺牲的精神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又在李大钊烈士生前发表的众多理论文章和著述中,重点选取了李大钊临刑前的《自述》手稿进行配套展示(图5)。李大钊在临刑前的《自述》手稿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发黄的《自述》手稿是李大钊烈士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李大钊烈士为人民求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精神。

当然,这些革命文物背后故事的挖掘,是要通过真实文物来展示的,避免空口讲述故事。

2.3.3 注重典型化革命文物的传播展示

众多的革命文物应当细致分类,选取典型化文物,进行直观化、醒目化、感人化展示,以增强革命文物的感染力,方可收到较好的展示效果和教育目的。

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GB1795号文物的李大钊遇难绞刑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物,甚至可以说是血腥的、沾满烈士鲜血的文物。它的展示效果可以说是震撼的。现在和平时期的观众绝大多数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真实的绞刑架,只是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如今阴森森、硕大的绞刑架就摆在面前,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为烈士面对绞刑架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所叹服!应该说,这个GB1795号文物是颇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它是无言的、真实的、泣血的,又是残酷的!而正是这残忍的血腥,反衬托出烈士的英勇无畏。由此,在观众的心灵引发强烈的震撼,这就达到了教育观众、感染觀众的效果。

越是典型化的革命文物,也越是使人难忘。

总之,要提高革命文物的展示水平,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就要注重以下几个突出:

①突出博物馆人自身的感动。这很重要。要带着感情去策展,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被感动的策展人是不会布展出感人的展览。也就是说不当局外人,博物馆人要融入其中。

②突出革命文物的典型化展示,避免泛泛的、大面积铺就。

③突出革命文物的潜在价值的挖掘展示。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④突出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革命文物的选取和展示。在这些历史的“拐点”,往往会出现伟人、英雄,但也常常出现普通而又感人的烈士,值得我们提起他们。

⑤突出革命文物背后精神层面内容的挖掘和典型化展示。这个把握要靠展陈中的选取和提炼。要力求展示最能体现出崇高精神、为民情怀、理想信念的革命文物。

3 结语

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应该说就是较好的展示,也是较好的传播,更是较好的教育。这就是革命文物能给人以信仰的力量,给人以精神的鼓舞。这种给观众以难忘的展览,以至教化和启迪的引领作用,正是人民所期待、博物馆所努力为之的。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展示挖掘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