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研究与探索

2021-06-20秦艳丽郭肃清

高教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秦艳丽 郭肃清

摘  要:全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已经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责任重大。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以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和实时性创新了专业建设的新模式,实现跨境岗位职业能力点对点提升,彻底摆脱跨境电商人才供需失衡的困境。文章从跨境电商“微專业”设立的意义入手,构建了“多模块、一平台、共拓展”的课程体系,并对其学分设置进行了详细剖析,提出了“双导师”全程参与体制,鼓励学生进行跨境电商的创新创业。

关键词: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068-04

Abstract: The glob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become a brand-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the huge talent gap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micro-specialty" innovates the new mod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ith the Dynamic and real-time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realizes the point-to-point upgra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ross-border posts, and gets rid of the predicament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Starti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up "micro-specialt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urse system of "multi-module, one platform and co-development", analyzes in detail its credit sett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of "double tu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whole cours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micro-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2019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传统外贸增长放缓,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外贸发展中表现亮眼。据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看,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仅3%左右,但跨境B2C的年增长就超过了20%,据海关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与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相对应的却是当前跨境电商人才的极度匮乏,有相关报告指出“当前中国跨境电商人才对应的缺口约为450万,这一缺口正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加”。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尚未获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速度和跨境市场发展速度错位较大,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的正常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设跨境电商“微专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今形势下传统外贸企业不得不顺势而为转型跨境电商,他们面临的一道门槛就是人才体系建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培训虽然比较快速,但效果并不好,加上缺乏相应部门的监管,培训名目乱象丛生,培训成本还特别昂贵;而另一方面因目前跨境电商在高校还未设独立的专业,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在学校培养模式单一,完全达不到跨境电商企业对复合型、实操型人才的需求,造成企业急需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矛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依托相关专业建立跨境电商“微专业”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在学历上存在着差距,在理论专业知识上也不占优势,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脱颖而出,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另辟捷径,比如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跨境电商“微专业”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岗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三)积极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因此跨境电商“微专业”的构建也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中,推动我国科技的创新,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内容

(一)构建跨境电商“微专业”“多模块、一平台、共拓展”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微专业”是依托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英语专业,以P(Profession职业行动能力)、G(General 通用能力)、S(Social社会能力)、D(Development发展能力)为原则,提炼出跨境电商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包括跨境电商业务操作能力(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英语沟通能力、电商网站运营能力。在此岗位能力提炼下,构建了“多模块、一平台、共拓展”的课程体系。(图1)

“多模块”指的是与岗位能力相对应而开设的外贸

模块、英语模块和电商模块。其中外贸模块包括的课程涵盖了跨境电商业务中所需要具备的对跨境电商业务操作能力(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英语模块所包括的课程涵盖了跨境电商业务中所需要具备的对外国地域文化的了解、商务活动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礼仪以及商务英语沟通的能力;电商模块涵盖了跨境电商业务中所需要具备的电商网站操作和运行能力。三个模块课程是在高职学生第五学期的1-8周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模块参加课程的学习,学习结束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专业上的知识缺陷,具备了跨境电商操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平台课程。

“一平台”是指跨境电商平台,包含的课程有:《跨境电商B2B运营》《跨境电商B2C运营》《跨境电商综合实训》。此平台的课程全部采用企业导师授课的方式,主要是在校内的跨境电商实训中心完成,面对面的传授跨境电商具体操作方法,这样的实战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此平台课程是在学生修完模块课程的基础之上,在第五学期剩下的9-16周开设的,针对学生之前掌握的模块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跨境电商业务的实训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共拓展”是指企业提供真实账号和业务,学生组建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采取“代运营”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实习或者创业,建立以创新创业为背景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基地。此拓展模块是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自愿选择进行的,在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跨境电商“微专业”“多模块、一平台、共拓展”的课程学分设置

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依照“定岗位、定内容”的原则。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先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确定微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块组合要保持逻辑清晰明确,再根据内容划分教学周期和教学课时。区别于传统的课程,通过基础理论讲解、手机客户端、微课、校园网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学习全面的理论知识,在课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PC 和移动终端来学习,具有高效率和高浓缩的特点。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基础不同,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跨境电商“微专业”修课说明如下:

国际贸易、英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从事跨境电商意愿的,在前四个学期基本学完自己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任选两个模块修完以后再修平台课程,通过考核后,学分跟本专业未修课程的学分互认。模块课程在第五学期1-8周开设,每周4课时,每门课都是32学时,2学分;平台课程在9-16周统一开设,是学生在修完模块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除了实训课程4学分以外,其他两门课程都是2学分。(表1)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需要选择英语模块(4学分)和电子商务模块(6学分),再加上跨境电商平台课程(8学分)总共18学分。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选择外贸模块(6学分)和英语模块(4学分),再加上跨境电商平台课程(8学分)总共18学分。

