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需求恢复回暖趋势切实提升交通运输国内国际调控竞争力

2021-06-20樊一江刘思琦李卫波马艺菲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货运运输交通

樊一江 刘思琦 李卫波 马艺菲

一季度,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开门红”,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明显,客运量低位平稳运行,货运量显著增长,国际主要货运价格指数普遍走高。立足新发展阶段,应把握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内出行需求可能回升以及全球贸易持续转好的潜在趋势,准确把握“十四五”开局之年和疫情影响恢复阶段下交通运输发展机遇,持续推进重點区域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精准补短板,切实将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组织力竞争力提升,拓展延伸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推进2021年交通运输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一季度交通运输总体形势与特点

(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明显,高速增长有望全年持续

2021年1—3月,铁公水航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80亿元,同比增长53.6%,投资回升明显。分方式看,水路投资同比增长70.5%,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89.8个百分点;公路投资同比增长60.6%,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84.4个百分点;民航投资同比增长33.9%,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55.8个百分点;铁路投资同比增长29.3%,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5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幅较大,高增长一方面源自去年同期疫情在全国范围暴发、复工复产延后,交通投资降至较低的基数水平。另一方面,2020年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延续,“十三五”结转项目持续推进,各省市“十四五”时期建设热情依然高涨,对投资增长形成带动,预计今年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二)营运性客运量逐步恢复,春运客流低位平稳运行

2021年1—3月,全社会客运量完成19.9亿人,同比增长7.8%,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65.4个百分点。其中,水路、铁路、民航同比增长48.7%、41.9%、37.5%,公路同比下降4.1%。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完成441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66.0个百分点。其中铁路、民航同比增长16.1%、13.3%,公路、水路同比下降5.0%和3.3%。总体上,前三个月全国客流规模较去年有所回升。在疫情影响下“就地过年”方式广泛推广,春运客流强度明显降低,未出现往常高峰拥堵情况,春运40天里,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而后3月份旅客运输情况逐步恢复。

(三)货物运输大幅上升,快递物流保障有力

2021年1—3月,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11.0亿吨,同比增长42.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8.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完成11.7亿吨、80.9亿吨、18.4亿吨、17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7%、52.9%、22.9%、28.7%。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582万TEU,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8%和19.3%。快递业务量达到219亿件,同比增长75.0%。总体来看,尽管疫情呈现多点零星散发态势,受春节居民消费带动影响,以铁路运输为代表,充分利用客流下降释放的货运能力,有效保障春运期间物资运输,一季度货物运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快递物流企业加大“春节不打烊”力度,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物资有序运输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货运价格指数升降分化,国际货运市场逐步回暖

2021年3月份,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2046点,同比、环比分别上升226.8%和20.4%;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1914点,同比上升112.7%、环比下降7.3%;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1233点,同比、环比分别上升36.2%和19.9%。国内方面,长江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998点,同比下降4.9%,环比持平,长江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772点,同比、环比分别上升7.4%和3.4%,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10)1003点,同比、环比分别上升1.9%和1.1%。整体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受欧美国家港口中转效率低、设施设备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流转不畅,各国港口频频出现“爆仓”、拥堵问题,国际主要货运价格指数普遍走高,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春节后运力紧张问题逐渐缓解,国际货运价格有所回落。国际航运市场高景气情况,既反映出世界经济贸易正有序恢复活力,也暴露出面对突发事件情况下的韧性短板。

二、2021年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特点预测

(一)交通运输在扩大内需中作用凸显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国内循环加速推进,对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2020年度GDP增长率达到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面对未来可能不断加剧的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我国必须抢抓当前经济率先复苏的窗口期,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夯实应对外部冲击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基础。2021年,应重点关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国内产业链构建,围绕构建国内强大市场,优先支持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在拓展投资空间上,需要围绕“两新一重”建设,尽快推进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交通工程项目。

