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衰竭死亡一例报告分析
2021-06-20吴延有王振浩解广浩
吴延有 王振浩 解广浩
摘要:目前比较常见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属于短程治疗的必选药物,但是该药物长期服用,会对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还会出现急性肝衰竭,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等特点。基于此,本文对抗结核药物引起急性肝衰竭1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急性肝衰竭;死亡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23-01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3岁,体重50kg,因咳痰、咳血1天入住本院,入院前患者出现夜间盗汗症状,咳血10毫升。既往史:无酗酒史和肝疾病史。查体:体型消瘦,右上肺呼吸音明显较粗,其余肺部呼吸音均偏低,查体无明显异常。门诊胸部CT检查:右上肺出现肺结核并形成空洞,右胸膜明显增厚,痰涂片抗酸染色呈阴性。诊断:继续发肺结核。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治疗,用药1天后TBil、IBil、DBil分别为42.4mmol/L、32.1mmol/L、10.3mmol/L。嗜酸粒细胞3.6%,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呈阴性,抗EB病毒IgM抗体、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抗巨细胞IgM均呈阴性。腹部B超检查:胆管扩张改变,肝脏功能未出现异常,胆道内无结石。停用抗结核药物后,采用舒肝宁、金酸萍、葡醛内酯治疗,治疗两天后再次对肝功能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再次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1周患者肝功能未发生异常。出院后继续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采用葡醛内酯预防性保肝治疗。
用药14天后,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再次入院,采用头孢哌酮钠、左氧氟沙星静滴,期间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1天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出现皮肤黄染、尿黄等症状,肝功能复查结果显示ALT、AST、TBil、DBil值分别为1958.2U/L、180.3U/L、195.20umol/L、187.10umol/L。查体:皮肤出现重度黄染,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6.5s、16.6s。停用所有口服药物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舒肝宁等保肝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检查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均呈阴性,EBV、抗HCV、HEV-IgM、CWV-IgM均呈阴性。治疗5天后,复查肝功能:胆碱酯酶3.70KU/L,总胆汁酸值113.99umol/L,IBIl、DBil、TBil值分别为48.8umol/L、221.4umol/L、270.2umol/L、248U/L。患者存在严重纳差、乏力等表现,疑似出现急性肝衰竭,转至上级医院治疗,转院期间患者出现缺血缺氧性脑水肿、肝性脑病等症状,入上级医院1天后,返家途中死亡。最后一次肝功能检查IBIl、DBil、TBil值分别为194.3umol/L、171umol/L、365.3umol/L。出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药物性肝损伤、肺结核。
2讨论
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本身及其代谢物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多发于使用多种药物患者。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是指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对肝功能造成损伤或者引起代谢产物过敏反应,是患者用藥后常见的不良反应[1]。目前针对抗结核性药物肝损伤尚无诊断金标准,所以只能使用排除法,排除其他肝损伤的可能性:(1)由于该例患者属于男性,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发于女性、且具有起病急、病情慢性迁延的特点,诊断依据为肝组织学特征、自身抗体、异性血生化异常,而患者自身免疫相关指标均呈阴性,故排除。(2)酒精肝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多由饮酒过度引起,饮酒时限多超过5年,而该例患者不属于此类人群,故排除。(3)特殊嗜肝病毒感染:CMV、EBV,检查结果不支持,故排除。(4)肝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多存在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而该例疾病患者并无心脏病史,且心脏无杂音,肝脏大小正常,故排除。(5)代谢障碍。患者患有血色病、肝窦状核变性,导致慢性肝损伤,而该例患者属于急性肝损伤,故排除[2]。
由于该例患者未肝病史,服药后肝功能受损,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再次用药治疗后胆红素、转氨酶明显升高,ALP、GGT、总胆汁酸明显升高,符合急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急性肝衰竭多由免疫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毒性反应引起,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该疾病的病理机制、诱导疾病因素和临床体征有一定差别,所以病情恢复的快慢不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胆汁淤积、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病,停药后使用保肝药物治疗病情会有所好转,而少数患者则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本例患者使用抗结核1天后便会出现肝功能损伤,停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用药1个月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2周后便出现肝性脑病,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最后死于脑疝、脑水肿并发症。患者之所以死亡除药物本身毒性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外,还包括营养不良、早期咳嗽、咳血、药物停用不及时、就诊不及时等因素,导致患者肝功能损伤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造成肝性脑病死亡。
参考文献:
[1]沈水英,吴君.抗结核药物引起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09):1483-1484.
[2]张悦凤,陆伟,范丽萍,张华,雷爱章,刘会领,左海红.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三例报告[J].天津医药,2008(06):470-471.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475000