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2021-06-20刘爱华王飞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文化产业竞争力

刘爱华 王飞龙

摘   要:近年来,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增速保持在1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基于此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影响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升级民族特色传统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等提升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钻石模型;竞争力;西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22-05

众所众知,文化产业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藏是中央确定的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2018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46亿元,连续五年增速保持5%以上,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助推该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自2017年以来,西藏投入百亿资金推动设立自治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大力推动旅游业、清洁能源业、金融业、天然饮用水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以及高原优质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业、特色文化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发展[1]。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西藏文化产业在产值总量、GDP中贡献率、所缴税额、产业规模与及竞争力等方面都与中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极大差距。所以,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影响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如何提升西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探讨。

一、波特钻石模型

波特建立的钻石模型,见图1。其理论模型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竞争、需求条件和相关及支持产业四个基本因素及政府、机会两个辅助因素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产业在生产方面的表现。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资金、非技术工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而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讯设施、技术设施、高等人才、熟练技术等[2,3]。需求条件可以理解为国内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需求情况,一般包含需求的结构、规模和增率。

对于相关和支持产业,迈克尔·波特尤其强调其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产业集群的总体竞争力大于集群各部分相加的总和[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竞争可以理解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行为,这种结构状态受到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影响[5]。在以上四个基本要素之外,存在两个重要影响的变量,即“机会与政府”。波特认为,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本文将从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情况、无形资产及信息化建设水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天然资源

如前所述,西藏作为全国文化大省(区),拥有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被确定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西藏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 424处,2018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1.18亿元,开展了30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据统计,2016年,西藏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 368.72万人次,总收入达到490亿元,分别增长31.5%和29.2%,提前两年完成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投融资环境和市场需求正在不断优化,基本形成民族特色旅游、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服务、高原体育、藏医藏药、特色餐饮七大板块。但从总体发展来看,西藏的文化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大都呈静态的竞争优势,文化产业体系及布局存在不够清晰、附加值低、文化与科技融合不足、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建设滞后等問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应对,正如西藏文化厅厅长岗青说“让静态文化‘活起来,‘活的文化融入市场形成产业。”

2.人力资源

人才是产业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关键。“十一五”以来,西藏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比例,专业技能人才及文化研究机构大幅度提高。截至2018年,西藏全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9.2万人,年增长9.17%。全区有普通高校7所,年内招生10 437人(研究生846人,普通本专科生9 591人);在校生37 833人,毕业生9 805人。中等专业学校11所,招生9 690人,在校生22 817人,毕业生5 228人。中学133所。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西藏的人才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无形资产

2014年,西藏全区全年专利申请达248件,全年授权14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件,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2%、30%和8%。2015年,西藏共受理专利申请3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8件,国际专利申请1件,发明专利占总申请量的41%。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受理量达712件,发放专利资助奖励金额654 915元,均比2015年翻一番。2017年,共计审核通过专利资助135件,资助金额14.8万元;专利奖励87件,奖励金额29.8万元。为支持西藏单位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西藏从2004年开始对专利申请和授权进行资助奖励,共受理专利资助申请867件,专利奖励申请704件,累计发放资助及奖励资金343.72万元。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效注册商标21 480件,新增9 807件,增幅66.6%。国内有效发明专利604件,PCT美国专利授权1件,实现“零”的突破。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对提升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西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4]在,知识产权理念尚欠缺、意识薄弱,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效益不明显,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方法。目前,当务之急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政策与经济、科技、文化、贸易、教育、人才等政策有机衔接,形成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在藏医药、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着力攻克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4.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以来,西藏地区居民的电脑、手机普及率逐年递增,信息化水平逐年攀升。2014年,西藏全区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8.6部,上网用户人数约为12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4%,网络普及率超过云南、广西、甘肃、贵州等省(区)[6];西藏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83%和95.96%。2016年,西藏补助资金4.93亿元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投入资金1.16亿元集中更换了34.1万套机顶盒,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21%和96.32%。行政村移动信号全覆盖,通宽带率83.8%。2018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了1个自治区分中心、3个地市支中心、74个县支中心、692余个乡镇基层点和5 300多个村基层点。2017年,完成112座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积极推进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覆盖率分别达95.21%和96.32%;预计译制广播节目12 000小时,译制电影年80部、电视剧1 600小时;出版发行各类图书500余种。近年来西藏现代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覆盖、技术等级、通达深度等方面仍然是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短板”。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西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从高起点上奋起直追,做到一步到位、弯道超车。

(二)文化产业需求状况

2012年,西藏投资约百亿元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包含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民俗风情体验园、藏医药文化创意园等九大功能区。2015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2016年,《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已经正式运营,取得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目前票房收入达3.31亿元,村民作为演员人均月收入达到3 000元以上。2016年,西藏唐卡产业产值已突破1亿元,唐卡产业的发展为西藏文化发展植入深厚的文化品质,对提升全区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西藏19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中期阶段工作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已经投入运营;那曲地区原生态风土歌舞剧《藏北音画》也已经完成,可投入运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实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促进了南亚大通道的建设,对西藏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2018年。西藏拥有各类文化企业6 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共234家。

