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外贸进出口形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2021-06-20郝洁张一婷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进出口外贸进口

郝洁 张一婷

受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率先复苏的双向拉动,叠加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年初我国对外贸易表现强劲,对主要贸易伙伴顺差大幅扩大,预计年初的外贸激增将逐步恢复常态。后续应进一步关注全球疫情趋势下國际市场需求走势,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品质,强化对中小企业支持,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推进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和实施,构建更加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对外贸易新格局。

一、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形势

(一)低基数、高需求,多重因素推动对外贸易开门红

今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344.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其中,出口4688.7亿美元,增长60.6%;进口3656.2亿美元,增长22.2%;贸易顺差1032.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逆差72.1亿美元。从环比看,今年1—2月进出口额为去年11—12月的88.2%,出口为85.3%,进口为92.2%,均高于往年水平,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见图1)。除去基数效应外,支撑我国开年贸易复苏的主要动力:一是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带动消费和生产回暖;二是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拉动进口持续扩张;三是“就地过年”政策支撑外贸企业在春节期间如期复工,实现订单按时交付。

(二)东盟、欧、美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顺差大幅扩张

今年1—2月,我国与东盟进出口额为1205.1亿美元,同比增长41.9%,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4.4%,自去年6月起连续9个月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出口增长53.0%,进口增长29.9%,顺差扩大352.8%。与欧盟进出口额为1196亿美元,增长49.6%,占比14.3%,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出口增长62.6%,进口增长32.5%,顺差扩大160.3%。与美国进出口额为1098.0亿美元,增长81.3%,占比13.2%,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出口增长87.3%,进口增长66.4%,顺差扩大101.8%。特别是,我国与美国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为主要国别(地区)中最高,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欧日等国拉动出口增长,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加速完成带动进口扩张。

(三)一般贸易规模、比重双升,加工、保税贸易稳步复苏

今年1—2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142.6亿美元,增长43.6%,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1.6%,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67.8%,进口增长21.9%。加工贸易进出口1894.6亿美元,增长38.2%,占比22.7%,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45.4%,进口增长27.2%。此外,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949.2亿美元,增长33.3%;其中,出口增长65.9%,进口增长19.5%。

(四)机电、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但价有所波动

从出口看,机电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今年1—2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829.2亿美元,增长64.7%,占出口总值的60.3%,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增长80.8%;集成电路增长30.8%;手机增长59.4%;汽车(包括底盘)增长106.8%。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876.1亿美元,增长59.7%,占比18.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服装增长50.0%;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长60.8%;塑料制品增长82.5%。

从进口看,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但均价有所波动。铁矿砂、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2.8%、4.1%、2.8%,煤减少39.5%;铁矿砂进口均价(以美元计)上涨56.6%,原油、煤、天然气分别下降22.7%、13.7%、11.5%。同期,农产品进口额增长30.1%;其中,粮食、肉类(包括杂碎)进口量分别增加47.5%、27.6%,但大豆进口量下降0.8%。

(五)民营企业保持为外贸主力军,中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活跃

分主体看,民营企业保持为我国外贸第一大主体。以人民币计价,今年1—2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57万亿元,增长49.5%,占比47.2%,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27.2%,占比37.5%;国有企业进出口8061.3亿元,增长3.6%,占比14.8%。民营企业外贸比重上升反映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分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活跃,进出口比重持续增加。今年1—2月,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9751.1亿元,同比增长55.8%,增速较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23.6个百分点,占比17.9%,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外贸比重上升体现其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增强,外贸潜力进一步发掘。

(六)进出口景气度略有下降,但外贸热度仍在持续

2020年末以来,进出口景气度呈下滑态势。今年2月,受春节期间企业生产、采购活动放缓等影响,制造业外贸业务有所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为2020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进口订单指数为49.6%,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跌破荣枯线。非制造业新出口订单自新冠疫情以来持续位于荣枯线下方,2月指数为45.7%,下降2.3个百分点。但从市场预期看,2月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0.8%,多数制造业出口企业对近期外贸形势保持乐观。此外,根据中国港口协会数据,今年1月八大枢纽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较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2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7.2%,较2019年2月增长9.9%,外贸高景气短期内有望延续。

