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实施的重点问题及应对

2021-06-20郑婉丽刘娜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郑婉丽 刘娜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是促使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因此,本文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结合河北省高职院校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双创教育 融合

基于党和国家的要求,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助力人才培养。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庞大,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因为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在人才市场比较弱势。目前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举措,但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为学生创新创业打好基础。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

(一)高职专业教育

以河北省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在河北省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校生规模、招生规模等在全省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办学规模大,学科门类也非常齐全。目前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校企合作等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已经得到成熟应用。

相对来讲,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比较成熟的,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内涵发展滞后,专业设置已经落后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上,与普通本科专业相当,在创建应用型本科背景下,原本的专业设置就不符合时代要求了,主要问题在于知识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此需要针对性地对专业教育进行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高职双创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专业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种途径,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当中。由于双创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具有显著意义。

一般来讲,双创教育突出的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其中创新教育是核心点,但将双创教育作为创业教育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当然随着对双创教育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也开始转变,绝大部分学校已经将双创教育作为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主要载体,但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多,在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上探索了很多的经验,例如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构建五级三融合模式,以师资队伍为抓手,构建了合理科学的,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效果显著。

依托当前教改形势,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使学生从求职者变为创业者,根本目的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比较弱势,这其中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大,且高职学生并不是很受认可有一定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就要通过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创新精神以及能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问题探讨

(一)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模式的关键问题

1.理念层面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为了在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明确课程论,在课程论之下,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必须明确本质、规律、目标、理念、内容以及方法等,如此再去挖掘课程以及方法当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切入点,进而发挥双创教育最有价值的一面,促使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还需要明确最有价值的知识这一经典观念,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要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就必须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必须通过知识选择来区分那些最有价值的元素,因此必须有目的性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打造精炼概括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当前党和国家倡导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应用,因此必须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思考专业课教学中有哪些创新创业层面的要求,创新创业层面有哪些元素是最有价值的,这些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否必要或者是单纯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上没有的,如此再考虑通过构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模式来实现在专业教育中完成最有价值知识的传递。

因此,必须认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即双创教育不是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培育创业人才,而是要培育创新型人才,要用创新来驱动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就业。创新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进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在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双创教育。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抓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后续不管毕业生是就业还是创業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因此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科学的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订单联合培养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2.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是成效与问题并存,成效显著的同时,问题也很显著。具体来讲,在创新创业大赛刺激下,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创业活动很少,能够发挥的效用有限,关键在于除了创新创业大赛之外,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来保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育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把精力放在了相关理论研究上,实践经验不够,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更多地是讲理论,实践经验则通过学校邀请一些创业人士来进行座谈分享,如此造成一个局面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不能形成联系。如果深究的话,则可能是因为学校聘用人才方面的机制存在缺陷,教师聘用方面,多数情况下是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直接录取,而缺乏对这些毕业生企业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考量,因此进入师资队伍的教师人才,难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一些经验,无法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教育融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应对策略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案例分析来明确一些比较优秀的做法经验。案例选择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五级三融合模式。其中五级代表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下至上,依次通过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知识与能力培养,创业模拟运营,真实项目实践以及创业孵化与就业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三融合代表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以及专业素质与能力教育融合,在该机制下,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并融入到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教学管理当中,用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有着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选修课或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并且融入到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以及素质拓展教育当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拥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模拟训练,安排学生至合作企业先进行实践,并在专业拓展选修课教学管理中进行管理,提高实践能力,对于拥有成熟创业项目的学生,则采取重点孵化指导与支持的策略,在专业素质拓展和定岗时间中提升学生能力。

按照上述案例来讲,首先要从招生机制改革上切入,增強高职各专业招生的灵活性,采取校企合作方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围绕高考与合作企业协商制定招生政策,并尝试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订单班,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也相当于是招工,如此来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内容则依托企业真实岗位来定,企业和学校明确各自职责,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

其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若按照五级三融合机制,第一级别的课程应当包含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如创新能力拓展、TRIZ理论、创业基础、企业模拟运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注意专业基础课程有必要进行整合,并打造活页式教材用以支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二级课程要以专业学科基础、学科前沿、创新创业专项知识与技能、行业知识与技能、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为重点。三级课程则应当打造创新创业基础实训课程、创业管理模拟、行业模拟运营、校内外创新创业大赛为重点。四级课程,突出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科研成果项目转化、校企项目开发、孵化等。五级课程则突出行业趋势研究、政策研究、创业实务、创业伦理等。

再次,打造教学团队,提高执教能力,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双师双能型教师是能够成为某个专业理论的专业教师的,并且具备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同样是校企合作,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深度合作,吸纳企业优秀技术人才,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学校则将与自身有劳动关系的教师送去企业挂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先将师资队伍结构搭建起来,再通过革新聘用机制和培养机制,让新进教师先去企业挂职上班,至少应当完成一个项目再回到学校上课,如此解决教师创新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并提升执教能力。

最后,培育实践基地,同样采取校企合作方式打造众创空间,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孵化园等等实践平台,打造创业投资主题+开放办公空间+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实训+体验的创新创业技术交流平台。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融入到专业教育全过程中,通过对专业教育课程的整合,寻求最有价值的知识元素,并找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切入点,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创业型人才。为此,必须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聚焦关键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有效保证双方融合,并发挥作用。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河北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00602033)。

参考文献:

[1]冯婧.高职“双创”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探析[J].广西教育,2019(09):57-58.

[2]赵丙阳.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J].西部皮革,2016(05):43.

[3]曹大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97-98.

[4]王永辉.如何解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问题[J].文教资料,2018(02):49-50.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