英语专业学生,需要选择外贸模块(6学分)和电子商务模块(6学分),再加上跨境电商平台课程(8学分)总共20学分。

最后一个学期的拓展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参与,可以代替各专业的实习学分。

(三)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双导师”全程参与体制

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要做到正常运转,从课程标准制定,到授课过程以及最后的课程考核,都得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这样才可以有效保障该课程体系始终围绕着“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这一目标来运作。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商定,分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理论学时由学校教师来讲授,在此基础上,企业导师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和项目进行实践课时的学习,这样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基础业务知识,也增强了实战经验,课程结束以后,“双导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最终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1. 跨学科组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

因为跨境电商的特殊性,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为了这个专业更好地发展,可以依靠现有的办学基础,搭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突破院系和学科的限制,着重组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选择学历、年龄、职称等各方面都匹配的教师,组建理论与研究能力超强、实战经验丰富、背景知识对口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

2. 建立完整的现任教师培训体系

现任的专业教师需要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和校内软件實训,要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不仅鼓励教师在学历上不断提升,还要不断丰富实战经历,通过参加企业培训、企业座谈、进修学习等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双能型”的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现有的教师队伍进入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或联合创办跨境电商企业,增强在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可以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力指导;另外,还应大力提倡专业教师在跨境电商方面进行科研研究,使跨境电商的科研和教学以及实践形成有效互动,从而更好地推动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

3. 建立准入制度,择优聘用企业导师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联系密不可分,许多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来担任,通过聘任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可以将课程与企业实践紧密联合,并不断调整课程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的职能部门要端正思想,大胆建立准入制度,择优聘用企业兼职导师。制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面向社会引进行业工人专才,尤其是聘请与高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实业界领军人物,不断壮大校外企业兼职师资力量,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及时修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理念,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要顺应当前发展潮流,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就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传统“课堂实训+实验室实验+模拟场景实训+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要在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条件,例如建设校企合作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使学生在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跨境电商的创业孵化。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特征是初始资金要求不多,但对专业综合知识和应用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非常适合资金缺乏的大学生进行校园创业。

三、高职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的创新点

(一)打破专业隔阂,交叉选课

跨境电商涉及到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与外语等多个专业的综合知识与操作技能,需要依靠多个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我们在充分分析跨境电商岗位核心能力的前提下,按照能力要求开设课程模块,所设模块都能充分涵盖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并适应跨境电商的需求,三个专业的学生在第五个学期可以选择另外两个专业的模块课程,弥补专业之间的差距,打破隔阂,修完交叉专业模块的课程后再集中修跨境电商操作平台课程。

(二)虽“微”不“简”,培养快速

跨境电商“微专业”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专业,所以不会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核心课这样完整的课程体系,但虽“微”不“简”,其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精心设计的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涵盖了跨境电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需要集中上课及实践一个学期,修满20分左右的学分,即可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产教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全程参与

为了体现跨境电商“微专业”“多模块、一平台、共拓展”课程体系高浓缩、高效率的特点,深入加强产教融合,就需要在所设模块和平台课程中采用“一课两师”的授课方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参与授课和考核,可以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战性和真实性,这种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模式是跨境电商“微专业”有效运转的保障。

(四)与原专业学分互认,自由灵活

跨境电商“微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英语、电子商务专业,因此学生获得“微专业”学分后,可以替代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相应学分,给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选课的权利,体现了高职教育自由灵活的特点。学生学成后既获得原专业毕业证书,也可获得跨境电商“微专业”证书,另外根据自己的意向也可参加第六学期的继续培训,考取“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

(五)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跨境电商“微专业”培训结束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团队)可申请入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自主创业,进一步把所学跨境电商模块知识灵活运用,而且还可以代替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类教学环节,避免学生出现创业和学业两者无法兼顾的困境。跨境电商创业基地为入驻的团队聘请创业导师,在货源、供应链、营销、管理、物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培养创业型人才。

四、结束语

跨境电商行业近几年蓬勃发展,是未来社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尚未获批和成型,无法满足该行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建设跨境电商“微专业”可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量身打造跨境电商人才,提高高校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快速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杨楚欣.精准扶贫视域阈下高职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26-227.

[2]徐錦波.我国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6):54-56.

[3]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8(8):91-92.

[4]温怀德,周微微,邵鸯凤.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6):116-118.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