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级中如何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共成长

2021-06-20张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为成长班主任

张小娟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希望班级中的学生能遵规守纪,在班级中健康快乐成长。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与班级学生的问题行为共成长呢?如何巧妙处理班级学生的问题行为?

关键词:班主任;“问题”行为;成长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反复发生的,既影响他人又影响自身发展的行为,以及情绪异常问题。对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每个班级、每个老师的界定或许会带些各自的判断,在各自的“标准”中肯定会有许多的相似。比如:上课不专心、上课讲话、出操排队时讲话、排队推撞别人、自习课讲话、课间追逐打闹、顶撞老师、不完成作业等等。面对班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行为,班主任老师有各自不同的方法,有讲道理的、有发脾气的、还有请家长的……当我们把各种办法都用上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时好时坏。当老师在班级的时候学生表现好一点,当老师不在班级的时候,学生的行为立马“原形毕露”,总与我们的期待“自觉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的标准差距很大,的确非常的闹心。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一个滞后性。这个滞后性是指,当我发现学生有问题行为的时候,它存在已经有一段时间。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话特别值得人深思: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孩子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同理可得:要真正解决班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而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的。

首先,要用好“榜样”引领的力量。班级中的榜样来源于学生、来源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对班级中优秀的同学的认可和表扬的话语常常省略为:我们班很多同学表现不错;这次作业不少同学认真完成;这节课大部分同学专心听讲;今天早上的排队大家做得挺好的……说完这些后,会将目光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存在“問题”行为的孩子身上,学生在班级中常常听到的老师批评的话语、提醒的话语,比如:××和同桌讲话啦,××没有完成作业,××没有坐端正,×××排队又在讲话……在这些话语的影响下,常常出现的×同学不经意之间却充当学生的“榜样”,并影响学生的成长。

其次,要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期待。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被人喜欢和接纳,学生肯定也知道“问题”行为一定会让老师或同学排斥和厌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乐此不疲地出现“问题行为”呢?合理的逻辑是:学生需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比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接纳更重要。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当人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在人类的需求层次中,生存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现在的孩子物质层面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他们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对爱、归属以及尊重的需求。对于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从老师关注自己的过程中去感受爱,并从老师爱自己的方式中去体验班级的归属感。

最后,面对学生的行为要能做到:放松接纳,和善而坚定。这句话中的“和善”是指尊重,尊重孩子的年龄、性格和情绪;“坚定”也是指尊重,尊重我们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在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我就可以和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班级的行为准则,也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班规”的内容不需要多,3~5条即可。制定好班规后,我和学生的任何交流互动中,都可以尝试“和善而坚定”。比如:“×××,我知道你还想玩,但现在到自习课安静学习的时间了。”这句话中,和善的体现是:接纳孩子的感受;坚定的体现是:要安静学习了。

我在跟学生说这些话语的时候,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做到就事论事,不带有愤怒、抱怨、不满的情绪,同时不给这个学生贴上“调皮”“就只会玩”“不听话”“就你不遵守纪律”等标签。在“和善而坚定”的实施过程中,有个别的学生会哭、会闹、会发脾气,有时甚至会摔东西表达他的不满,通过哭闹来要挟老师,面对如此聪明的孩子,我需要做到:不骂、不恼、不走开。我明白他的哭闹就是闹给老师看的,此时此刻的他正在闹着,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不要试图讲道理,讲了他也听不进去。不要走开,他是闹给我或其他学生看的,我确定学生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没有尖锐的物品、离地面的高度合适等),安静地看着他闹,或在忙其他的事情,用眼睛的余光关注学生的举动,等待着他情绪平复,主动的一点关爱和安抚:“老师我能理解你,知道你想……但是……以后有事情可以说,不用哭,不用闹,哭闹解决不了问题,明白吗?现在你需要干什么事情呢?去吧……”当学生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我的一分支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同时学生能敏锐地感受到老师是不妥协,慢慢地也就知道老师的底线,哭闹的次数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和善而坚定”。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磨合,学生的言行一定能较好地按照班规来执行。

学生在成长中都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经历的阶段,我将精力放在以上步骤,能较好地在班级中与学生的“问题”行为共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成长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