笔者曾在《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一文中阐述过,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最终要以其创意产品的销售来实现。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国内需求市场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动力[2]。目前,西藏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文化产业也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支撑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西藏文化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充分开发文化消费者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三)相关及支柱产业

从文化产业企业聚集情况看,截至2018年底,西藏全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试验园区3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注册文化企业已达6 000余家,从业人员达5万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培育和发展的文化产业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以民族文化产业园区为例,总投资为4.24亿元,占地1 000亩,吸引区内外优秀文化企业百余家,主要从事演艺业、动漫创作、西藏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活动。旅游是西藏的支柱产业,也是西藏全区群众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西藏旅游有限公司拥有雅江峡谷、神山、圣湖、鲁朗五寨等核心景区资源。2017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 56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14.7%,占全区经济比重达28.95%。如图2为近几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情况。除了旅游之外,藏医药产业也独具特色,目前有新活素和诺迪康主打产品,而专注藏药产品的奇正藏药也是稳定增长。

从国内发达地区省市文化产业的经验来看,“十三五”期间,西藏应着力在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基础上下工夫,大力推动旅游业、民族手工艺、藏医药业、特色演艺与餐饮、民族艺术等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开发清洁能源业、金融业等新潜力产业。

图2    “十二五”以来西藏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产业竞争力受其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7,8],这可以从影响力、市场规范化程度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状况三个方面分析和考虑。

西藏地区的文化企业同国内中西部地区一样,尚处于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状态,极其缺乏产业的名牌产品和国家名牌企业。201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文化企业100强”,西藏地区仅有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入选,它也是全区第一家上市公司;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动漫企业是西藏雅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随着国家政策和时代科技发展趋势,“互联网+文化产业”企业将会大量涌现。2016年,西藏相关部门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举办“互联网+西藏非遗”活动,诸如藏戏、唐卡、藏香技艺等非遗项目在线上线下同时展示,获得世人的极大关注。2017年,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与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签署全区“互联网+”合作协议,将在云平台、远程医疗、大数据开发、健康电子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力求打造成为西藏“互联网+”的精品工程。

西藏的文化企业很多都是传统的,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这里蕴含和秉承着初级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需要着力在创新及技艺上下工夫。但应结合现代的科技、创意元素,避免人为的简单模仿,牢固技术技艺,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机会和政府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在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在工作部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把西藏建设成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14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就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交通运输建設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西藏给予政策性倾斜和支持。西藏公路国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年复合增速预计2020年达30%左右。

2016年,國家首先将西藏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具体参与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为西藏在这一前提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此,西藏及时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目标,着力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藏文化”工程,培育动漫、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提升园区产业价值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力图使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全区发展新的引擎。

三、提升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今后提升西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升级民族特色传统产业

改造升级民族特色传统产业,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在藏药业、民族手工业中的应用,加强西藏民族品牌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力度,着力打造西藏名片,形成巨大品牌效应,改变传统的、作坊式的发展模式。

(二)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重点培育与壮大,用以带动其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措施是提升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水雅江工业园区、堆龙德庆工业园区、达孜工业园区、林芝生物科技产业园、那曲物流中心工业加工区等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园区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形成辐射效应。

(三)加快信息化和文化产业进程

加强顶层设计,培育新业态,加快信息化进程。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全区信息网络覆盖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智慧化城市,扶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落实“互联网+”与“双创”,从而推动信息化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四)以开放促发展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快速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生产要素良性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高度融合的政策氛围,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用不断扩大开放的措施促进全区文化产业的快速与持续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贯彻落实“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培引并举、整体开发”人才发展方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加强人才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措施,为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网.西藏投入百亿设立基金将大力引导十大优势产业发展[EB/OL].http://www.sohu.com/a/129068765_120702.

[2]   强静波.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3]   刘爱华,贺兴时,柳红.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5):37-40.

[4]   于波.哈尔滨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   王小平. 钻石理论模型述评[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6,26(2):33-36.

[6]   黄林,王庆,田秋丽,赵毅.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8-13.

[7]   官锡强.波特砖石模型理论与梧州人工宝石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J].改革与战略,2006,(2):34-38.

[8]   席建超.国家旅游示范基地相关理论问题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12):2201-2209.

Based on “Diamond Model”of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LIU Ai-hua1, WANG Fei-long2

(1.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XizangMinzuUniversity, Shaanxi 712000,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cal Industry, Textile and Cloth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the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 growth rate of 15%, more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s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bet. Based on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e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culture industry; diamond model; competitiveness; Tibet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文化产业竞争力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