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1-06-21于素甫江苏来曼王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于素甫江·苏来曼,王娟

(1.阿克苏地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阿克苏地区 843000;2.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阿克苏地区 843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突发性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急促,进展快速,且易引发后遗症,可给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临床主要采用抗凝、扩血管、溶栓等药物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配合康复训练则能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包括感知障碍及记忆障碍等,前者有感觉过敏、感觉迟缓,后者包括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下降和视觉空间障碍等表现,且有导致痴呆的风险。相比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更大。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脑供血及强化大脑皮质兴奋度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在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方面有着良好效果[1]。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满足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均满足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标准;NIHSS评分在4~24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知晓并同意参加该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脑梗死后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听视觉缺陷的患者;排除持续植物状态或者持续昏迷状态的患者;排除脑梗死前便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年龄均值(62.5±3.4)岁;病程16~158 d,病程均值(86.3±32.7)d;其中右侧偏瘫22例,左侧偏瘫18例。针灸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年龄均值(63.4±3.9)岁;病程18~158 d,病程均值(87.1±33.5)d;其中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及控制血压等,持续治疗2个月。康复训练如下:(1)加强记忆力训练:反复让患者观察实物、图片、文字、数字,加强信息对患者的刺激,例如选择几张生活物品相关的图片,并在下方写好物品名称,引领患者多次实施训练,同时有效记忆,按照患者训练效果不断递增图片,以此提高患者记忆力。(2)通过舒尔特表训练、凝视训练增强患者注意力:舒尔特表训练是指使用一张含有25个方格的表,在其中打乱顺序填入25个数字,让患者以最快速度依照数字顺序认读;凝视训练是指在黑板上由大到小、由上到下以排列的方式画红点,让患者依照顺序进行注视,并通过心理暗示感觉红点在逐渐变大,在此期间,指导患者尽量少眨眼,眼部疲劳则可稍作休息。(3)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情况为患者制定有关日常生活的题目,例如通过年龄推算、日期计算等方式训练患者计算能力。(4)通过对人物、空间、时间的反复定向训练和加强训练,让患者确定家庭住址、厕所、房间、季节、时间等信息,并认识护理人员、医生、家人、朋友等真实人物,让患者逐渐形成人物、空间、时间的概念。(5)通过物品整理与分类、沟通交流等训练提高患者思维推理能力。(6)执行能力训练: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伴下让患者在附近商场购物。康复训练3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2个月。

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选取双侧内关穴、水沟穴、印堂穴、四神聪、百会穴。使用1寸毫针(28号)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其中平刺百会穴0.8寸,针刺四神聪需穿透百会穴,针刺印堂穴时朝向鼻部方向平刺0.5寸,并使用雀啄法朝向鼻部完成印堂穴针刺;使用1.5寸毫针(30号)针灸双侧内关穴,采用泻法,行针以出现触电感为最佳,直刺1寸[1]。针灸得气后留针30 min,隔1天进行1次,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其中MoCA评分包括语言、命名、抽象能力、执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力六个方面。

1.4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90%以上;有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70%~90%;无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7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测;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MMSE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s),分]

组别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MSE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针灸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21.35±2.1821.56±2.140.5380.07410.85±2.2816.33±3.345.4170.01215.57±2.1415.76±1.980.4420.12722.90±3.4619.72±4.443.2570.031

2.3 两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后,针灸组在MoCA量表中的语言、命名、抽象能力及执行能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在定向力和注意力方面的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s),分]

组别语言命名抽象能力执行能力定向力 注意力针灸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3.56±0.443.12±0.503.6470.0122.58±0.532.13±0.493.1690.0254.75±1.124.12±1.102.1870.0343.89±1.453.14±1.512.0870.0115.20±0.544.90±0.272.7430.1283.78±0.273.46±0.214.4570.247

3 讨论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多是因为脑部的低灌注区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引发记忆力、智力减退、视空间障碍及计算力下降等相关功能障碍[2]。认知功能障碍可表现在语言及注意力等方面,而记忆障碍表现得最为突出,卒中后注意力减退是导致执行能力及记忆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采用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等方式对症治疗脑梗死,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没有受到重视,而持续发展的认知障碍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为家庭带来深远影响[3]。祖国医学认为认知功能障碍属于“痴呆”“健忘”“喜忘”等范畴,病机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导致脑脉痹阻[4]。中医认为针灸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活动障碍、麻木、肢体疼痛等表现,可消除肢体麻痹,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6]。同时,选择特定穴位进行针灸能够强化大脑皮层营养,有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促进大脑皮层自我修复,改善认知功能。当代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头部血流循环,修复侧支循环,从而发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效果[7]。因为脑皮质功能和体外头皮区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对该区域进行针灸能够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从而修复脑梗死患者损伤的神经细胞。百会穴为督脉学位,且在针灸中应用最多,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修复神经元;内关穴则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印堂穴可以调理脑神、宁心安神;水沟穴可以清热开窍、驾御神机;诸穴联用能够发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智力水平的功效。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