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职业教育观视角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研究

2021-06-20张瑜谈慧谢永华王桂花

高教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

张瑜 谈慧 谢永华 王桂花

摘  要:随着社会产业的升级、产品复杂程度的加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高职本科迎合時代发展而产生。高职本科是与普通本科并列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现处于探索阶段。黄炎培先生的“人才需求”“知行合一”“教师聘用”“产学联合体”等职业教育观仍对现今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借鉴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观,探讨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对高职本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特征;黄炎培;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156-04

Abstract: With the upgrading of social industry, the aggravation of product complexity,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has emerged to cat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is a full-tim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arallel to ordinary undergraduate, which is just in its exploration stage. Mr. Huang Yanpei's view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talent demand"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teacher employment" and "industry and learning union", are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day. It i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with drawing lessons from Mr.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view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lent cultivating; Huang Yanpei; vocational education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的出台,意义非凡。它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突出的位置。方案指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地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方案也提出了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求探索长学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之后,《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出台,要求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在国家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本科的试点、书证融通的大背景下,高职本科如何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书证融合,重塑课程体系,是值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不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国内外高职本科的发展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早在17世纪就开始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如德国的“双元制”、澳洲的“TAFE”、美国的“CBE”、英国的“NVQ”、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日本的“官产学结合的双元制”等。这些教育模式都把“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知识体系的完整展现,而是一个工作过程的体现。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的主角,而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设计者。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将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但最近二三十年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内部结构层次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关系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的内核渗透到了高等教育之中[1]。

在我国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互联

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至关重要[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2],很多学者已从理论及实证上进行了证明[3-6],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的是普职分流的双轨制,即在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相当;在高等教育阶段,既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型大学,也有从事职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学校,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数占高等教育学生总人数的半数左右[7]。对于普职分流,很多人认为这对于职教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不公平。因而,思考与定位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8]。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的分类主要包括AB两种类型:A 类为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的普通高等教育,并且该教育类型与ISCED6 相衔接;B 类为更加重视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技能的教育类型[9],这肯定了高职本科存在的必要性。但又与本科院校培养人才不同,高职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10]。早在2012年,天津、江苏等地就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进行四年制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双高”建设,但也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不匹配、专业建设存在特色不亮、创新不足、发展机制不健全的瓶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与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不匹配、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与高水平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创新要求不匹配等问题[11]。高职教育亟需以思想转型为先导,以师生发展为中心,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来推动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1]。

高职本科在现有的一些文献[12-16]中是指由高职院校为主体来实施的、采用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进行的人才培养实践,从招生、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均主要由高职院校来承担,学生四年时间完全在高职院校来完成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与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本科内涵是有差异的。高职本科是与普通本科并列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在现阶段只是处于摸索萌发阶段,并未有清晰、明确、可供借鉴的办学之路,且可供参考的案例及研究文献甚少。但是从政策导向、社会所需人才来看,高职本科是高职体系完善发展之所趋,因而研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观、职业教育观对现今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价值。黄炎培先生认为广大学生接受教育是要用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某种社会工作,进而实现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无论受教育至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类为贵。彼不务应用而专读书,无有是处”[15]。但职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一直以来却受人歧视。这是因为人类先有职业,后有职业教育,且不同的职业由于其内涵特性的差异,形成了从业者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差异。然而,“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15]。如果人人都只想从事高贵的职业,那社会将会不稳定,因此“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践”[15]。

何谓职业教育?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15],其内涵“是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实习教育、职业指导的三分说”[15]。办职业教育,“事前必须缜密调查,以决定社会需要、职业趋向、环境要求,事后尤须有详细考查,以占所造就人才是否能适应职业的环境,切合职业界的要求”[15]。至于职业教育程度及年限,“需要人才,似宜备高低数种”[15],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该专业难易程度,弹性设置年限。职业教育还需与时俱进,“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15]。目前,在社会产业升级、产品复杂程度加剧(如大飞机、高铁等)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创新,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被打破,职业教育需要向深度发展。高职本科的提出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不是以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一种本科类型(如3+2,4+0等形式),而是与普通本科并列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学位为专业学士。

