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鱼跃龙门”的造型设计和人文内涵
2021-06-20许红琴
许红琴
摘 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天赋异禀的紫砂巨匠,开一时之风气,引领着紫砂艺术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时至今日,紫砂产业已经是宜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之一,也是宜兴对外宣传最好的城市名片。紫砂作品“鱼跃龙门”采用了提梁的造型设计,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运用了多种元素来演绎鱼跃龙门这一民间题材,跳出传统的思维,让人充满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彰显出充满了人文情怀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啜饮香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无穷无尽的紫砂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鱼跃龙门;造型设计;人文内涵
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之中,喝茶品茗已经是一种富有生活仪式的休闲活动了。茶友们不仅对于茶叶的品质有着极为挑剔的选择,而且对于茶器的甄选也特别讲究。在许多的茶具之中,紫砂壶成为了最上佳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茶叶的自然韵味,同时,紫砂壶和其它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紫砂艺术的诞生最开始也是源于民间的生产生活,“晴耕雨陶”、“半耕半陶”是过去宜兴农家最为寻常的状态。江南的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于是一部分农人开始转变为手工业者,开设了自己的紫砂作坊,开始了紫砂壶的设计和创作,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天赋异禀的紫砂巨匠,开一时之风气,引领着紫砂艺术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时至今日,紫砂产业已经是宜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之一,也是宜兴对外宣传最好的城市名片。
外地人对于紫砂的神秘之感充满了好奇,这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藏着满满的浩瀚乾坤,甚是不可思议。而在我们紫砂艺人看来,紫砂的神奇在于其泥料的唯一性和工艺的技巧。宜兴紫砂泥料含有大量的石英、云母和铁矿等等元素,不仅透气吸水,更重要的是可塑性特别的强,烧成收缩率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让创作者的创意和实践得以全面地施展开来,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紫砂艺人的技艺水准和思想理念。在众多的紫砂器之中,提梁类可谓是如雷贯耳,但是比例的设计和成型的难度也是非常之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功尽弃,特别是对于泥料特性的掌握和拿捏到位的火候控制颇有讲究。只有把这些基本的元素都有条不紊地安排妥当,才有可能把提梁壶的造型设计和人文内涵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
紫砂作品“鱼跃龙门”(见图1)采用了提梁的造型设计,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运用了多种元素来演绎鱼跃龙门这一民间题材,跳出传统的思维,让人充满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壶壶身敦实稳重,浑圆饱满之中蕴含着蓬勃向上的力量,壶腹中部的一圈起伏不平的波浪纹理把壶身的平淡划破,凸显出其中的波澜壮阔;弯流壶嘴修长隽永,出水特别顺畅,收放也非常自如,配合提梁把手使用简直如鱼得水;简洁流畅的提梁呈圆形横跨两端,抽象而成龙门的造型,上下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使得此壶气韵流畅,立体空间之感也呼之欲出;壶盖轻压口沿,严丝合缝;此壶的最为精妙之处在于壶钮的设计,其造型为一条小鱼,呈笔直地高高跃起形态,鱼嘴张开,斑斑鱼鳞纹理清晰,下面溅起的朵朵浪花形态完美,在这么小巧的壶钮造型上面呈现得惟妙惟肖,由此可见创作者的精工细作和匠心独运。细细地把玩此壶,可以发现这把“鱼跃龙门”提梁壶不仅仅是工艺非常的繁复,而且最为令人惊讶的是化繁为简的处理能力,相对于壶身来说,提梁的设计处理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简约而不简单,在充分体现紫砂艺术魅力的条件之下,其中鱼跃龙门的美好蕴含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之中,“鱼跃龙门”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故事发生在今天的黄河山西河津段,鲤鱼在春天越过落差巨大的河段以后便化身为龙,可以吞云吐雾、无所不能,后来就用来比喻身份的巨大转化、地位的高升和事业的巨大成功。这其中既有自然现象的妙处所在,更多的是纯朴的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未来前途的向往。这件紫砂作品“鱼跃龙门”就是通过紫砂提梁壶的造型设计和民间妇孺皆知的题材故事,来彰显充满了人文情怀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啜饮香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无穷无尽的紫砂魅力。
当我们谈论紫砂的时候,总是把它局囿于茶具,而很大程度地忽略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其实从紫砂的发端就可以看出文人情怀始终贯穿其历史进程的整个过程。在我们后世的解读过程之中,苏轼先生对于紫砂艺术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许多的民间传统吉祥寓意也通过紫砂艺人的奇思妙想融入紫砂器之中,随着我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信紫砂壶的文化價值和艺术魅力定会凸显出来,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潘俊.鱼跃龙门攀青云——紫砂壶“鱼跃龙门”创作漫谈[J].江苏陶瓷,2019(2):73,77.
[2]杨志琴.略论紫砂壶艺创新与文化传承——谈“鱼跃龙门壶”的审美意趣[J].江苏陶瓷,2018(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