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舆论传播新生态 抢占电视评论新高地
——浙江卫视《今日评说》品牌创新探索与实践
2021-06-21张一莉
文_张一莉
电视评论作为舆论场上的主流声音,在举旗定向、担负使命、展现形象、凝聚人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卫视评论节目《今日评说》在新时代坐标系中找准定位,拓宽传播途径,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标识,品牌创新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找准坐标定位,以“新闻立台”构筑品牌公信力
1、坚守“新闻立台”,发挥新闻评论旗帜和灵魂作用。
新闻评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与电视同步,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基于“新闻立台”的政治担当,浙江卫视在拥有《浙江新闻联播》《新闻深一度》《今日聚焦》等新闻品牌栏目之后,于2015年9月在晚间“930”黄金时间推出评论节目《今日评说》,明确“让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让群众关注话题得到及时回应、让纷繁复杂的社会舆情得到有效引导”的目标定位,使之与其他新闻栏目形成功能互补的强大新闻矩阵,更好占领舆论引导高地。据CSM索福瑞59城收视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今日评说》在省级卫视/时事类节目收视排名第三,同时段排名稳定在前5名,最高排名第二,最好收视数据达0.773,彰显了黄金时段的“黄金价值”。
2、坚持“队伍为本”,提升节目品质和品牌影响。
《今日评说》节目开办至今,节目组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每一期评论选题的甄选、每一个观点的提炼、每一期节目的打磨,都贯穿“四力”要求来淬炼团队成员。5年共推出1000多期节目,每一篇评论、每一期节目都是团队用心用情用力的足迹和印记,从追求有质量的日播到实现高品质的传播,不断筑高《今日评说》品牌高度,栏目先后荣获浙江新闻一等奖名专栏和中国新闻一等奖名专栏。该栏目推出的电视访谈《对话“挡刀女孩”崔译文:请相信世界的美好》、电视评论《“个人破产”试水 为谁松绑?》分别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节目团队也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精准设置议题,用内容的权威性保证品牌信任度
《今日评说》栏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主议题,设置分议题,以有思想力的评论赢得受众关注和信任。
2020年11月17日,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十一季《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浙江工商大学思政公开课的节目画面
1、聚焦大事要事,把握时代脉搏,展现评论的政治格局。
省级主流媒体只有以人民情怀、国家站位、省域视野来审视问题、谋划选题,才能使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思想性,凸显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今日评说》节目组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浙江省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生动实践设置议题。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省党代会及省“两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都是节目的重点选题。如2020年5月聚焦全国“两会”推出《提问2020》系列特别节目,设置了《全面小康,如何全面?》《改革红利如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内需,消费与投资如何活起来?》等议题,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演播室,连线公众评论员和浙江籍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疫情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等进行精准解读,在当时疫情防控日趋常态化的特别时刻,起到了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提振信心的引领作用。
2、聚焦文化建设,筑牢精神高地,做强评论的文化引领。
《今日评说》围绕“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总体目标,立足价值多元时代浙江人民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设置议题。一是聚焦浙江大地上孕育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传递新时代浙江发展的精神动能。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总结提炼的浙江精神、红船精神和大陈岛垦荒精神等,节目设置系列议题进行深入诠释解读,结合新时代浙江人民丰富实践不断注入新内涵,激励浙江人民用精神的力量来创造新业绩,打造“重要窗口”;二是聚焦平凡人不平凡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节目组选取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通过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浙江人民在新时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标准,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如深藏赫赫军功60年,转业后在普通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奉献的93岁的“人民英雄”胡兆富;在台风和洪水肆虐危难之时挺身用铲车救人的“铲车哥”杜礼青;新冠疫情发生后健康码的研制者,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的“90”后科技民警钟毅;还有在桂林读书的浙江女孩,在下晚自习路上为保护同学安全,两次挡住持刀行凶男子,自己身中8刀,被称为“挡刀女孩”的崔译文等,节目通过挖掘不同人物人性中的“闪光点”,展现平凡中的伟大。其中“挡刀女孩”崔译文的访谈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3、聚焦热点难点,敢于发声亮剑,提升评论的价值引领。
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发展先行区,很多困难和问题是率先于全国碰到,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叠加,难点、焦点问题频发。《今日评说》节目主动作为,聚焦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发声,让该热的热起来,把该说的话说到位,从两个方面发力破题:一是做好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正面引导,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如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亩均论英雄”改革、数字浙江建设等改革举措出台前,节目通过解读政策背景、重点内容和主要措施,找准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百姓诉求的契合点,疏通舆情民意,破除观念障碍,做好舆论先导;二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堵点”、“痛点”问题,抓住症结,旗帜鲜明地进行抨击,给人以启发和警醒,如推出了《整治河道拒绝反弹》《好会风怎样蔚然成风》《改革要“体验”也要“体检”》《最多跑一地,矛盾如何“一地化解?》等一大批舆论监督类选题的新闻评论,用理性的思考、权威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引导舆论,呼唤全省上下凝聚共识、同频共振,推动各项问题解决和改革深入深化。
2016年4月18日,户外评论节目《浦阳江之变——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在浦江西溪河道旁采访新闻当事人的节目画面
4、捕捉新闻热点,客观理性发声,有效引领社会舆情。