(二)疫情期间抑制的交通出行需求逐步释放

在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今年春节国内人员流动性整体较低。随着时下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气温回暖,预计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将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结合2020年情况,春节积压的出游诉求可能在年内逐步释放,五一、国庆等节日以及暑期可能会产生较高水平的交通出行量,较2020年同期水平进一步增长;长期看,国外疫情防控形势相对更严峻,欧美主要国家的旅行限制甚至封锁状态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除,我国往年大量的国际旅行需求仍会继续积压,并逐步转由国内市场消化,对高峰时段集中出行、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交通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三)交通运输供需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以来,交通物流领域国际国内宏观调控、资源配置要求集中凸显。一是运力配置效率制约需求,以远洋运输为代表,全球集装箱流转问题显现,防疫检疫要求延长时间等情况增加港口运输成本,同时受“长赐號”集装箱船搁浅,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的影响,国际海运运价持续上升,供应链风险提高。二是海外运输拥堵影响蔓延,中欧班列、远洋运输、航空运输等拥堵情况频繁出现,海外站点设施保障不足、疫情影响港口机场流转效率等对国内产品对外运输产生制约。三是同质化竞争限制需求保障服务质量,极兔物流、京喜物流快速发展,挑战既有快递企业格局,快递行业“价格战”更加激烈,企业压减各类加盟商派费,快递行业发展同质化现象无明显改进,既有服务供给能力相比日益多元的物流运输需求仍有一定距离。

(四)亟待增强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运输市场竞争力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生产、消费景气度回升,今年1—3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8.7%,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的走势,外贸持续向好。随着美国等国家各项刺激政策陆续出台以及疫苗在全球范围的接种,世界经济有望逐步回归疫情暴发前水平。据有关机构预测,2021年的全球贸易量相比上年将增长7%—8%左右,同时集装箱海运量的增幅大约在6%的水平。面对趋于复苏的国际市场和我国交通物流能力短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的明确目标。未来还需要持续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支撑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推进2021年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把握“十四五”开局之年和疫情影响恢复阶段的发展机遇

2021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交通运输应紧密围绕“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继续发挥好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和广度,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随着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一季度零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抑制的交通运输需求逐步回弹,2021年预计旅客运输需求将快速回暖,如何增强旅客运输保障能力以及推动旅客运输市场有序运行应成为政策着眼的关键领域,充分利用好恢复重建带来的“窗口期”。

(二)持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精准补短板

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带动区域发展、助力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精准补齐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重点优化农村地区、都市圈城市群地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针对性强化综合运输大通道、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城乡一体化、新基建、高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结合“十四五”时期建设规划相关要求,重点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城际铁路以及农村地区产业路、资源路、进村入户路等人民群众集中关切的项目,以及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新基建相关项目,有效回应当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核心关切。

(三)切实提升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和竞争力

进入2021年以来,国内国际运力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问题集中凸显,反映出我国交通运输满足高峰需求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短板,以及在国际运输市场中的被动状态,要充分吸收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带来的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提高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及战略安全。根据一季度情况,针对性推进功能补强和能力提升,重点应扩大海运航线网络覆盖范围,优化海运船队结构,增强集装箱班轮运输国际竞争力,提高港口周转效率,积极调运空箱,促进空箱回流。着力破解中欧班列运行中的“堵点”“卡点”,鼓励探索以股权合作等方式推进中欧班列海外仓布设,增强班列枢纽集货能力,提高回程班列开行频次。以航空货运机场为核心,织密全货机航线,构建专业化的航空货运网络,支持航空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培育一流的国际航空货运企业,鼓励通过购买和租赁等方式扩大机队规模。

(四)培育拓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

在疫情防控中,以新经济新业态为代表,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诉求不断增强。2021年,受抑制的交通物流需求逐步释放,应切实培育拓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聚焦交通旅游融合、线上线下联动、“互联网+”交通新经济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审慎包容的市场环境,重点建设具有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型功能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交通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配置及组织旅游运输运力资源,构建公共交通与定制旅游交通相结合的旅游运输服务模式,推进游客联程联运,加强旅游运输综合信息服务等。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

猜你喜欢

货运运输交通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图说交通
综合运输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