另外,在职业教育教学上,黄炎培先生一直认为“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15];在职业素质上,“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15]、“养成耐劳习惯、减低欲望、适应社会三点”[15];在教师的聘用及培养上,“最好请精练之扶手,再参加以专门学者,绝对合作办理职业教育”[15],“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有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15]。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只是职业学校的事,“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15]。

三、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特征

高职本科突出强调技术应用属性,如前所述,社会产业的升级、产品复杂程度在加剧,那么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如何定位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以及具有相应专业业务操作和专长,能够胜任企业中相关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应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自身专业知识理论课程与技术技能训练实践课程相融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组织实施及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产业链创新的卓越技术技能应用人才。

高职本科作为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试点,培养面向高层次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较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創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职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变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15],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应坚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变。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充分吸收前期本科办学的经验及现有高职专科基础上,设计以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加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加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加复合的专业能力、更加坚实的专业技术技能积累。

通过走访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企业中相应的岗位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高职本科人才时,需要学习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于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具备高层次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高职业素养。

(二)坚持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导向不变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之上”[15],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应坚持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向不变。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而言,需要紧跟时代前沿,把握社会所需人才的定位,每年关注行业统计年鉴、各区域统计数据,同时走访、调研合作企业,深入研究对口企业行业标准和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变化、知识结构变化,预测未来人才的变化,让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内容深度对接岗位需求,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三)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变

黄炎培先生认为“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15],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要建产学联合体,职业教育要主动联系实业界,主动与产业、行业、企业沟通。每年可以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高管、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共同讨论、修正、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发展的动态、未来趋势,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工学结合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还要体现在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例如,企业应深度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课程开发,尤其是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邀请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工或企业兼职导师直接指导,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等。

(四)坚持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变

黄炎培先生认为“理论的教育学者易找,实习之教师难觅”[15],这是指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很难得。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即使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100%,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数量也达到一定比例,但不能由此停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与企业努力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打造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争创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等。

(五)坚持注重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变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不唯着重‘知,尤着重在‘能”[15],这意味着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尤其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不仅体现在集中性实践环节中,还体现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中;不仅体现在校内实验室、课堂项目驱动中,还体现在各类技能大赛、校外实践基地中;不仅在学期中有实践,假期中也要求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

(六)坚持书证融通的培养导向不变

书证融通是产教融合的举措,体现黄炎培先生“产学联合体”的理念。目前,教育部首批了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推进“1+X”职业资格证书试点工作。在“1+X证书”制度设计中,书证衔接和融通是精髓所在。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是要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再设计一套培养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而是要将其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高级),进行专业知识点的融入及技能培训模块的补充,通过若干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全部可以涵盖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不需要另外培训。

四、结束语

高职本科是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处于萌芽阶段。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如“人才需求观”“知行观”“教师聘用观”“产学联合体”等,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仍对高职本科的探索有着指导、借鉴的作用。借鉴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观,研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为今后研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对策等方面打下前期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炳辉.转型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9(8):103-107.

[2]房风文,张喜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9(6):99-104.

[3]Simon McGrath, Lesley Powell. Skil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eyond 2015[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6(50):12-19.

[4]Tam Bang Vu, David L. Hammes, Eric Iksoon Im. Voctional or University Education? A New Look at Their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J]. Economics Letters,2012(2):426-428.

[5]王伟,孙芳城.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哪个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J].教育与经济,2017(6):68-75.

[6]张佳.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0):45-50.

[7]何杨勇,祝巧.教育公平视角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与融合[J].江苏高教,2019(6):93-98.

[8]刘晓,徐珍珍.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现实思考与发展定位[J].江苏高教,2018(1):99-103.

[9]冯兰.我国高职本科技术学士学位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大视野,2019(1):19-24.

[10]谈向萍,杜伟略.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智庫时代,2019(29):78-79.

[11]胡俊平,顾京,吴兆明.高等职业教育“双高”建设的要义、表征和策略[J].江苏高教,2019(11):119-124.

[12]江颖,周立军.基于学分转换的高职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26-32.

[13]陈培红,王琪,施祝斌.现代职教体系下“4+0”高职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以联合培养轮机工程专业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63-66.

[14]赵建峰,汪建强,李蕾,等.四年制高职本科团支部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80-83.

[15]尤建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名言解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业教育
“窑洞对”与“墅中对”的历史承接
“窑洞对”与“墅中对”的历史承接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