二、主要影响因素

(一)今年我国外贸走势仍受到全球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深度影响

目前,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全球发病率仍较高以及病毒新变种传播扩大,尤其是巴西变异病毒的反扑,使得2021年全球贸易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如果疫苗生产和分配加速,全球协调性更有效率,并领先于病毒突变,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将显著改善,全球产出能够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否则经济复苏将可能中断。

OECD3月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目前全球疫苗的推出虽然不均衡,但势头正在增强,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刺激措施,可能对经济活动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据其最新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长率为5.6%,比去年12月上调1.4个百分点。预计美国在其经济刺激政策下,2021年GDP增速可达6.5%,大幅高于此前预测的3.2%。

从全球贸易看,WTO预测2021年全球贸易额增长反弹至7.2%,在低基数的基础上该预测更接近“弱复苏”情景。2月18日WTO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读数为103.9,显示2020年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强劲。但2021年1月全球出口订单指数(103.4)和汽车产品指数(99.8)出现下降,此前的上升势头或见顶。WTO预测贸易增长不太可能在2021年实现持续高速。

综上,今后一个时期全球贸易增长复苏能否在中期内持续,取决于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各国投资和就业的恢复程度。

(二)从需求端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纾困计划及宽松货币政策支撑消费复苏,有助于我国扩大出口

疫情以来,全球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撑了居民收入和消费。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纾困计划并保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美欧日等主要央行继续通过购债计划扩表。美联储零利率将维持至2023年。欧央行3月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并将从下季度起加快购债速度。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法案已签署,新一轮对个人补贴即将发放,将继续支撑美国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

(三)从供给端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开始恢复,我国部分受疫情推动的生产替代效应将逐渐减少

随着气温回暖、疫苗接種加速,欧美等经济体疫情有所回落,生产景气度、经济活动景气度上升。今年2月,摩根大通全球(除中国外)制造业PMI达到55.1,服务业PMI达到53,均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值。据OECD最新预测,到今年中世界产出有望达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年初以来,受产出和新订单的支撑,美日欧及印度、越南等制造业均呈现恢复势头。2月,美国IHS Markit制造业PMI为58.6,达到近11年的第二高位。欧元区2月IHS Markit制造业PMI为57.9,达到三年来最高值。日本JIBUN BANK制造业PMI从1月的49.8上升到2月的51.4,出现近两年来的首次扩张。印度和越南新订单也实现明显增长,从2月IHS Markit制造业PMI看,印度达57.5,越南达51.6,均实现了扩张性增长。

(四)从出口产品看,我国部分受疫情推动而激增的产品出口未来可能出现回落

伴随全球疫情逐步缓和及制造业恢复,今年下半年除疫苗之外的抗疫物资需求可能下降。由于各国经济封锁而带来的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也将有所回落。随着库存吃紧,超低利率驱动的海外房地产繁荣终将回落,家居产品出口增长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综上,在全球疫情发展不确定背景下,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或难以实现强势复苏。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以及积极寻求加入CPTPP,有利于我构建稳定的外部贸易环境,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但部分受疫情推动而激增的产品以及替代性出口将明显回落。综合判断,今年外需仍有改善空间,我国对外贸易将实现稳健增长,出口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出口产品品质提升

以新型消费品和资本品为重点实施出口商品品质提升战略。对外贸易的发力点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实现进出口“量稳质升”。在疫后海外迎来新一轮投资周期时,推动资本品和中间品成为出口的核心动力。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推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家电及高附加值中间品等的出口。

(二)构建更稳固的多边贸易体系稳定供应链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积极推进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和实施。大力推进RCEP生效实施、力争早日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以及积极考虑加入CPTPP。推动关税成本下降,实现原产地成分互认,促进与其他缔约国的经贸一体化,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改善出口不均衡问题

疫情冲击导致出口存在一定结构失衡。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出口占比提升。2月PMI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分化,大型企业为53.5%,中型企业只有42.9%,小型企业更是滑落到35.1%,接近中国疫情初期的谷底水平。应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出口给予有效支持与便利。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提振贸易整体活力,避免中小出口企业的生存困境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

(郝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一婷,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外贸进口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进口食品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