《今日评说》立足浙江实际,注重从诸多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既具有新闻性,又具备思想价值的新闻热点设置议题,挖掘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并提出客观准确的观点判断。如《人脸识别边界何在?》《道德银行,如何让道德“变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如何动真格?》等涉及多领域的选题,使节目的舆论引导触角更广、影响更大。节目还善于抓住矛盾各方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新闻热点设置议题,让不同群体的诉求在节目中得到公平展示和平等表达,通过节目客观、中立的判断和分析,达到疏导和引领公众情绪的目的。如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推出《个人债务清理审理规程》,公众对“个人破产”制度探索褒贬不一,社会反响较大,节目组及时推出新闻评论《“个人破产”试水 为谁松绑?》,围绕这一制度究竟是为创造更好营商环境,还是为欠债不还的“老赖”松绑,节目中让债务人、债权人充分表达意见诉求,让法院、金融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阐明立场观点,在各种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中析事明理、疏通情绪、引导舆情,使这一创造性制度得到更好实施和推进。该评论夺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创新传播形态,用表达的亲和力提升品牌忠诚度
1、探索节目形态的多样性,展现评论的“力度”和“厚度”。
《今日评说》在节目形态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每期评论根据主题内容的表达需要量身定制,寻求最佳的节目形态来展现思想的维度和评论的力量。5年来,节目组从日常的演播室评论,逐步探索出电视理论节目、访谈评论、户外评论、评论公开课等多种新颖的评论形态,在业内独树一帜。各种节目形态各具特色各显风采。
电视理论节目侧重于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宏大主题,栏目设计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季播模式,每一季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理论阐述,节目开播至今已推出十一季,分别围绕十九大精神、红船精神、浙江战“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主题,以通俗生动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解读和传播,把党的理论送到百姓心坎上。每一季理论节目均引发广泛关注,获得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点名肯定与表扬。
访谈评论侧重于解读新闻人物的议题。节目采用主持人和人物嘉宾一对一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印证,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中间穿插呈现人物事件背景的视频短片等,原汁原味、不事雕饰地展现人物的原貌。以“挡刀女孩”崔译文为代表的一批朴实感人的“平民英雄”形象,通过访谈形式在节目中得以生动呈现,传递人生真谛和美好的力量。
户外评论侧重于解读新闻事件的议题。为了发挥电视现场感强、声画并茂的优势,通过新闻事件场景画面和相关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让“论据”更鲜活、“观点”更生动,栏目推出《浦阳江之变·背后的故事》、《七年不痒,乌镇戏剧节究竟有何秘诀永葆魅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户外评论。该模式让主持人和评论员走进新闻事件鲜活场景中,围绕事件解读的核心主线,分别在不同的场景和时空中现场采访或对话当事人,形成多方交流互动的跨时空讨论场,以较强的代入感引发受众对节目观点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认同。
评论公开课侧重于解读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议题。如前几年“区块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栏目推出8期公开课《秒懂区块链》,邀请区块链领域权威专家、著名企业家,以现场授课、观众问答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普及区块链专业知识,并对区块链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如何发挥作用等话题进行深入透切的探讨评析,为推动浙江区块链技术运用和产业创新发展营造氛围。
《今日评说》的节目形态仍在不断创新探索中,每一种节目形态也不囿于固定程式,而是不断吸纳、融合创新元素来丰富表现力,如近期推出第十一季浙江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理论节目,采用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形式来呈现,探索媒体与高校联动的新模式。
2、坚持“开门办评论”,提高评论思想活跃度和开放度。
制作选题多样、题材广泛、评析专业的评论,离不开多元化、专业化的智库队伍支撑。《今日评说》节目开办至今,建立了一支由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省委党校、浙江工业信息经济研究院等高校专家和社会各层面人士组成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智库团队和评论员队伍,如浙江名嘴兰建平、舒中胜、胡坚、顾益康等;中国社科院的刘迎秋、裴长虹、房宁等,他们既参与节目选题,又是节目中观点表达的主体,对涉及各领域的相关议题进行权威解读、精准评析。正是这些顶尖专家学者构成的嘉宾库,拓宽了节目观点表达的视野,使评论的内容更丰富多元,观点更独到解渴,为《今日评说》注入了不竭的思想活力,成为支撑节目前行的重要力量。
2020年5月25日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提问2020》,主持人与节目嘉宾用“云连线”方式与多名代表、委员和各行业公众评论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节目画面
3、强化技术赋能和融合传播,提升评论竞争力和传播力。
面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今日评说》借助融媒技术手段,在表达和传播上做足融合文章,让表达的诗意与思想的张力相融传播,使电视评论产生新附加值,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一是打造符合收视、阅读习惯的融媒体产品。《今日评说》把握受众的分众化、特色化、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节目形态的表达需求和媒体平台传播特征,运用融媒技术手段,打造精准传播的融媒体评论产品。如户外评论、电视访谈、理论节目中多期节目,采用走出演播室,进入各类现场,通过访谈、讲述、再现,借助航拍、跟拍、现时、闪回等表现手法,将理论概念、评论思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场景,以丰富的镜头语言,使思想观点的表达更扎实更具体,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二是构建立体化融媒体传播渠道。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只有打破单向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交互流通,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今日评说》近年来探索移动端优先、大小屏联动的融合传播策略。节目在前期拍摄录制阶段,即依托“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和全省广电融媒矩阵“蓝媒联盟”,将节目录制花絮、宣传海报等内容进行先发宣推和预热,引发受众对节目的关注期待。节目在大屏播出期间,联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蓝媒联盟”、央视、新华社、腾讯新闻、微博、微信、抖音等上百家传播平台,将与大屏内容相呼应的短视频、公众号推送、H5等新媒体产品进行同步推送转发,展开大小屏联动的多重叠加传播。这种梯次型的发布传播机制,多屏传播、多媒共振、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赋予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